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门源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门源县政府大数据

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本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是古丝绸之路的辅道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县境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

门源地形高耸多山,地貌复杂多样。大通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构成了祁连山、大通河、达坂山为主体,山川相连、沟谷相间的盆地。境内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占16.9%。海拔高度在2388至5254米之间(海拔最高点是岗什卡雪峰),县府浩门镇海拔2861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高、中间低,构成了以祁连山、大通河、达坂山为主体,山川相连、沟谷相间,气候湿润、水量充足的门源盆地。

门源属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5℃,历史最高气温29.5℃(1999年),最低气温—34.1℃(1979年)。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毫米;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植物生长期为100—150天,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霜冻、风沙等。

门源为古羌地,秦汉以来,月氏、匈奴、吐谷浑、吐蕃、党项等众多民族先后游牧生息。清代设卫,1929年正式建县,195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总人口16.24万人,其中农牧民12.47万人,占76.8%;有回、汉、藏、蒙古等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53万人,回族7.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4.88%和48.08%。

门源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主要有农牧、水利、动植物、旅游等资源。农牧资源独具特色,辖区耕地总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有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青稞的蛋白、维生素高,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出油率高达40%,素有“门源油,满街流”的美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180多吨、蜂王浆20多吨,是全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和藏区青稞制种基地,有“北方小油菜故乡”之称。境内各类草场面积68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621.53(县属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是省州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牛羊育肥贩运基地。水利资源丰沛,是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流程176公里,流域面积15133平方公里。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38.27万公顷,覆盖率达39%,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区,仙米林场列国营林场500强;境内野生动物有246种,其中国家保护野生动物10余种;食用和药用野生植物品种有62科、160属、385种,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省旅游发展“3个廊道”战略布局中祁连山风光带生态旅游观光廊道的核心地段。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是祁连山金牧场和环湖地区海拔最高的岗什卡雪峰,中部是AAAA级百里油菜花海景区,东部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其间还有卡约、辛店文化遗址,汉、唐、宋时期的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74座清真寺和3座藏传佛教寺院,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

近年来,门源县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田园、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机平安县、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称号,并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县、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县,在2017年9月份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门源连续第三次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捧回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1.54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04万元,同比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8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3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32.23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2518.25元,同比增长9.1%。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