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彭阳县政府大数据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连宁夏原州区,东、南、北分别环临甘肃省镇原县、平凉市和环县,1983年由原固原县分设建县,现辖4镇8乡,156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25.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1万人,占75.22%;回族7.76万人,占30.98%,人口密度98.81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66万人,总土地面积为2533.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3万亩。海拔1248—2418米,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气温7.4—8.5℃,日照时数2311.2小时,无霜期140—170天,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扶贫重点县。

政区沿革  彭阳历史悠久,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红河、茹河流域繁衍生息。夏朝开始,居住在漠北以戎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相继进入当地,与土著民族相融合,统称“西戎诸国”,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义渠戎统一了戎族各部落,建立义渠国并筑城自守。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灭义渠戎国后在今县境古城镇设立朝那县,秦汉魏晋一直相沿,十六国前秦在县境设平凉郡,北魏及北周设长城郡、黄石县、长城县、平凉县,隋唐设百泉县。唐贞观十年(636)在百泉县驻彭阳折冲都尉府,彭阳之名始于此。唐末五代陷于吐蕃,宋初设立彭阳县、咸平六年(1003)改为彭阳城,金置东山县,元设广安县又升州,明初撤广安州并入开成县,境内无县级以上建制,明清以后隶属固原州、固原直隶州、固原县。解放后,彭阳为固原县彭阳区、彭阳公社驻地,1983年10月设立彭阳县。

建县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区、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和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的“20字”建县方针,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和“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改土治水,治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符合彭阳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水土保持先进县、退耕还林先进县、绿化模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科技进步县、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城市”和“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得到中央、区市的充分肯定,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彭阳生态文明建设被中宣部列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重大调研项目、姚河塬商周遗址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等殊荣。

2019年1月,县八届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提出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紧紧围绕“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目标,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集中攻坚“六场硬仗”,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作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彭阳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指标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2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5亿元,同比下降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亿元,增长10.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亿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66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2.5元,增长12.2%。

扶贫工作  全县共有122个贫困村5.6万贫困人口,2014-2018年完成了122个贫困村销号,实现5.45万人脱贫。截止2018年年底,剩余贫困人口579户1575人,贫困发生率由28.8降至0.71%。精准识别。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按照“五看十步法、九不准”标准和流程,共识别出122个贫困村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云”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清零行动,对农村未脱贫人口进行入户核查,重新认定兜底对象3781户8925人。精准施策。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措施,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集中攻坚。把发展生产作为扶贫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草畜、设施蔬菜、特色种养、旱作农业等优势产业,“5·30”及其倍增、生态鸡、中华蜂等养殖业和中药材、万寿菊、小杂粮等种植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把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支撑,推行“财政+金融+扶贫+产业”联动模式和“一台一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成立县金融局和两家政府控股的投资担保公司,为建档立卡户提供金融贷款支持,贷款存量户数14313户,存量金额6.98亿元,户均4.88万元,覆盖面达到90.6%。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采取政府购买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653人就业增收脱贫,把“两无”贫困人口整户纳入农村低保,通过政策兜底脱贫。整村推进。今年以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23亿元,对照“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标准,坚持把水、电、房、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配套一次性扫清。全县所有农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79%、安全饮水保障率达100%。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或砂砾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网络信号、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15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06.1万元、平均8.37万元,最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两个带头人”工程。通过扶持培育、培训提高、吸引召回、招贤引智“四个一批”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1602名,先后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万余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开展“家乡要脱贫·我能干些啥”活动,成功召回一批能人回乡创业,以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群众360户。

特色产业  草畜产业,以打造牛羊肉、优质牧草全产业链为抓手,2017年全县新发展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2个、规模养殖场8家、家庭牧场35家、家庭农场27家,规模养殖大户330户、“5·30”标准养殖户1.5万户,全县畜禽饲养总量突破230万个羊单位。蔬菜产业,推进设施蔬菜升级换代和提质增效,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2.5万亩,年生产各类蔬菜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实现“中国辣椒之乡”命名。林业林下经济,探索建立“林蜂药”特色产业增效模式,发展优质经果林2.7万亩,新建扩建林下养殖点22个,种植中药材5.17万亩,养殖中蜂6000箱,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彭阳红梅杏”、“朝那鸡”2个产品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旅游产业,完成“五色景观梯田”农业结构调整8000亩,杏花旅游文化节品牌打响做亮,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城阳乡杨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三产业  目前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35.05亿吨,远景储量达140亿吨以上,仅次于宁东煤矿,有王洼、草庙(整装煤田)两个储煤区,由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王洼煤业有限公司开采经营,3个生产矿井原煤年生产能力达到750万吨,技改后达到1200万。2018年,全年生产原煤565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6.1%。境内已探明含油面积59.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冯庄、孟塬、城阳、红河等乡镇,由中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勘探开采,目前,累计部署井场176个,打油井345口。2016年,全年生产原油18万吨。

