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宝山区政府大数据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陆上,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邻,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蕴藻浜把它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和蕴川路大桥、江杨路大桥、塘桥大桥横跨其上;长兴、横沙两岛自西至东,横卧于长江口南支水道,全境东西长56.15公里,南北宽约23.08公里,区域面积424.56平方公里。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陆路形成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交通网络;距离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

  行政区划

  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工业区:

  吴淞街道(2006年5月8日吴淞镇街道和海滨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原宝山镇)、张庙街道(2006年5月8日泗塘新村街道和通河新村街道合并成立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地理环境

  地质

  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南部江湾、五角场一带基岩埋深约280米;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厢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长兴、横沙两岛一般为300~310米,长兴岛凤凰镇以西可深达400米。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在吴淞、宝山和长兴岛凤凰镇附近及五角场一带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吴淞到宝山一带称吴淞花岗岩体,面积约55平方公里,呈北西向延伸。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明。岩石具有细~粗粒的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岩体边部为“二长”花岗岩,长兴岛凤凰镇附近的花岗岩与此为同期产物。五角场的花岗岩属市区花岗岩体的北块,面积约22平方公里,岩体受虹桥到五角场北北正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尚不明。经对岩体作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12.2兆年,当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另外,在月浦到盛桥一带有小片石英闪长粉岩及闪长粉岩存在,侵入时代尚不清楚。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区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夹粉细砂层。第五承压含水层埋藏在250米以下;长兴、横沙该层可分两个含水层。第四含水层在长兴、横沙都不甚发育,而在陆地部分地区,罗店、杨行、吴淞位于古长江主流线上,大场属边缘地区,该层顶板埋深一般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达240米,厚约70米,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第二、三层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第一层埋深30~45米,一般无开采价值。在地质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层属晚更新统,第三、四、五含水层属中下更新统。与含水层相向的隔水层,由以湖相堆积层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晚更新统末期上海地区形成的湖沼相暗绿色硬土层,在本区的罗店以东至月浦、宝山、吴淞一带的沿江地区,由于江水的冲刷与切割而该层缺失,大场至罗店一带该层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区一般约20~30米,五角场一带30米内不见此层。

  地貌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宝山区大体上可划分为下列3种地貌类型。冲积平原平地分布在本区的陆上地区,是本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在长江冲积过程中,由于水力分选作用,沉积物由东向西呈由粗变细的条带状变化,在河流交互沉积、水系变迁、水力剥蚀等影响下,微域地形发生变化,致使降水在地面重新分配,并聚积于局部洼地引起涝害,这一地区高程在2.8~4.1米之间,平均为3.86米。河口沙岛圩田包括长兴、横沙两岛,是长江入海口受海水顶托作用发育而成的河口沙岛,地势低洼,其地面高程在2.4~3.1米之间,平均高势为2.80米,由于现在的岛屿是由断续的河口小岛逐渐连接而成,或是依河滩不断淤涨、分期围垦而成,垦植历史不长,仍保持着圩田的地貌。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稍低。圩田内,河道残迹以及由于人工筑堤影响而在堤内外两侧多形成洼地。人工堆积高地是开河后在河道两旁泥砂堆积而成,或者是原来的低洼地,60年代起围堤吹泥而成的高平地,主要分布在新近开挖的杨盛河、潘泾河、练祁河等干河两旁以及吴淞乡的炮台、城中和淞南乡的联合、华浜等村。

  土质

  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轻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达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为12.51土3.93%,这样高的粉砂含量,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土壤

  区境陆上部分为一广阔的冲积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选规律,本区东北部靠近长江地区,沉积时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减慢,沉积物颗粒变细,故土壤依距离长江河床远近而变化,依次为砂泥、夹砂泥、黄潮泥及沟干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可分布多种土壤个体类型。两个沙岛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现北砂南黄的特点,即北部以砂泥、砂夹黄为主,南部以黄夹砂、黄泥为主。解放后,本区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开始,区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组,进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验、编绘图件、编写报告,历时3年多,共设置主要剖面6602个,分析剖面45个,农化样品419个,有效养分样品6928个。绘制公社、大队二级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钾分布图和土壤利用改良、农田地貌等图,编成《宝山土壤》一书,1983年经市有关方面验收合格。据1983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

  交通

  域内海运、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内河航运等互相衔接,构成完善的交通体系,是上海通江达海和通向外省市的门户之一。已建成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基础,农村公路为补充的道路网络。主干道主要有逸仙路高架道路、S20公路(外环线)和外环线越江隧道、G1501公路(郊环线)宝山段、共和新路混合高架道路、轨道交通1、3、7号线北延伸(宝山段)、江杨路、沪太路、蕰川路等,全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6.47公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