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巍山县政府大数据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处东经99°55′~100°25′、北纬24°56′~25°32′之间,东西跨经30′、南北跨纬36′。县境北与大理市相连;东与弥渡县毗邻;南与南涧彝族自治县接壤,并以漾濞江为界和临沧市凤庆县相邻;西与漾濞彝族自治县和保山市昌宁县以漾濞江为界。县城东距省会昆明391公里,北距州府大理市53公里。

全境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052平方公里、坝区148平方公里。境内河谷、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盆地海拔1720米。过境河流漾濞江(又称黑惠江)纵贯县境西部的高山峻岭,气势磅礴逶迤;红河的源头阳瓜江穿过巍山盆地南流出境。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年平均气温15.6℃,降雨量804毫米,日照2188小时,无霜期240天。冬季平均气温大于5℃,无积雪和冻土;夏季平均气温21℃,无酷暑。温暖的气候,为境内的动植物生殖、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巍山地域辽阔,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全县有7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名贵动物有鹿、獐、熊、狐狸、猫狸、九节狸、刺猬、穿山甲、飞鼠等;野生禽类有100多种,其中珍禽有雉、锦鸡、白鹇鸡、画眉、鹦鹉、绿鸠、白雉、金丝画眉、绿孔雀等。现属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的绿孔雀栖息地区青华乡背阴箐,已列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州级自然保护点。植物除有大量的云南松、华山松、高山栲和大片的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外,还有部分原始森林群落和许多古树名木。如唐代高山栲,明清古松、古柏、古山茶、古银杏、古桂花、古玉兰、古楠木、古红椿、古杜鹃等,还有人工培植的明代糖桑、云头柏等珍稀古树。花卉品种有上百种,尤以兰花类和菊花类驰名,其中兰花类有70多个品种,菊花类有50多个品种。兰花类中著名品种有素心兰、元旦兰、朱兰、大莲瓣等,曾赴广交会等展览获奖,并远销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历史上,朱兰还是明、清两朝时的朝廷贡品。菊花类中珍贵的有绿菊、墨菊等。此外,还有多种中草药和野生菌类,名贵药材有茯苓、巍参、天麻、细红花、牛尾参等,名贵菌类有鸡枞、香菇、木耳、松茸、松露等,其中松茸近30多年来一直畅销日本。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29.3万亩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9.75%,育林面积179.16万亩,森林覆盖率62.1%。矿藏有铁、锡、锑、金、铝、铜、石磺、煤等,已开采的有铁、锑、煤、石磺等。传统产业有铁矿、锑矿冶炼、制陶、造纸、化工、纺织、制革、粮食制品和副食品加工等产业,主要传统产品有中药片剂、彝族扎染产品、土布、民间刺绣、系列咸菜、银首饰、爆竹、烟丝、蜡烛、蜜饯、挂面、烧酒、编织品等,行销滇西南各县和缅甸等国家。其中彝族扎染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从1985年开始,连续多年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其他优质产品有美术蜡烛,荣获1981年云南省优秀工艺品优质奖;银首饰荣获云南省少数民族产品表扬奖;杂花蜜饯荣获云南省优秀食品奖等。2009年9月,巍山被认定为“云药之乡”。

巍山建置历史悠久,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唐初,由彝族先民建立的南诏(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的五诏后,在祖国西南边疆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唐朝相始终。明、清王朝在巍山设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土知府,历经两朝,时间长达500多年。民国初年,先为府,后改设一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国时期,云南省政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巍山,辖蒙化(今巍山)、顺宁、昌宁、缅宁、景东、云县、镇康、双江8县和耿马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巍山设立中国共产党蒙化区地方工作委员会和滇西人民行政专员公署蒙化区办事处,辖蒙化、顺宁、云县、缅宁、景东等县,曾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巍山县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从宋到元代,巍山由大理的段氏白蛮统治者镇守。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中国,加强和巩固中央封建王朝的统治,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率明军平定云南,大理的段氏土总管负隅顽抗,遭到了打击,巍山的罗罗(南诏乌蛮的后裔,今彝族先民)添摩牙九部火头左禾率部归附明军,协助明军平复巍山有功,受到了重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巍山沿袭元代行政建制为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任命彝族首领左禾为土知州。明永乐十三年(1409年)左禾子左伽袭土知州职。左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土官,受到明王朝的嘉奖,“升临安府(今建水)同知,寻升大理府知府,仍掌蒙化州事”(明正德《云南志·左伽传》)。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王朝升蒙化州为蒙化府,封左伽为知府掌印,官为三品,并赠给左伽“世守土府”横匾和“亘古亘今门第,全忠全孝人家”衙门联一对。以后,巍山彝族左氏承袭蒙化土知府一直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承袭17世,历任知府18人,时间长达514年,是云南土官承袭制度最长的一家土府,史籍记载中称之为云南的三大土府之一(其他两大土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知府和元江傣族那氏土知府)。民国初年,国民党政府将蒙城、新兴、安远三乡裁归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罗等20多个土城寨子归原土司左氏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土城寨子从土司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全县结束了左氏封建领主的统治。

