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官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7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至今,医院蝉联九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建设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医院前身之一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享誉沪上和大江南北的中医名家汇集起来,组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全市干部的中医公费治疗。当时门诊部享有声誉的中医名家有伤科石筱山、石幼山、佟忠仪;外科顾伯华;内科陆渊雷、严二陵、章次公、张凤郊、庞珏、程门雪;喉科张赞臣;妇科朱小南、陈大年;针灸科顾坤一、陆瘦燕、杨永璇、黄羡明;痔科闻茂康等。1954年、1956年门诊部两次向本市及北京新成立的中医机构输送中医专家29人,故"五门诊"被中医界誉为名中医的发祥地和摇篮。1976年10月,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南昌路新针门诊部合并成立了岳阳医院。1994年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8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虹口区甘河路新址。1998年12月医院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转性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于2007年圆满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2010年牵头完成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2年以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历程。
  2014年4月成立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中心承担上海市17个区县的18个基地建设、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评估、验收和全市中医类与非中医类中医药药理论和技能培训等任务,同时承担对外中医适宜技术的交流。
  医院积极拓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2014年与闵行区卫计委、闵行区吴泾医院合作共建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与崇明卫计委合作,将崇明三院作为岳阳分院进行建设。医院指导虹口区卫计委下属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精、勤、仁、信"为核心理念,以"关爱生命、敬业奉献、中西合璧、追求卓越"为服务宗旨,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奋发前行!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官网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是黑龙江省卫生厅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及黑龙江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系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
  1994年,医院被卫生部命名为“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被命名为“爱婴医院”,2008年获“全国百佳诚信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在黑龙江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家率先通过三甲复审的医疗单位。2011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荣誉称号。2005年至2011年连续三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目前,在岗职工18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5人,副高级职称287人,中级职称460人,医学博士、硕士322人。编制床位1600张,年门急诊量78万余人次。拥有门诊外科综合楼、内科综合楼、急诊楼、机关楼、职工公寓等十余座建筑,占地面积3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0余平方米,拥有256层极速螺旋CT,3.0T核磁共振系统,大型C臂X光诊断系统,电子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数字化乳腺X线机,高压氧舱等价值2.6亿元的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现有162人在中华医学会等省级以上各专业担任职务。2015年,我院共申请各级立项课题46项,获资助经费120余万元,其中国家卫计委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86篇,被SCI、EI收录10篇。获批专利64项,主编出版著作7部。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卫计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秉承 “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基础,以科教为依托,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化医院”办院理念,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幸福与安康!

红兴隆中心医院 企事业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于1969年建院,原是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1976年为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中心医院,1997年更名为现名。医院位于双鸭山市、富锦市、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现有医院现有医疗用房面积60750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开放床位800张,资产总额达3.38亿元,固定资产达2.23亿元。现有职工总数830人。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709人,占职工总数的85.40%,其中高职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76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1.20%,承担着垦区内外近百万人口的医疗、科研、教学、急诊急救、传染病治疗、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疗救援等重要医疗任务。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14个,职能科室25个,拥有3.0T磁共振、64排螺旋CT、MRI、DSA、多功能彩色B超仪、DR、钼靶乳腺机、直线加速器体部X-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子胃镜肠镜、腹腔镜、胸腔镜、关节腔镜等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457台套。设有符合国家标准的ICU病房和净化手术室及供应室。医院有远程会诊中心,是哈医大一院协作医院、佳木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 

  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命名为二级甲等医院,2006年6月被省卫生厅批准晋升为三级医院,2009年8月29日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组验收,成为垦区各管理局中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7月27日医院以高标准、高评价顺利通过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验收。 

  2001年被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医院先后荣获全省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十佳单位、十佳诚信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服务信誉满意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医德医风”示范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医疗卫生工作标兵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3.15”明星单位、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省价格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最佳单位、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会组织、佳木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总局第十届劳模表彰大会先进集体。2005年授予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院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1年医院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集体,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单位,被管理局党委评为实施清风净土工程示范单位。2012年6月17日,医院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新进单位。2012年8月16日,医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院长王殿文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 

