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彭水县政府大数据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户籍人口70万人,拥有“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

彭水民族风情浓郁。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苗族民歌《娇阿依》、戏剧《木蜡庄傩戏》、杂技《高台狮舞》是彭水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规划10平方公里、分三期打造的苗族风情建筑群—蚩尤九黎城,集中展示和传承苗族文化的厚重和丰富的内涵;一年一度的“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已成为传承弘扬苗族文化的重要节赛品牌;刺绣、编织、乌江石、擀酥饼、晶丝苕粉等民族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

彭水自然生态优美。彭水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山川秀美怡人,拥有摩围山、七曜山等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54.2%,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拥有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重庆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拥有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等融山、水、峰、洞于一身,雄、奇、险、秀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彭水文化历史悠久。彭水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远古时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进入彭水境内,开创了历史悠久的“蚩尤文化”。先秦时期,彭水因有食盐、丹砂之利,又有乌江、郁江水道可通舟楫,诞生了独特神秘的“盐丹文化”,成为乌江中上游的母文化。唐宋时期,彭水是渝黔湘鄂桂结合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央政权对西南边陲羁縻统治的治所地,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黔中文化”,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柳宗元、黄庭坚等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千古佳作。近代革命时期,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彭水书写革命人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同时,彭水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酉阳县政府大数据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沿河县隔江(乌江)相望,西北与彭水县,正北与黔江区、湖北省咸丰、来凤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8′25″—109°19′18″。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酉阳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下辖桃花源、钟多2个街道,龙潭、麻旺、酉酬、大溪、兴隆、黑水、丁市、龚滩、李溪、泔溪、酉水河、苍岭、小河、板溪、万木、铜鼓、南腰界、涂市、五福等19 个建制镇和可大、偏柏、木叶、毛坝、花田、后坪、天馆、宜居、两罾、板桥、官清、车田、腴地、清泉、庙溪、浪坪、双泉、楠木等18个乡,278 个行政村(含8个社区)。县城坐落于两山之间,酉城河穿城而过,像一颗镶嵌在武陵山区的璀璨明珠,宛如一条巨龙游走在神秘的桃花源AAAAA级风景区和满目苍翠的桃花源国家级森林公园之间。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5.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0万人,乡村人口57.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8.72万人,其中土家族68.97万人,苗族9.71万人;全年出生登记人口9295人,人口出生率10.89‰;全年死亡4898人,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长率 5.15‰。年末常住人口54.71万人,城镇化率35.0%,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酉阳自治县属武陵山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全县以毛坝盖山脉为分水岭,形成两大水系;东部的酉水河、龙潭河为沅江水系;西部的小河、阿蓬江等为乌江水系。北部老灰阡梁子为全县的最高点,海拔1895米;西部董家寨为最低点,海拔263米。全县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分为中山区,海拔800—1895米;低山区,海拔600—800米;槽谷和平坝区,海拔263—600米。

酉阳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差大,地形性气候独特,全年雨量充沛,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5.1℃。月平均气温1月最冷为4.1℃,7月最高为25.2℃。年平均降水量为1309mm,年平均降水日数约171天,降水多集中在4~10月。

酉阳自治县森林资源丰富,宜林面积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29.7万亩,是重庆市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县。有林地面积346.7万亩,森林覆盖率57.71%,活立木蓄积量1606万立方米,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其它地类分别为:灌木林地167.5万亩,疏林地9.35万亩,无立木林地50.24万亩,未成林地4.5万亩,荒山荒地1.41万亩。主要木本植物有裸子植物8科17属19种,被子植物63科132属194种,竹亚科12种。

酉阳中药材资源丰富。境内有中药材资源1200余种,名贵中药材18种,其中青蒿世界第一、玄参全国第一、白术全国第二,是全国著名的杜仲、厚朴、黄柏“三木”药材生产基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秀山县政府大数据

建县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1983年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3个乡镇,总人口66万,其中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

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位于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东南门户,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成渝经济圈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重要通道。周边有3个机场(铜仁凤凰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可用,距离80—180公里。境内渝怀铁路、秀松高速纵贯南北,渝湘高速横穿东西,国道319线、326线在县城交汇,渝怀铁路二线即将开通,渝湘高铁动工建设。

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境内平坝、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县境中部是武陵山区最大的平坝(758平方公里),素有“湘黔锁钥、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美誉。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粮油、油茶、高端猕猴桃,蕴藏极具开发价值的黄花、玄参、白术、金银花、杜仲等中药材,中草药资源1270余种,其中道地中药材资源644种,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中药材种植大县。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可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锰、硅、矾等20余种,其中汞矿储量1万吨(属全国特大型矿床),锰矿储量1亿吨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边城洪安、川河盖草场、凤凰山、百年西街、大溪酉水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民族和谐,文化深厚。秀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境内梅江民族小学是重庆市唯一保留苗、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是中国花灯歌舞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有“秀山花灯”“秀山民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歌曲《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名扬海外。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元帅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境内洪安是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的第一站,也是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