巍山各民族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清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巍山回族首领马朝珍、马金保、马天有和陕西回族首领蓝金喜、永昌回族首领杜文秀在巍山大小围埂村举行了反清起义。起义救援了大理的回民群众,建立了以“三教同心,联为一体”、“爰举义师,以清妖孽”为宗旨的反清大理政权,杜文秀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马朝珍被推为代理开国军师(后授职后军大将军),马金保授职中军大将军,马天有授职前军大将军。以后杜文秀反清政权坚持革命斗争达18年之久,巍山一直是杜文秀大理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清末蒙化直隶厅南部地区的夷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领导的哀牢山彝族人民反清起义军,控制了蒙化、南华、镇沅、墨江等10余县,并坚持反清斗争长达20余年。清嘉庆二年(1779)三月二十三日,添泽堡农民余士登联合云南10余个县统一举事,进行抗官盐斗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古城村农民苏辉祖、罗朝凤等领导了抗粮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巍山县是中共云南省工委确定开展地下斗争的重点县之一。早在1928年,巍山就成立中共蒙化特支。共产党员徐克娴、艾志诚、束克状、陈赓雅等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45年,云南省工委以巍山县立中学为重点,发展民青组织,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1948年8月,成立了县的党团混合小组。1949年1月成立了中共蒙化县特别支部,发展党组织和农抗会。1949年9月,经中共滇西北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蒙化县委,相继在北区、南区和巍定乐边区成立了区委会。与党组织同步建立了农村革命据点,开展了“反三征”、“二五减租”、“清理积谷”等群众运动;建立了以彝族子弟为骨干的长山游击队,开展地下武装斗争,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巍山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民国初年,有投笔从政,紧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曾任广州军政府陆军部次长等职,最后被桂系军阀杀害的辛亥革命先驱崔文藻;有参加武昌反清起义,为建立中华民国作出贡献的熊炜、刘增祜等;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北伐,坚持党的农村武装斗争,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特委委员兼秘书主任,1928年7月在广东省汕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徐克家烈士。他们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巍山是文献名邦,文化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荟萃。根据地方史志记载,中原文化在巍山传播较早。南诏初期,细奴逻为王时,即劝民习读汉书,敦崇八行。南诏中期,汉文化程度已达到很高水平,出现了用汉字撰写的《巍山起因》、《南诏图传》等一批著作和《南诏奉圣乐》等乐舞。明洪武中,在县城建盖了孔子庙,弘治年间增建了书院,以后讲学课试之风盛行。明清两代,巍山共有进士23人,举人220人。清乾隆间,被清廷御封为全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曾在县城北门外建“文献楼”以纪盛。明清两代出了左祯、陈翼叔、张端亮、彭印古、彭翥等著名诗人,他们的著作被收入《云南丛书》之中,留传至今。境内保存的古代文物和古迹众多,现有馆藏文物近3000件,经国家和云南省文物鉴定组鉴定,其中有珍贵文物36件。2004年7月,巍山文物“释迦如来石坐像”被选送到日本参加中国国宝展。