  自2002年以来,医院以“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来抓科技创新,以微创外科、显微外科为突破口来打造红兴隆中心医院新的品牌。医院开展的胸腔镜治疗肺浅表肿瘤和血气胸技术、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型手术、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子宫、卵巢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手术、颈椎间盘前后路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等离子前列腺电子切除术、腔镜下肾切除、肾上腺轴流切除手术、鼻窦镜下各类脑瘤切除、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喉癌根治术、鼓室成型技术等多项填补了垦区空白。物理诊疗科、B超室开展了肝穿活检,CT下肺活检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医院介入治疗中心技术成熟,能安装心脏冠状动脉支架、人工心脏起博器、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放置封塞伞。开展了射频消融、肺动脉、肾动脉造影、肺癌灌注化疗、肝癌灌注化疗、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子宫肌瘤等介入治疗。医院放疗科设备齐全、放疗技术先进,在三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医院就医环境优美舒适。1998年,翻修了院一部大楼,面积达10000平方米。2000年新建了面积为7019.37平方米的门诊楼; 2003年新建了建筑面积9032.52平方米的外科大楼,2004年新建了筑面积1573.42平方,按国家传染病规范标准设计的传染科楼。住院楼内设有高、中、低档次的病房,拥有国内一流的洁净层流手术间7个。2008年,新建了8432平方米的医技楼和8553平方米的住院三部、1000平方米的阳光大厅,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宽敞舒适的住院条件,改善了病房面积不足等问题。2011年,医院拆除了最后一片平房家属区,高标准完成了九栋回迁楼建设,并成功启动12层综合内科住院楼建设和医院未来20年的整体规划。预计到2030年,医院总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6万平方米增至10万平方米,床位由700张扩大到2000张,打造成诊疗快捷、组织高效、绿色生态、康复疗养、妇幼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成为红兴隆管理局乃至佳木斯东部地区森林氧吧型的卫生城,实现高效、快捷、便利的医疗圈,来满足周边近百万人口的健康需求。 

  近三年来,医院开展新技术289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10篇、省级论文36篇,出版论著58部;荣获省卫生厅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42项,总局级新技术推广应用奖79项;参与国家十一五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科技支撑课题;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国家863计划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的科研课题研究;参与国家“十二五”攻关课题关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已经通过国家科技局批准成功立项;另外,我院已有三项科研课题在省卫生厅立项。 

  医院信守“不售假药、不收红包、不吃请、不坐车开药”的“四项承诺”,坚持公开执行国家和省卫生厅的收费标准,全面实行一日清单制度,使医药收费达到了公正、公平、公开、合理、透明。 

  新世纪的红兴隆中心医院,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优美的环境、合理的价格”的医院品牌享誉三江大地,用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合理的价格打造一个农民欢迎的黑土地上的三级甲等医院,为百姓身体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向着“工作上的和谐医院、技术上的创新医院、生活上的幸福医院、环境上的美丽医院”的“四个医院”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辽宁省肛肠医院 官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暨辽宁省肛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专业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肛肠病学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肛肠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辽宁省委干诊定点医院,省、市、铁路医保、商业保险定点医院,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院。

  历史沿革医院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科,1982年建院。1998年变更隶属,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分院。2004年经辽宁省编制委员会批准,独立建制,更名为辽宁中医学院肛肠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学校更名大学后,医院重新定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增名辽宁省肛肠医院。

  专家学者医院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地区,东临和平区委,西毗马路湾,地理位置明显。现实际开放床位300张,职工近30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1人,继承人3人。拥有国家级名中医2名、辽宁省名中医2名、沈阳市名中医1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担任全国和省级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5名。医院每年承担着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学生课间实习及毕业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