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5.96亿元,增长3.6%,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3.4%,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亿元,增长4.8%,规模以上(2000万元以上)工业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40亿元,工业增加值9.81亿元,规模以下(2000万元以下)工业1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56亿元,增加值1.11亿元。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为10741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2954人,规模以下从业人员7679人。

工业园区  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始建于2012年8月,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自治区级产业园区。王洼产业园区确定为王洼循环经济产业园、县城工业园(安德慈善工业园)、古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园三区”发展格局。王洼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彭阳县北部王洼镇为中心,罗洼、草庙乡储煤区为两翼,规划控制区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3.83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布局为“一心四区”,重点发展矿山设备制造、煤炭开采、火力发电与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县城工业园(安德慈善工业园)位于县城东南角203省道和彭镇公路交汇处,该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8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540亩,设计功能布局为“一心一轴一带三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产品、机械设备制造业及商贸物流服务业。古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古城镇区西侧,规划面积7.63平方公里,设计功能布局“一心两带四区”,重点发展集景观苗木、高效养殖、设施种植产加销一体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突出“生态、科技、精品、休闲、养生”为主题,把园区打造为现代农业产业的集聚区、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区。

2018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75亿元,工业增加值6.4亿元,创利税1.2亿元。目前,入园企业有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

县城建设  全县规划区总面积60.7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11.9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7平方公里;县城建筑物总面积达到315.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9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66.4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7%,绿地率37.61%,人均绿地面积33.71平方米(常住人口占比);集中供热面积206.84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87.9%,生活垃圾处理能力50吨/天,污水集中处理率84.38%;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6.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4%(常住人口占比)。

农田水利  2018年,全县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1.6万亩,累计达到76万亩。现有水库41座,总库容达11167.64立方米,灌溉面积13.7万亩。累计建成骨干坝42座,中小型淤地坝97座。累计打机井175眼,建扬水站16座,打井窖(土园井)5.19万眼,建混凝土集雨场2430处,屋檐集水1256套。累计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55处,农村人畜饮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4%。累计治理小流域132条1608.2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5.5%。

交通道路 围绕群众和产业聚集地,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以“建设高速路、完善干线路、打通出口路、提升农村路”为着眼点,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十字”、国省干线“双十字”、农村公路“四纵五横”、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农村路为次干线的公路交通大网络,全面推行“畅行彭阳,服务有+”服务,提升公路保障服务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推进“综合、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境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02省道(原203省道)纵贯南北,宝中铁路跨境而过,彭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27国道沟圈(甘宁界)至彭阳段改扩建项目计划年底建成通车。截止目前,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286.9公里,等级公路密度9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5公里,国道125.9公里,省道85.7公里,农村公路2040.8公里(即县道47.7公里,乡道475.7公里,村道1506.2公里,汽车专用公路11.2公里)。全县12个乡镇通油路且100%建有汽车客运站,156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且100%通客车。

生态建设  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配套,乔灌草种植相结合,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三三制”农业经营模式(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1335”家庭单元模式(户均1眼井窖,人均3亩基本农田,户均3头大家畜,人均5亩经济林)、“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近年来,又探索出了“上保(塬面修建高标准农田,保障口粮)、中培(山崾培育特色经果林,发展林果业)、下开发(川道发展设施农业、建生态移民、整治河道、坝地利用)”的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推进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全县林地利用区域布局除挂马沟外划分为:北部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发展区(本区范围包括冯庄乡、小岔乡、王洼镇、罗洼乡、交岔乡、草庙乡、孟塬乡等7个乡镇)、中南部红茹河谷残塬区生态经济林发展区(本区范围包括城阳乡、红河乡、白阳镇3个乡镇和新集乡、古城镇的部分行政村)、西南部土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发展区(包括古城镇、新集乡2个乡镇的部分行政村)3个区域,其中挂马沟林场始建于1958年,有各类林地953.33公顷,其中天然次生林386.67公顷,疏林地280公顷,灌木林地286.66公顷,森林覆盖率40.2%,原属六盘山林管局管理,1966年,林建师成立后,厂部迁到青石嘴改名青石嘴林场,挂马沟留护林点1个。1984年挂马沟护林点划归彭阳县,又扩建为挂马沟林场。2006年,挂马沟林场又划归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管理。

