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昌宁县政府大数据

昌宁县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国土面积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辖9镇4乡、79个村45个社区,有汉、回、苗、彝、傣等8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5.5万人,农业人口占70.3%,少数民族人口占11.9%。

历史文化悠久。昌宁县于1933年由永昌(今隆阳区)和顺宁(今凤庆县)析置设县,两县各取一字而得名,蕴含昌盛安宁之意,辖区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青铜文化时期。特别是大甸山出土的286件(套)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等随葬品,是昌宁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雨量1242.7毫米,无霜期253—329天;有林地面积3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3%。

物产资源丰富。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75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硅、锡、铅、锌、铜等,硅矿已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原煤储量达7300多万吨;有小桥温泉、鸡飞温泉等10余处天然热泉和澜沧江高峡平湖、天堂山原始森林等数十个自然景点。

产业特色明显。全县有180万亩核桃,31万亩茶叶,12万亩蔬菜,3万亩水果,6.85万亩蚕桑,19万亩澳洲坚果,农民收入的60%来自农业。

经济运行稳健。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8亿元,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7亿元,增长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3亿元,增长26.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835元和12063元,分别增长8.2%和10.6%。

脱贫成效显著。昌宁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边远、贫困为一体的传统农业县,是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4年以来,昌宁县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总体要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73亿元,全县56个贫困村、20547户83861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98%下降为1.62%。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龙陵县政府大数据

龙陵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龙川江之间,有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9.71公里,山区面积占98%。全县辖5镇5乡、5个城市社区、46个农村社区、70个村委会,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30.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6万人,华人华侨12万余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龙陵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全县共有8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5748户64458人,其中未脱贫退出39户154人,贫困发生率0.064%。龙陵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境内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侨乡文化交相辉映,龙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46亿元,增长10.2%;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5.6%;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6.19亿元、增长15.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76亿元、增长6.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实现财政总收入9.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支出34.8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9亿元、下降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9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8.77亿元、67.42亿元;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0元、11756元,分别增长8.4%、10.6%。

龙陵——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县。龙陵属滇西横断山脉南延的高黎贡山山系,被怒江和龙川江所环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98%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0.08%,年均气温15.0摄氏度,年均降雨量2112.6毫米,有“滇西雨屏”之称。龙陵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900万平方米。境内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59万千瓦以上,2019年底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64.48万千瓦(涉及界河装机按一半计)。境内已发现有褐煤、铁、铅、锌、锡、钨、铌、钽、硅、铜等35种矿种。

龙陵——连结南亚东南亚陆路枢纽。龙陵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自古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320国道和保龙、保腾、龙瑞高速公路在龙陵交汇集结,大瑞铁路、中缅油气输送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芒市机场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姐告、畹町、猴桥、南伞等口岸相距较近,地缘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龙陵——中国黄龙玉原产地。龙陵黄龙玉自2004年问世以来,以其“产地的唯一性、玩法的全面性、独特的文化性”和“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的色彩倍受人们青睐,成为龙陵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产品。2011年2月,黄龙玉作为天然玉石正式列入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同时获国家工商总局“龙陵黄龙玉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龙陵黄龙玉雕”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2014年,被中宝协定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2015年,龙陵黄龙玉文化产业园区被省文产办授予首批“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7年,黄龙玉进入《石英质玉 分类与定名》国家标准。2017年,黄龙玉以“金镶玉”的形式为第23届亚乒赛、F5WC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提供奖牌共140枚;2018年,龙陵黄龙玉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云南省优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9年,龙陵黄龙玉作为2019年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世界大赛锦标赛指定奖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龙陵黄龙玉及“龙陵黄龙玉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龙陵境内从事珠宝玉石加工销售的个体私营企业近1000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全国20多个省市经营黄龙玉的商家达5800多户,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形成了以龙陵为轴心,辐射周边乃至全国的黄龙玉加工营销网络。

龙陵——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战役拉开了中国抗战大反攻序幕,松山也是中国抗战彻底收复的第一块国土;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为了抢运战略物资而修建的西南国际大动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输血生命线;惠通桥是滇缅公路通过怒江天堑的唯一桥梁,也是保障后勤物资供给的抗日生命线;龙陵县城是侵华日军在滇缅战场的协调指挥中心,是进攻中国西南的主要屯兵地,龙陵会战是滇西反攻作战中耗时最长、牺牲最大的攻坚战,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龙陵境内大量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是滇西抗战、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见证,是承载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平台。2006年,松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4年被授予“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云南松山国防小镇”“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被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2018年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获批施行。

龙陵——天然温泉博物馆。全县共有40处温泉,分布在县内的各个乡镇,是龙陵旅游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其中温泉最集中的是被誉为“神汤奇水”的邦腊掌,泉区温泉密布,有泉眼600余孔,日供水量3541.3立方米,最高水温达104摄氏度,仅在0.4平方公里区域内就容有氡氟泉、碳酸泉和硫磺泉等多种温泉,堪称“温泉博物馆”。邦腊掌温泉含有23种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病、皮肤病等均有较好疗效,因其水质独特、最具活跃性被专家誉为“地球穴位”。