  学科专科建设在肛肠专科领域,医院学术地位突出。2001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2007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终期验收,顺利滚动为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领先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在全国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当选为副组长单位,全国重点专科溃疡性结肠炎协作组当选为组长单位。牵头组织制定了《休息痢临床诊疗方案》和《休息痢临床诊疗方案验证方案》,确定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为休息痢,明确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并在全国学术交流会议上推广应用。2008年初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终期验收,拿到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并代表国家层面撰写的《“九五”以来中医肛肠学科10年发展报告》和《2008年度中医肛肠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这两份重量级报告由我院完成,昭示了我院在全国中医肛肠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2009年,医院作为中华医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牵头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极大推动了全国肛肠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2010年,我院负责国家中管局5种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中“裂痔”、“肛痈”2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诊疗路径,彰显了我院的专科学术地位。2011年,医院顺利进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单位,并成为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项目建设单位。2012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等级评审和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中期验收,成功获批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临床诊疗中心,皮肤科、外科成功获批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皮肤科又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技术特色医院坚持国家重点专科立院,重点专科兴院,依托学科专科优势设立“名医工作室”、“肛肠病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等特色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经过六十年的术业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发挥传统中医中药优势,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病、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针灸及穴位埋线加生物反馈治疗便秘、中药术后创面换药、结直肠癌术后中药辅助化疗等特色优势疗法深受广大患者肯定;一方面注重创新,改良传统术式,率先在国内开展以微创为治疗指导思想的新技术、新疗法,如PPH、TST、STARR、ADM等治疗痔疮、直肠脱垂、便秘等疾病;高位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复杂性肛瘘一次切开挂线术、手术加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硬化剂注射加环缩术治疗直肠粘膜堆积、经内镜注射中药硬化剂治疗高位大肠息肉等创新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全程无痛手术、无痛镜检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大肠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居省内专科前列。微创治疗方法的开展,极大地解除了患者病痛,缩短了病程。为完善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功能,医院近年来在肛肠大专科基础上,设立中医特色浓郁的皮肤科、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的同时,还开设口腔科、眼科等临床常见病诊疗科室,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承德市中心医院 官网

  承德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2年,历经60余年的沧桑巨变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承德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承德市放化疗中心、承德市临床检验中心、承德市第一司法医学鉴定中心,2013年11月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医院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922张,设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5个。现有职工134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78人,中级技术人员3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医院拥有瑞典医科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成套设备、德国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仪、德国西门子C型臂血管显影机、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飞利浦双探头ECT机、飞利浦数字胃肠机、飞利浦彩色超声仪等高精尖诊疗设备200余台。

  医院始终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注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精细化综合管理。近年来南荷兰省代表团来我院参观,以“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等级复审”和“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为契机和载体,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近年来,以“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等活动为契机和载体,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严格落实15项核心工作制度,并做好习惯化培养;通过业务院长查房、疑难病例会诊、非正常工作日查房、全院病例讨论、开展“安全源于细节”等主题学习大讨论等多种途径,强化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管理;逐步培育安全文化,建立良性循环的患者安全改进措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会诊及手术,努力掌握各学科发展的动态前沿;积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确保了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全院住院费用药占比为36.7%,达省内先进水平。,并做好习惯化培养;通过业务院长查房、疑难病例会诊、非正常工作日查房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逐步培育安全文化,建立良性循环的患者安全改进措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会诊及手术,努力掌握各学科发展的动态前沿;通过开展“安全源于细节”等主题学习大讨论以及组织医务人员参观北京协和医院病历展等多种途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注重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全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每月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检查、监测并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住院费用药占比为36.7%。

  强化院、科两级“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深入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自2007年以来每年以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对全员进行情景模式下心肺复苏再培训、再演练及比武,在河北省临床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承德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全国仅有54所医院申请成功,在河北省占据的7席中,我院是唯一一所地市级医院。项目建成后,全新的技能培训中心将投入使用。

  医院在不断创领先的技术新管理模式、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同时,始终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从“培养现有人才、引进需要人才、储备未来人才”三个层面,根据医院整体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招录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选派科主任、技术骨干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等多种途径,全面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队伍。李建华、雷威等16名专家被评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程瑞年、郭靖涛等17名专家被评为市级名医,刘建伟、陈建华等23名专家被评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人才培养为医院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专业学科在“各学科全面发展,以复杂、疑难和急危重症为突出品牌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五年规划》的要求,科学选择发展方向和目标,培育了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学科群体。目前,急诊科被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顺利通过省卫生厅审核;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放化疗中心、儿科、肾内科13个市级重点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普外科9个市级名科继续在我市保持比较优势。

  以“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落户我院为契机,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省、市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对内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对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制定和完善《心、肺、脑急救绿色通道预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应急救治预案》等31项应急预案,派驻神经内科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固定在急诊科工作等多种途径,持续加强脑卒中快速救治体系建设,提高脑卒中救治水平,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院30分钟即可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溶栓再通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流的设备