根据地下发掘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巍山就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已先后发现巍宝山、狮子山、李青园等新石器时代遗址14处。在这些遗址上先后出土了石刀、石斧、纺轮和网坠等石器,经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管所帮助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1983年,州、县两级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庙街乡谢旗厂村后苏家坟地发掘古墓一座,经有关部门鉴定为战国时期“昆明”族的石棺墓。2005年9月,在马鞍山乡三鹤村委会母古鲁村发现了8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同年,在大仓镇双圈河发现了大理国建筑文化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刻有大理国第六代国王段素英年号的铭文筒瓦,属云南省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还有南诏古遗址多处,现查明的有巍宝山山麓前新村细奴罗耕牧地、南诏都城遗址、南诏的兵营遗址营盘山、蒙舍山,南诏王细奴罗和张乐进求禅让盟誓的古石祠和盟石村;坝区北部的碗城村、小围埂村相传为蒙嶲诏的驻所。明清时期重要的文物古迹有巍山县城、陈佐才石棺、杜文秀起义遗址等。境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巍宝山、玄龙寺、圆觉寺风景区、天摩牙寺、五印山、小鸡足山、圭峰寺、三鹤洞、蝙蝠洞、茶房寺、紫金山等,另外还可以开发的风景区有马鞍山乡的双龙洞溶洞、青华的蝙蝠洞等。这些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风光秀丽,建筑物古色古香,既有文物保存价值,又有艺术观赏价值。其中巍宝山道教宫观古建筑群,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至今,巍宝山长春洞古建筑、龙于图山南诏都城遗址等4处古迹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是云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并存。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等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从唐宋以来,巍山信教徒修建了一大批宗教寺庙,经历代复修重建,大都保存至今。这些寺庙造型艺术高超,雕梁画栋,出阁架斗,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和珍品,除上述巍宝山道教宫观古建筑群、玄龙寺、圆觉寺、天摩牙寺外,还有等觉寺、西寺、东岳宫、降龙寺、广善寺、月波庵、慧明寺、云壑庵、云净寺、净土庵、团山寺、三圣庵、北山寺、文昌宫、圭峰寺等,都是巍山古代建筑文物中的瑰宝。明代徐霞客旅游巍山,住等觉寺,在滇游日记十二中赞道:“蒙化有四寺,曰天姥(天摩牙寺)、竹扫、降龙、伏虎,而天姥之名最著。”此四寺除竹扫寺外,都创自唐代。在这些寺观庙宇中,至今还保存着200多通古代碑文,记录着这些寺观庙宇的修建历史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这些寺观庙宇相陪衬的还有一批古塔,现在保存下来的有等觉寺双塔、圆觉寺双塔、文笔塔、封川塔等,也是巍山文物中的瑰宝。另外,回族清真寺建筑高大、雄伟、宽敞,建艺别致,又是另一种风格,是文物中的珍品。据1990年6月大理白族自治州、县宗教部门联合调查,全县共有道观104座,佛寺85座,清真寺22座,基督教堂1座(已改作他用),天主教堂1座(改作他用),民间寺庙78座。这些寺观庙宇除清真寺外,多数寺观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人民群众旅游的风景名胜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巍山已列为云南省重点宗教工作县之一。

巍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情风俗丰富多彩。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傈僳等世居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节日。如彝族喜欢打歌,有自己的年节“二月八”和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彝族打歌丰富多彩,东山和西山风格不一,山区坝区风格各异。1957年,巍山彝族打歌队曾被选到北京出席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受到首都人民的好评。1987年,巍山彝族业余文艺工作者12人,接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赴日本出席东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先后在东京、大坂等八个大城市表演彝族打歌,受到日本人民的好评,为加强国际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2006年,巍山彝族打歌队到北京参加了央视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2007年,巍山彝族歌舞《惹麦逐》荣获“舞动中国”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活动中老年组一等奖。2010年6月,巍山彝族打歌队到广州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按时间定期进行礼拜,有自己传统的“开斋节”、“圣诞节”、“宰牲节”等节日,回族妇女有“姑太节”。巍山回族还有纪念杜文秀反清起义时被清军镇压死亡的回众的“亡人节”。节日期间回族群众举行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如开斋节,回族家家户户都煎炸油香、树皮,备办美食佳肴,举行悼念亡人活动“游坟”等。春节是汉、白、苗、傈僳和彝族人民的共同节日,节日期间,彝族打歌,白族玩灯,汉族耍龙、舞狮、玩高台社火等。巍山的洞经音乐本来自道教《文昌大洞仙经》,后随着在民间的传播,吸收了南诏的宫廷音乐、儒家的祭孔音乐、佛教的唱演音乐和少数民族的器乐,形成了一种古朴、优雅、场面壮观的吹、拉、打、弹、唱、诵相结合的音乐,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艺术中的珍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巍山民间洞经古乐恢复了活动,1984年恢复成立了“巍山洞经会”。1988年8月,巍山洞经古乐队经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的推荐,赴北京向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汇报演出,受到中外贵宾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并荣获大会“绿星”二等奖。演出后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专题进行了录音。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9年1月29日~30日连续两天在第二套节目中以《古乐逢春喜新生》为题播出。2007年11月,巍山南诏古乐团应邀到韩国首尔市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演出。1988年,巍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县,受到表彰。2013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云南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示范县。