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秀山经商传统悠久,早在18世纪中叶,各族群众就奔走在321公里省际边界线上,以米换钱、以油易物。秀山盛产桐油、朱砂、水银,曾是川东南隅最闻名最有悠久历史的桐油市场。物流体系健全,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是重庆市率先挂牌的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应急物流实践基地,拥有渝怀铁路上唯一的300万吨战略装卸点和国内首条民营危化品铁路专线。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石柱县政府大数据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石柱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连重庆市彭水县,西南临重庆市丰都县,西北界重庆市忠县,北与重庆市万州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014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户籍人口54.86万人,常住人口37.80万人,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独龙族等29个民族,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9.3%。

石柱县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绿色小康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的发源地,是唯一登录中国正史的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乡,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等称号。

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重庆石柱考察调研。

2019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石柱县退出贫困县。

2019年7月23日至25日,由民革中央、重庆市政协主办的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在石柱黄水成功举办,康养大会升级为全国性产业发展大会并永久落户石柱。

2019年1—6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9亿元、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15.78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66.54亿元、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5亿元、增长1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7元、增长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亿元、同口径增长-5.6%。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巫溪县政府大数据

巫溪县自东汉建县以来,曾设县、郡、监、州的建制,其名称先后为北井县、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巫溪县。 

  先秦时期 巫溪县先后属巫咸国、巫臷国,夏商周属庸国鱼邑,鱼邑并于楚之后,归属巫郡。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取楚巫郡归于黔中郡,设立巫县,县域包括巫山、巫溪。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巫溪县属黔中郡巫县。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至220年) 西汉,巫溪县属南郡巫县。东汉建安15年(公元210年),从巫县分设北井县,县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建安21年(公元216年),北井县归属固陵郡(今奉节县)。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 北井县(巫溪)先后属巴东郡(今奉节)、宜都郡(今宜昌)、建平郡(今巫山)管辖。 

  晋朝时期(公元265年至公元420年) 西晋,北井县先后属巴东郡、建平都尉、建平郡管辖;东晋,北井县建制未变。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1年) 刘宋、南齐、梁朝、西魏时期,北井县建制仍旧。北周初(公元557年至公元566年),在北井县设始宁郡,后改称永昌郡,郡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天和3年(公元568年),北井县并入大昌县。 

  隋朝时期(公元581至公元618年) 仍沿袭郡县制。隋文帝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销永昌郡,大昌县属信州总管府和巴东郡。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 改郡县制,增设道的建置,大昌县属山南东道所属夔州(今奉节)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 907年至960年) 废置山南东道,于夔州设镇江军,后改成宁江军,大昌县属之。北宋统一五代十国后,设路,本县属夔州路大宁监。

  北宋时期(公元960至公元1127年)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设大宁监,辖大昌县。监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 本县地属关系未变,仍归大宁监。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四川设行中书省(称四川行省)。至元20年(公元1283年)大宁监升为大宁州,辖大昌、洵阳、平利、石泉、隆化等县。元末(公元1361年),大宁州属大夏农民政权夔州路。 

  明朝时期(公元1368至公元1644年) 改“路”设“府”,大宁州属重庆府。大夏灭亡之后,明洪武9年(公元1376年),降大宁州为大宁县,属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夔州路。明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改州为府,大宁县属夔州府,同年分大宁县复设大昌县。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宁县属之。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在府、州、县之上设“道”制。顺治3年(公元1646年),李自成遗部贺珍和其子伯宁占据大宁据险抗清,至康熙2年(公元1663年),伯宁受降之后,大宁县始归顺清朝统治。康熙6年(公元1667年),撤大宁县并入奉节县。雍正7年(公元1729年),复设大宁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川东道夔州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至1949年) 大宁县隶属川东道(今重庆)。民国3年(公元1914年6月),因本县与山西省大宁县同名,遂改名巫溪县。民国6 年至民国24年(公元1917年至公元1935年),巫溪县被军阀据为防区,先后属豫鄂靖国联军、川军、国民革命军20军和21军防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结束防区制,巫溪县属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今万州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10月1日成立) 1949年12月14 日,巫溪县解放,2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巫溪县隶属西南行政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万县专区。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制,巫溪县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6月,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1993年,万县地区改设万县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成立,万县市改设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巫溪县随属。2000年7月,巫溪县由重庆市直接管辖。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奉节县政府大数据

奉节县隶属重庆市,是重庆市的东大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历史上奉节被称为“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

奉节县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至2019年底,户籍人口106.63万人,常住人口74.04万人,辖2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314个村,76个社区,幅员面积4098平方公里。

奉节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占总面积80.01%,最高海拔吐祥猫儿梁为2123米,三峡工程蓄水前最低海拔瞿塘峡口为86米。奉节北部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分,东部和南部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分,长江横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地貌总体为东南、东北高而中部偏西稍平缓,南北约为对称分布,以长江为对称轴,离长江越远海拔越高,有少量平缓河谷平坝。境内长江干流41.5公里,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

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区为16.4℃,600-1000米的地区为16.4℃-13.7℃,1000-1400米的地区为13.7℃-10.8℃,高于1400米的地区, 低于10.8℃。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9.2℃。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