  医院注重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美国、意大利、荷兰、台湾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来院交流访问,急诊科、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诸多科室成功举办了国家及省市级学术研讨会。2011年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努力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通过多种途径调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按照“医疗是医院发展的今天,科研是医院发展的明天,教学是医院发展的后天”的学院型医院发展理念,从医、教、研三位一体、相生相长的角度出发,加强“学院型”医院建设。注重总结临床本科教学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提升。以急诊急救特色品牌为平台,开办急诊危重病方向培训班,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急诊急救和危重症专业医学人才。在已结业的四届急诊危重病方向培训班中,90%以上的学员在毕业前即签订了就业意向。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注重将制度管理与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双动力,从“一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规划、百年不败靠文化”的角度,2005年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按照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规范行为文化、推动物质文化的总体思路,提炼出具有医院鲜明职业特色、被全体员工认可并自愿遵循的价值理念体系,并秉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理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13场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文化与服务理念》、《打造一流团队精神》、《医患沟通》、《医院员工的敬业精神》、《医院品牌塑造策略讲座及研讨》、《医院服务管理策略讲座及研讨》、《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等。自2006年以来根据医院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每年有针对性地对全员进行培训,至今已邀请吉林大学彭向刚、清华大学邹广文、法学博士张新博、郑州大学周磊、国富创新研究院周永亮、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北京协和医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学旺、北京大学孙东东、河海大学陈钢、哈尔滨医科大学尹梅、卫生部医政司等级医院评审专家陈秀珠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来院做专题讲座20余场。在早期的培训中,我们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在之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员工思想和观念意识的培训,尤其是医学人文素养、系统性整体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升。

  医院每年分批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外出参加封闭式管理学培训:2004年,参加海尔企业文化观摩团,系统学习了海尔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的成功经验;2005年,分期分批组织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青岛参加管理学培训;2006年,参加了清华大学卫生部管理干部培训班;2007年,请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做了《医院文化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华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团队沟通与合作》专题讲座;2008年,请郑州大学周磊教授、北京国富创新研究院周永亮博士做了《医院中层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赢在责任》专题讲座;2009年,请北京协和医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学旺教授、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李建立博士做《医疗质量管理、医疗风险管理与医患沟通》、《管理者领导力修炼》专题讲座;2010年,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学旺教授、河海大学陈钢教授做《医院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与科室管理》、《医院文化与医学人文》专题讲座;2011年,请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尹梅教授做《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题讲座;2012年,请国家行政学院董明教授做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专题讲座。2013年,请卫生部医政司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台湾彰化基督教医意大利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院副院长陈秀珠教授做了《JCI国际医院评鉴标准》专题讲座,并分期分批选送各专科中层领导到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学习培训,促进了两岸学术和人文交流。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院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人文型医院”的有效途径,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育。组织员工观看了《医学模式与医学实践》讲座光盘,并为员工订阅了《医界名家从医感悟》、《协和医事》、《第五项修炼》、《紧紧握住病患的手——医疗人文关怀启示录》、《清单革命》、《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等书籍;在组织学习“愿善良成为医学的灵魂”、“良心是行医的底线”、“让医学在精益求精中赢得喝彩”等多篇医界名家有关医学人文的文章的基础上,党委书记、院长李建华亲自撰写了《熠熠闪光的铭言》、《工作生存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工作》等多篇文章与全员共勉,同时在全院组织了“工作就是责任”、“让医学走向人文”、“愿善良成为医学的灵魂”、“良心是行医的底线”等多场主题大讨论及“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全员读书活动,启迪心智,产生共鸣。“尊重生命,关爱患者,做一名技术精湛、亲和善良、精神高贵的医务工作者”已在全员中形成共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准则逐步渗透到临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温馨的环境

  在医院管理中,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充分发挥医院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内涵,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升能力、施展才智提供平台,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在医院工作有成长的热土和发展的空间,增强了价值感、温暖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与医院形成了“身份共同、价值共守、情感共通、命运共担”的心灵契约。“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已成为市中心医院员工工作、生活的情景写照。

  医院文化建设成果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解放军254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2012年1月,我院被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