截止2018年底,全县林木累计保存面积达到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27.5%,累计治理小流域121条154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2.6%。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2017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8.75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未成林地补植补造6.25万亩,退化林改造2.5万亩。

移民搬迁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11170户44777人(其中“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8989户36110人,“十三五”劳务移民搬迁2181户8667人),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文化旅游  截至2018年底,新建县博物馆1座,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4个村级示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5个。建立村级文化广场156个,扶持发展优秀农民文艺团队37个、农村社火队22个、农民文化大院68个。农家书屋156个,基本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农民文化大院)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县有博物馆、数字影院,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目标,彭阳县通过首批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验收,城阳、孟塬两乡分别被文化部、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区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彭阳纸织画、傲梅刺绣作坊、宣化传媒有限公司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全区文化产业示范户”。目前全县有旅游资源61个,其中人文遗迹17个,自然生态景观24个,历史传说5个,红色景点10个,旅游文化园(广场)5个。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61家,三星级农家乐19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现有旅游商品规模生产企业6家,现有宾馆饭店38家,床位1100张,可同时容纳4000余人就餐;旅游公司(旅行社)1家。2018年,来彭游客近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社会收入近3.41亿元,同比增长13%。全县农家乐接待65.9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经营收入达2600万元,同比增长31%。

红色景点  彭阳是全国革命老区一类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有宁夏最早的地下党支部——虎家小园子地下党支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过境,毛泽东夜宿小岔沟、乔家渠,写下了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1949年8月,解放宁夏的第一仗在境内任山河打响,拉开了解放宁夏的序幕,任山河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还有峁堡地下交通站旧址、红河地下党支部旧址、鹦哥嘴战斗遗址等。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隆德人民政府大数据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北纬35度21分至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间。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 襟带秦凉,拥卫西辅,有"关陇锁钥"之称。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546户156023人(2019年),其中男性人口80994人;女性人口75029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100,人口出生率9.94‰,人口死亡率7.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2‰,人口密度(按户籍人口)158人/平方公里。县辖13个乡镇、1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县政府驻城关镇。 

隆德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清水秀、宜居宜业。隆德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篆刻等民间民俗文化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目录100多个项目中涉及50多个,其中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魏氏砖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民间绘画、剪纸等11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1935年(民国十四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隆德翻越六盘山,写下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隆德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殊荣。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19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隆德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百佳富氧县、全国最美县域、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信访“三无”县、全国第一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区双拥模范县等殊荣。隆德县河长制办公室评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城乡客运一体化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交流,在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方面创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在2020年国务院大督查及专项督查中予以“免督查”。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西吉人民政府大数据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地带,六盘山西麓,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辖4镇15乡、29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4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万人,回族2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县、回族聚居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异常气候及气象灾害频发。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1个县区之一。这里集中了宁夏、固原最难的扶贫问题、最艰巨的脱贫任务,有贫困村238个,分别占宁夏、固原市的22%和38%,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372户155581人,分别占宁夏、固原市的18.96%、38.64%。6年多来,累计脱贫出列贫困村238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2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22.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16.2元,净增4193.9元;目前,全县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5户4340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期便为中华古文明发祥地的雍州属地,古代县境先后分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北部属会州、镇戎州、德顺州。宋建隆德县。元代撤县属开城府和静宁州。明清属固原州。民国时期,属泾源道,后改属陇东行政公署。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县。红色历史璀璨,是红色革命圣地,1935年10月毛泽东夜宿单家集;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纪念碑”亲笔题词。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园,发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2017年3月,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农产品资源丰富。西吉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西吉马铃薯”、“西吉西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以马铃薯、冷凉蔬菜、小秋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绿色无污染、质优品高,尤其发展高海拔冷凉蔬菜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独特。享有华夏古钱币第一县美誉,拥有毛泽东夜宿地单家集和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将台堡红色旅游景点,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火石寨丹霞地貌4A级自然景区,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级地震堰塞湖遗址。人力资源充裕。是“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西吉劳务”品牌已走向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有劳动力28万人,每年转移输出富裕劳动力10万人以上。民族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000余人,已形成电焊、电工、餐饮、电子装配、建筑装潢等教育品牌。人文环境淳厚。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淳朴厚道的民风、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包容的胸襟、热情好客的风俗,孕育出400多位享誉国内的乡土作家群,成为黄土高原上独树一帜的人文精神高地和文化独特景观。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盯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八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区市脱贫攻坚政策叠加效应,配套出台相关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全力做好“脱贫答卷”,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6.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5.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6.2元,同比增长11.9%。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盐池县政府大数据