龙陵——人杰地灵的人文胜地。烧炭田坡、豆地坪、三江口、船口坝、大花石、马鞍山等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史前文化、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文化和谐交融、互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有中共云南党组织的创建人李鑫、解放军优秀指挥员朱家璧、龙潞游击队司令朱家锡、中共缅甸侨党领导人匡沛兴,有新时期宣传工作楷模郑垧靖、奥运冠军陈定等。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施甸县政府大数据

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保山市南部,怒江东岸,与缅甸相距260公里。东连昌宁县,南邻临沧市永德县,西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与隆阳区毗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60米—2895.4米之间,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全年无霜期330天,年均降雨量1021mm,全年日照时数2274小时,相对湿度66%。全县辖13个乡(镇),总人口34万人,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

施甸是一块神奇的土地。8000多年前的“姚关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元初契丹人南下至此定居,历经滇西抗战的洗礼,24个民族水乳交融,谱写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施甸乃永昌古郡南通缅甸的重要驿站,著名的“永镇驿道”穿境而过,滇缅公路从北部过境65公里,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

施甸是一块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宝地。施甸已建成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施甸工业园区;有较好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有较为丰富优质的生猪、辣椒、茶叶、蚕桑等农特产品加工资源;有69条河流,总长586.6公里,河川径流总量7.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4.8万千瓦,其中12.3万千瓦待开发利用;有明将邓子龙抗缅平叛系列遗迹;有被中外地质学界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的地质考察基地;有石瓢、七天河等28处温泉;有多处形状奇异的石灰石溶洞;境内已发现石灰石、大理石、铅、锌、铁等16种矿产。

施甸投资区位优势突出。县城所在地甸阳镇海拔1470米,距保山市政府驻地55公里,距大瑞铁路蒲缥客货站35公里,距省会昆明571公里;向南255公里至南伞口岸出境,向西200公里至瑞丽口岸出境,向西北200公里至腾冲猴桥口岸出境,向北160公里经大理至昆明。大瑞铁路、保腾高速公路、施(甸)—孟(定)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便利的交通网络将为大宗货物运输、仓储提供有力的保障。

施甸因其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已逐渐发展成建材、化工及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和自然生态旅游区。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腾冲市政府大数据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11镇7乡,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总人口68.9万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区位优势突出。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0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猴桥口岸和自治、滇滩、胆扎等16条通道,是中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交通条件便捷,有腾冲——密支那、腾冲——板瓦两条二级国际公路通往缅甸克钦邦;由昆明出发经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到印度雷多的中缅印国际大通道(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昆明—腾冲—密支那段已全部实现高等级化,密支那——缅印边境班哨段晴通雨阻,这条大通道是连接中、缅、印三国中里程最短、条件最优、最为便捷、辐射人口最多的一条陆路大通道。腾冲机场2009年1月建成通航,累计开通28条航线,2019年运送旅客136.75万人次。保山至腾冲(猴桥)铁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云南省“五出境”铁路网发展规划。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使腾冲在中国面向南亚开放中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腾冲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开发历史较早。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腾冲一名始于《旧唐书》,亦作“藤充”、“藤冲”,其后几经更迭,于1913年改设腾冲县,2015年获国家民政部审批撤县设市,改设为县级腾冲市。腾冲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中国先民2400多年前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通过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南亚各国。1899年英国在腾冲设立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在腾冲设立腾越海关,并辖昆明海关,腾冲成为了滇西的贸易中心和中国最早实现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腾冲首开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的历史长达500年之久。19世纪末20世纪初,腾冲民族工业蓬勃发展,腾冲“三宝”(腾药、藤编、腾宣)远销海内外,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在较长的开放历史中,腾冲成为著名侨乡,目前腾冲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达35万人,遍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底蕴厚重。腾冲与国内其他边境县份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腾冲在与外界交往中,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商帮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以开放性、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腾越文化”,深深植根于每个腾冲人的心中,成为了腾冲人的精神烙印,更是助推腾冲发展的动力源泉。腾冲素有崇文尚教传统,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开办的孔庙和黉学至今保存完好。千百年来,腾冲人高扬爱国主义情怀,谱写了三征麓川、马嘉里事件、左孝臣抗英、辛亥腾越首义、焦土抗战等一段段悲壮的诗篇,涌现了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故郡英才。

生态环境优越。腾冲属印度洋季风气候,集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为一体,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降雨量为153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0℃可避寒,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可避暑,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5%,横贯全境的高黎贡山,物种丰富,种类繁多,誉为“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空气质量良好,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2.5长期小于10,称为“天然大氧吧”。

自然资源富集。腾冲是天赐资源富集地,物产资源丰富,木材储备量充足,活立木储蓄量4872万平方米,木材储量居云南省第二位;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品位较高,是云南省富矿县(市)之一,现已发现的矿产有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9种,有铀、锡、钨、铷、铯、钪、硒等稀有金属。铁矿储量2亿吨,平均品位达40%—50%;硅藻土储量4.7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硅灰石储量超过1.2亿吨,属特大型矿床;褐煤储量1.4亿吨.现已开发的主要有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和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火山石储量极其丰富,全市火山石分布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储量200亿立方米,是理想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境内有槟榔江、龙川江、大盈江三条主要水系,水能蕴藏量130多万千瓦,目前正在进行整体开发。