  在医疗服务工作中,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全人医疗、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根据承德医疗市场的现状和公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诊疗服务。

  倡导“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合理化、资源消耗最小化”的公益理念,坚决杜绝医疗活动中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及不合理收费,在努力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的同时,为社会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争创“节约型医院”。发挥公益性医院的社会职能,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己任,实施医疗惠民工程,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省内率先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疗、后办相关手续。深入开展城乡医院对口人文的关怀支援工作,派驻各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2004年承德市首家乡镇、社区医师培训基地在我院成立,至今已培训了790名乡镇及社区医师和267名村医,提高了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作为“农村先心病儿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和“神华爱心资助项目”合作医院,已为200余名特困先心病儿童进行了手术。2008年“微笑列车项目”在我院启动,已有多例唇腭裂患者在我院搭乘“微笑列车”,开启新的人生。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企事业单位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9年9月,医院医疗集团成立,包括院本部、市妇产儿童医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五象医院、江南区人民医院、良庆区人民医院、空港医院、良庆镇中心卫生院、蟠龙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沙田街道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安镇卫生院。

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2013-2017年度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集体、2018年度管理创新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后勤保障与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军(警)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2018年12月医院入选国家148个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成为广西4家试点医院之一。

医院目前编制床位数为2025张(其中院本部1160张、五象院区365张、龙岗院区500张),现有职工2851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356人、硕士生导师32人、博士13人。

医院设有47个医疗专业科室,14个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第九批中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广西南宁生殖医疗中心、广西肢体延长中心、广西远程医学中心南宁分中心、南宁市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病案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药学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健康管理(体检)质量控制中心、南宁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南宁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8个自治区重点专科(儿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产科、内分泌科、妇科、医学影像科、皮肤性病科);2个研究所(南宁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南宁市骨科疾病研究所);1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儿科),1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重症医学科),1个广西妇幼健康服务重点建设学科(儿科);3个南宁市重点学科(生殖医疗中心、肿瘤科、放射科);4个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南宁市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人才小高地、南宁市慢病护理创新人才小高地、生殖医疗中心、神经外科)。

医院现有5个国家级教学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介入超声培训基地)和3个自治区级教学培训基地(新生儿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老年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承担着广西医科大学教学任务,每年承担国家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工作。

展望未来,全体二院人将朝着创建绿城一流名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柳州市中医院 官网

  柳州市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以管理科学高效、学科门类齐全、中医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而享誉桂中地区。
  自建院以来,经过几代“柳中医人”的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医院形成了“诚信、仁爱、和谐、自强”的“柳中医”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医院文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中西医并重,提高临床疗效,协调发展”的办院思路。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引进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形成了脾胃病科、骨伤科、脑病科、肾病科、外科等综合实力强劲、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培养造就了一批医术高超的中医名老专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技术人才。医院于1994年全国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并于2012年再次以优异的成绩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评(广西仅两家)。
  医院占地面积18744平方米,开放床位1008张,年门诊量超130万人次、出院患者4万人次、完成手术近9千台次。现有职工1770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204人;广西名老中医3人、广西名中医6人、柳州名中医9人;正高职称53人,副高职称153人,中级职称434人。拥有德国西门子3.0T超导核磁共振诊断仪、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32排64层螺旋CT等大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29亿元。拥有临床、医技科室39个,其中,脾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肾病科、脑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预防保健科为重点专科培育项目;肿瘤科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医院先后成为国家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优势学科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中医医院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西唯一)、柳州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基地。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大西南优质服务明星单位等荣誉,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2006年获评为“柳州市最具影响力品牌”之一。
  近年来,医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其中地区基金6项、青年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8项,其中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5项,广西科技重点项目2项;厅局级课题160余项。其中脾胃病科的《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上消化道动力影响及相关性探讨》为柳州市卫生系统、广西地市级中医医院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研成果获奖56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项,柳州市科学技术奖32项(一等奖3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23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核心期刊近600篇。
  为加快医院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医院按照柳州市委、市政府“一心两城、沿江发展、重点向东”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柳州市中医院东院项目建设。项目位于柳州市东环路延长线东侧,总用地面积73537.05平方米(合110.3亩),总建筑面积137170 平方米,设计床位700张,主要建筑包括重点专科专病病房大楼、门诊急诊楼、医技楼、中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中药制剂楼、高压氧舱等,总投资约8.741亿元。项目主体工程已于2015年6月30日正式开工,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工程类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经60年风雨征程的柳州市中医院,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务上追求至善至美,在信誉上追求诚信可靠,继续以饱满的热情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企事业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近六十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药”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著名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四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2018年通过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评审,成为首家通过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的中医医院。2019年荣获上海企业创新文化“二十佳创新品牌”称号。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7.93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色鲜明,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色体检门诊等服务。年门急诊人次405万余,年出院人次6.3万余。科室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48个,医技科室7个,药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直线加速器、PET-CT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7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1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2名、中央“千人计划”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千人计划”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64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9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