地理位置:盐池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市、区、旗)交界地带,自古就是西北商贾云集之地;2条铁路、3条高速、5条国省干道纵贯县域,交通便捷。

地域广、人口少:辖区总面积8522.2平方公里,辖4镇4乡1个街道办,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4000余人。

日照长、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8℃,冬夏两季平均温差28℃左右。

历史悠久:汉初设县,名煦衍。明朝置花马池营,筑花马池城。1913年置盐池县,隶朔方道。

资源富集:全县有可利用草原714万亩、耕地133万亩,是宁夏旱作节水农业和滩羊、甘草、小杂粮的主产区。地下有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资源”和白云岩、石灰石、石膏“三小资源”,地上有土地、光热、风能“三大资源” ,已探明煤炭储量81亿吨、石油4500万吨、天然气8000亿方、石膏4.5亿方、白云岩3.2亿方、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00万千瓦、年太阳总辐射5740兆焦/平方米,中民投2000兆瓦全球最大单体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发展新型工业前景广阔。

人文盐池:盐池是多种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既有秦汉时期的长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历史遗迹,既有中原的农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

红色盐池:盐池是革命老区。1936年6月21日西征红军解放了盐池县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盐池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前哨阵地和我党的干部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也是宁夏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老区。

生态盐池:生态建设是盐池立县之本。1978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2002年率先在全区实行封山禁牧,目前全县林木覆盖度达到31%,植被覆盖度达到70%,先后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滩羊之乡”: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6个大中城市高端市场,成功登上G20杭州峰会和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国宴餐桌,品牌价值高达68亿元,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中国甘草之乡”: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甘草之乡”,“盐池甘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长城博物馆”:境内有隋、明长城4道250余公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隋长城在全国已不多见,堪称“中国长城博物馆”。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2010年11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12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县城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41%、37.9%和12.9平方米。同时,被中国特色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荞麦之乡”和“中国苦豆子之乡”。

盐池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1%。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红寺堡区政府大数据

红寺堡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街道65个行政村7个城镇社区。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搬迁安置移民2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含太阳山开发区)62.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增长7.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2.2亿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74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25元,增长11.7%。累计实现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442户49180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

历史悠久。红寺堡境内铁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见证了上古先民拓荒垦殖之盛况。夏商时代,为雍州辖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秦汉时期,分属北地郡、安定郡,部分关东移民迁徙至此。后为西夏王朝辖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红寺堡之名,见于有明,是明庆王就藩封地,为军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处。庆王朱栴陵墓位于罗山东麓,地处今太阳山镇周新村以西,占地30余平方公里,陵区被称作“宁夏明代博物馆”,1988年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位优越。红寺堡地处东经105°43'45"~106°42'50",北纬37°28'08"~37°37'23",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北距宁夏银川市127公里,南距固原市220公里,西距甘肃省兰州市360公里。境内盐中高速、福银高速、定武高速3条高速公路和盐兴公路、黄同公路、滚新公路、恩红公路4条县道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滚红高速、福银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银西高铁穿境而过,东距银川河东机场、西距中卫香山机场均不超过150公里。

资源丰富。红寺堡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387毫米。年平均气温8.7℃,日温差13.7℃,全年大于10℃积温可达320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2900~355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2.9m/s~3.7m/s,大风日数25天,风光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炭、白云岩、石灰石、石膏、石英砂、陶土等矿产资源。太阳山矿区煤炭资源储量127亿吨,白云岩储量18亿吨,石灰石远景储量49亿吨,石膏探明储量7994万吨。

环境优美。城市东南26公里处的罗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宁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带最大的水源涵养地,群峰叠翠,风光秀丽,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誉。罗山富含珍贵树种的森林,近百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稀有而珍贵,具有极高的保护、观赏和研究价值。茂林深处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罗山脚下的新庄集移民旧址、航空旅游基地、万亩葡萄观光园等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佳地。连续承办了6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罗山飞行营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罗山航模基地被命名为“精品体育赛事”“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罗山飞行营地”和“中国科技体育(航空模型)训练基地”。宁夏移民博物馆成功跻身国家AAA级景区,集中展示了宁夏古今移民全过程,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和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圈一处独特的景观。