旅游独具魅力。腾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组合度高、特色鲜明,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独特性和互补性,有火山、热海、和顺古镇、北海湿地等核心景区,有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和顺图书馆等文化景区,有银杏村、云峰山、樱花谷、柱状节理等正全力打造的景区景点,还有大树杜鹃、天台山、宝华山等一大批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等待开发。近年来,腾冲按照“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以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成功打造了一批星级酒店、特色主题酒店和民居旅馆,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养生、宜居的旅游地产项目,推出了户外运动、健康休闲、科考探险等系列旅游产品,旅游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成为了云南旅游的新亮点。先后获得了“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琥珀之都”、“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最具魅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最美人文旅游休闲名县”、“全球优选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近年来,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腾冲市扎实推进“六大战略”,聚焦发展“大健康和大物流”两大产业,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开创了经济社会乘势而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252.7亿元、增长10.7%,其中:一产增加值46.9亿元、增长5.6%,二产增加值99.2亿元、增长14.8%,三产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8.6:39.2:42.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6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6亿元、增长21.9%。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312.6亿元、262.2亿元,分别增长3.7%和16.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8元、12512元,分别增长8.6%和10.8%。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保山人民政府大数据

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内与大理州、临沧市、怒江州、德宏州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腾冲市和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下设6个街道、35个镇、34个乡(含10个民族乡),共1个地级、5个县级、75个乡级政区。市人民政府驻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区492公里。总人口261万人,有彝、傣、白、傈僳、回、苗、布朗、佤、德昂、景颇、满、阿昌12个世居少数民族。有华侨、侨眷、归侨50余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全市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5%,年均气温在14.9—17℃之间,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

保山的市情可以概括为“五个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保山地处滇西边境,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陆上国际大通道咽喉,从昆明经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到达印度雷多全程仅1200多公里。国境线长170公里,有边境县(市)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地方口岸4个、边境通道4条、边民互市通道13条。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保山从开放末梢变为开发开放的前沿。

二是资源优势。辖区内矿藏、水能、地热、生物等资源丰富。发现矿产资源56种,探明储量44种,硅储量达5亿多吨,品位都在99%以上;铁矿储量2亿多吨,且相对集中;保山南红玛瑙、腾冲翡翠、龙陵黄龙玉扬名海内外。怒江、澜沧江两条国际河流穿境而过,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10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22万千瓦。有地热泉田240多处,热能储量250万千瓦,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名扬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山市还被称为“滇西粮仓”,是国家和省重要的蔗糖、烟草、畜牧、林果、咖啡、茶叶生产基地,小粒咖啡和香料烟世界知名。

三是产业优势。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全省首批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园中园”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隆基40GW单晶硅棒项目有序推进,一期项目全面达产,二期项目实现投产。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30GW光伏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框架协议。轻纺制造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矿冶、烟草、制糖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户,腾药、瑞和锦程被列为全省上市“金种子”企业。保山工贸园区物流园、猴桥口岸边境贸易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3%,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比为81.6%。流转土地51万亩,持续抓好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有机茶叶、道地中药材、生态肉牛等7大特色产业。新增国家龙头企业2户,省市龙头企业30户、示范家庭农场3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6059个。新认证“三品一标”48个,有机和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分别增10%和15%,腾冲银杏产业园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成为云南唯一入围全国“学府奖”的品牌,荣获优秀品牌案例奖。腾冲被评为全省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隆阳、昌宁分别入列全省咖啡和茶叶“一县一业”特色县,隆阳潞江江东村、昌宁柯街芒赖社区被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施甸入列国家区域性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槟榔江水牛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昌宁红龙腾沧江茶、腾药美洲大蠊、品斛堂紫皮石斛切片分别被评为省十大名茶、十大名药材。预计农业增加值增6%。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保山”品牌宣传有力有效,参加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荣获最佳组织奖。腾冲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登2019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榜。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旅游度假区,和顺古镇创建5A景区进展顺利,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等8个4A景区创建通过专家评定,新增A级景区51个,其中3A以上景区23个。腾冲大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高黎贡民宿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温泉养生项目获国内外大奖。着力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版运维水平,智慧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红黑榜”制度有效落实,购物退货及投诉处置机制日趋完善。全年接待旅游者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分别增18%和28%。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8.3%。

四是文化优势。永子文化、地质文化、侨乡文化、翡翠文化、滇西抗战文化交相辉映、韵味独特。孕育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爱国华侨领袖梁金山和领导干部楷模杨善洲等一大批杰出英才。腾冲火山热海、魅力名镇和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国殇墓园和龙陵松山抗战遗址等享誉国内外,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五是作风优势。多年来,保山市坚定不移抓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和传承杨善洲精神,全市保持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初步形成了“五马竞争、千帆竞发”的干事创业氛围。

近年来,保山市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创新投融资方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增速全省排名第6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8亿元,增长5.6%,居全省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67.2亿元,增长14.1%,居全省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88.7亿元,增长7.5%,居全省第12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