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40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7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近年来先后托管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色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积极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先后与宁波市镇海区卫生健康局、温岭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宁波分院(镇海区中医医院)及台州分院(温岭市中医医院),大力开展跨省市协作。

 

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5+3一体化)、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陈湘君、唐汉钧、吴银根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学科建设成果向教材体系转化,主编主审“十三五”国家行业规划教材41部,荣获各类教学成果奖10余项。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向着“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受人尊敬的品牌医院”的愿景,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企事业单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市妇儿医疗中心”)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整合而成,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连续九年进入百强,儿外科位列全国第二、儿内科位列全国第八,儿科专科排名稳居华南地区第一。2020年9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

市妇儿医疗中心在广州市城市中心区域设有四个院区,核定床位数1,400张,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的将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2017年9月,广州市政府分别在南沙区和增城区批准用地54,536m2、219,970m2,用于支持市妇儿医疗中心新院区建设,总投资规模35亿,新增床位1,700张,预计2021 年竣工投入使用。2020年12月,与花都区政府签署花都院区合作建设协议,项目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预计2023年建成。

市妇儿医疗中心专科设置齐全,2020年门急诊量约353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11.94万人次,年手术量87,158台次,重点辐射湖南、湖北、广西等中南地区省份。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7个,是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在儿童介入治疗、低龄低体重先心手术、儿童罕见病精准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病早期产前诊断、胎儿医学等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雄厚实力。

市妇儿医疗中心拥有国际标准的百万级生物样本库,运行成熟、独具规模的实体儿科研究所,建立了广东省儿童早期发展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项目)和全世界规模最大之一的妇幼队列研究平台,在出生队列、儿童专病队列、生物样本库建设以及儿科医疗健康大数据整合利用、儿童重大疾病相关防控战略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市妇儿医疗中心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全年获各级科研立项115项,获经费资助2,940万元;发表SCI文章282篇;其中10分以上SCI论文10篇。

市妇儿医疗中心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堪萨斯儿童慈善医院、美国国立儿童医院等15家国际一流高校和医院缔结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在诊疗技术交流、特殊病例诊治、人才培养、妇幼健康研究等方面搭建了重要平台。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企事业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新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是安医大做大做强的历史见证和里程碑。


医院座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90.68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000张。院内环境设计新颖,流程便利,功能齐全。周边环境优美宜人,交通便利。


医院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模式,旨在提供全新的就医环境和新型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零投诉、护理零差错、服务零距离的管理原则,为病人就医提供了安全保障;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为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整套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疑难重症患者的诊疗和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教学医院的优势及安徽医科大学80余年的优秀文化积淀,确保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加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安医大二附院将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更安全、更便捷、更规范为管理目标,围绕人性化服务的宗旨和品牌经营的理念,高起点发展,高标准要求,将不断创新作为团队内趋力,为每一位患者奉献出最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新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是安医大做大做强的历史见证和里程碑。


医院座落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90.68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000张。院内环境设计新颖,流程便利,功能齐全。周边环境优美宜人,交通便利。


医院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模式,旨在提供全新的就医环境和新型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零投诉、护理零差错、服务零距离的管理原则,为病人就医提供了安全保障;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为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整套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疑难重症患者的诊疗和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教学医院的优势及安徽医科大学80余年的优秀文化积淀,确保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加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安医大二附院将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更安全、更便捷、更规范为管理目标,围绕人性化服务的宗旨和品牌经营的理念,高起点发展,高标准要求,将不断创新作为团队内趋力,为每一位患者奉献出最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企事业单位