产业兴旺。大力发展“3+X”产业(葡萄、枸杞、黄花菜三大主导产业,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酿酒葡萄、枸杞、黄花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6万亩、5.6万亩、8.02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2万头、90.5万只。红寺堡区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基地”“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产区”、世界独一无二“优质·有机·荒漠”产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等称号,太阳山镇兴民村荣获全国“十佳乡村发展模式”“百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奖,红寺堡镇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殊荣,汇达、汉森等企业87款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115项。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首批生态原产地认证,通过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

民族团结。红寺堡区回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62%,另有满、东乡、保安等12个少数民族,主要搬迁自周边五省及宁南八县156个乡镇412个行政村,人口构成复杂。近年来,红寺堡区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抓手,教育信教群众一手念好教义经,一手念好致富经。坚决打击宗教领域非法渗透活动,及时妥善处理宗教内部矛盾,维护了现有宗教格局稳定,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9年,红寺堡区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55124”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模式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红寺堡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来红寺堡参观考察、洽谈贸易、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开放的红寺堡愿与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利通区政府大数据

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偎依黄河东岸,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辖8镇4乡、106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21个社区,总人口41.38万人。

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偎依黄河东岸,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辖8镇4乡、106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21个社区,总人口41.38万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292元和16273元。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利通区平均海拔1125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兼具江南水乡秀色和塞北大漠之雄浑。年降水量在260毫米,年蒸发量在2000毫米,平均气温11.2℃,全年日照3000小时,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交通便利、路网密集,国道、高速公路、高铁一应俱全,距宁夏首府银川市60公里、银川河东机场40公里、青铜峡火车站21公里,1小时经济圈辐射宁夏大部地区,3小时经济圈辐射兰州、延安、鄂尔多斯等周边重要区域,飞机2小时可达北京、成都、上海等重要经济区域。利通区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水旱码头∙天下大集”,古老的河套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长期以来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生共荣。辖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需要。土地发展用地储备充足,土壤硒元素含量高,富硒耕地约13.5万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塞上硒都”核心区。

利通区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业方面,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纺织之都”,近年来倾力培育出宁夏恒丰纺织集团、瑞斯特、德悦高端纺纱等一批龙头企业,具备了年产45万锭多功能纱线、5000万米高端家纺面料的生产能力。目前,纺织板块已入驻企业51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恒丰集团、双维绒业、宁夏精艺裘皮为代表的羊毛绒分梳、棉纺、织布、羊绒衫、裘皮服饰于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抢抓吴忠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城市重大机遇,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特色装备制造园,已引进合力万兴、中创自控阀、骅泰专用汽车等企业,基本形成了集特种车辆制造、零配件加工、汽车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是宁夏唯一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农业方面,按照“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优质奶、牛羊肉、有机菜、精品果、富硒粮”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现有奶牛14.4万头,年产鲜奶60.8万吨,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到90%以上,生鲜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体细胞数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是蒙牛、伊利、夏进等乳制品企业高端产品的奶源地,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奶源基地”。全区牛羊肉年交易量达200万头只,西北最大、全国闻名的涝河桥牛羊肉批发市场,年屠宰量达到60万头只,交易额近10亿元。瓜菜、优质粮食、经果林面积分别达10.5万亩、29.4万亩、4.7万亩,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服务业方面,规划建设了集休闲农业观光、中医药研创基地、家纺旅游接待、中药饮片、保健品加工、商业文化旅游五大板块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园区,先后有山东浩普医药科技、山东超瑞施医疗科技、宁夏伊顿科技健康产业、吴忠市康复医院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做强“美食利通”品牌,擦亮“吃在吴忠”金字招牌,培育名菜、名厨、名店、名街,拥有“中国名菜”40个、“中国名点”17个、“中华风味小吃”36个、“宁夏名小吃”菜品41个、“宁夏风味小吃”45个。境内全域旅游产业多样,围绕“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立足“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旅游主线,持续壮大生态观光、民宿体验、度假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全力打造“休闲在吴忠、美食在利通”品牌,“南有牛家坊、北有新华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初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

   利通区委、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奋斗新姿态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新篇章。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