 1994年,医院被卫生部命名为“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被命名为“爱婴医院”,2008年获“全国百佳诚信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在黑龙江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家率先通过三甲复审的医疗单位。2011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荣誉称号。2005年至2011年连续三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目前,在岗职工18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5人,副高级职称287人,中级职称460人,医学博士、硕士322人。编制床位1600张,年门急诊量78万余人次。拥有门诊外科综合楼、内科综合楼、急诊楼、机关楼、职工公寓等十余座建筑,占地面积3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0余平方米,拥有256层极速螺旋CT,3.0T核磁共振系统,大型C臂X光诊断系统,电子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数字化乳腺X线机,高压氧舱等价值2.6亿元的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现有162人在中华医学会等省级以上各专业担任职务。2015年,我院共申请各级立项课题46项,获资助经费120余万元,其中国家卫计委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86篇,被SCI、EI收录10篇。获批专利64项,主编出版著作7部。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卫计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秉承 “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基础,以科教为依托,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化医院”办院理念,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幸福与安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企事业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辽宁省肛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科,1982年建院。1998年变更隶属,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分院。2004年经辽宁省编制委员会批准,独立建制,更名为辽宁中医学院肛肠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学校更名大学后,医院重新定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并增名辽宁省肛肠医院。

医院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地区,东临和平区委,西马路湾。现开放床位300张,职工30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65人。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1人,继承人3人。拥有国家级名中医2人、辽宁省名中医2人、沈阳市名中医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担任全国和省级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5人。 医院每年承担着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学生课间实习及毕业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


医院于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之后均以优异成绩顺利滚动为国家中管局“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1年获批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医院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先后牵头制定了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释义》、《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肛肠病分册》,“肛裂”“肛痈”“肛乳头肥大”等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中药灌肠技术的临床研究等多项国家标准化项目及行业标准。于2012年发起并领导我国最大规模的肛肠病普查,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填补了我国近40年来肛肠学术领域空白。医院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肛肠医院医疗联合集团,近百家省内外医院成为集团成员单位。2018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东北“三省一区”唯一一家区域中医(肛肠)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凸显了医院肛肠科在国内领先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技术特色

医院依托学科专科优势设立“名医工作室”“肛肠病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等特色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经过数十年的术业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发挥传统中医中药优势,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病、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针灸及穴位埋线加生物反馈治疗便秘、中药术后创面换药、结直肠癌术后中药辅助化疗等特色优势疗法深受广大患者肯定;一方面注重创新,改良传统术式,率先在国内开展以微创为治疗指导思想的新技术、新疗法,如PPH、TST、STARR、ADM等治疗痔疮、直肠脱垂、便秘等疾病;高位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复杂性肛瘘一次切开挂线术、手术加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硬化剂注射加环缩术治疗直肠黏膜堆积、经内镜注射中药硬化剂治疗高位大肠息肉等创新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全程无痛手术、无痛镜检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大肠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居省内专科前列。

微创治疗方法的开展,极大地解除了患者病痛,缩短了病程。

为完善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功能,医院近年来在肛肠大专科基础上,设立中医特色浓郁的皮肤科、骨伤科、内科、外科、针灸科的同时,还开设口腔科等临床科室,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医院拥有螺旋CT、东软X线诊断设备(数字胃肠机)、DR、移动X线机、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飞利浦炫彩彩色超声多普勒、德国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生物刺激反馈仪、肠道水疗机、电脑肛肠病综合治疗仪、全套高新手术室 专科辅助仪器设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医院确定“科技兴院”战略,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在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科研开发及学术进步,肛肠重点专科、学科及临床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医院肛肠科有3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即中医药防治大肠炎性疾病的研究、中医药防治便秘的研究、中医药防治痔疮的研究。每个研究方向均有相关的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课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并且均有新观点、新理论、新学说提出。其中,依据“腑病以通为用、腑疾以通为补”的中医理论,创立了 “宣通气血、寒热并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现已被全国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收录。

目前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60余项。课题内容围绕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为学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临床疗效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相关成果已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近40项。出版教材及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

数据推荐覆盖全部各级相关内容,精准推荐所需全部数据!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