巍山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0月公布巍山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年12月,又公布巍宝山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0月,国务院公布巍山为对外开放地区。1992年11月14日,巍宝山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众多的风景名胜,成为文人学士和游客所向往的地方。明代状元杨慎谪滇时,曾三游巍山,留下珍贵的墨宝。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慕游巍山,留下滇游日记名传千古。近现代先后有国内史学家徐嘉瑞、方国瑜、费孝通、马长寿、马曜、何耀华、尤中、宁超、陈吕范、刘尧汉、杨伯达等和古建筑专家郑效燮、汪之力、王建平等考察过巍山。国外有美国、法国、加拿大、西德、日本、泰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考察过巍山。随着党和国家对巍山的重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建设,在上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巍山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使巍山历史文化名城增姿添彩,风景名胜焕发了青春,成为滇西的旅游胜地。1994年1月4日,巍山县城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2008年9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月,永建镇东莲花村被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年荣获中国创意城市原生态文化保护奖。2009年巍山获得“发现中国魅力小城”评比综合金奖及中国最佳旅游名县荣誉称号。2010年8月,荣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称号。2011年6月,南诏古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同年,被命名为“中国名小吃之乡”。拥有“中国最佳魅力名县”等多项桂冠,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懈努力,巍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高,巍山的“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六张旅游名片得到成功打造,“一山”(巍宝山)、“一城”(巍山古城)、“一村”(永建东莲花村)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外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南涧县政府大数据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88个贫困县、61个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2019年2月,接受了云南省2018年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国土面积1738.82平方公里,居大理州第11位,山区面积占99.3%,人均耕地0.98亩。全县行政区划5镇3乡,81个村(居)委会161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8万人,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4.21%。

南涧历史悠久。南涧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汉代属邪龙县(今巍山县),唐宋时期属南诏国、大理国,元十二年设定边县,清雍正七年划归蒙化府,民国时期属蒙化县,1965年11月27日成立自治县。唐朝时期因地处蒙舍诏南部,夹涧水之间形似大涧槽,故名“南涧”。

南涧民族风情浓郁。南涧多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多民族文化特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享誉中外的“南涧跳菜”,是南涧一张响亮的国家级名片。2003年南涧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南涧彝族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10月,南涧跳菜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英国,跳进英伦王宫,走向世界。南涧自古就是滇缅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在古驿栈虎街发现的母虎日历碑是最早反映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古代文化遗存,加之十二兽神舞、母虎舞蹈及音乐等文化现象,形成了独特的母虎文化。

南涧生态环境良好。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带,云岭余脉的无量山、哀牢山结合部,森林覆盖率达65%,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9.7℃,总日照时数为2620.6小时,年均降雨量为760.5毫米,气候宜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南涧区位优势明显。南涧地处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国家重点交通项目大临铁路、南景高速、大南高速、宾南高速、南云高速等建成后,南涧将成为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境内有215国道、祥临二级公路、巍南公路、小湾电站建设专用公路等主干线,形成了连接重点产业、贯通四面八方的交通格局,对集聚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漾濞县政府大数据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辖4镇5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有彝、汉、白、回等13个民族,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05947人,其中:乡村人口71974人,城镇人口33973人。按性别分:男性55161人,女性50786人。按民族分:汉族34324人、彝族51868人、白族11569人,其他少数民族8186人。

(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1912年设置漾濞县,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作于3000多年前的苍山古崖画被史学家称为“苍洱文化之源”,云龙桥是有史书记载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滇缅公路过境段至今保存比较完整。漾濞是茶马古道、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全县土地资源总量中陆地面积占98.93%,其中山区面积占98.4%,每平方公里有56人。漾濞水资源得天独厚,有河流117条,总量达1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45万千瓦。还有丰富的温泉和矿藏资源。

(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山西坡大部分在漾濞境内。漾濞森林覆盖率达80.45%,绿化率83.1%,被誉为“绿色宝地”“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

(四)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漾剑公路、杭瑞高速、320国道、正在修建的大瑞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大漾云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下关29公里,在滇西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是大理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

(五)漾濞核桃,驰名中外。早在3000多年前境内就有核桃分布。“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和出仁率高而誉满中外,成功注册了“漾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核桃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等殊荣。现已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核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鹤庆县政府大数据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州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大理市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邻。国土面积2 395平方千米,年末,全县辖7镇2乡,即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金墩乡、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114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县城云鹤镇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县城海拔2196米。2018年年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226.8毫米,年日照2425.3小时。全县总人口281154人,其中男141056人,占总人口的50.17 %,女140098人,占总人口的49.83%;少数民族192706人,占总人口的 68.54%,其中白族166694人,彝族15600人,苗族1493人,傈僳族5519人,纳西族926人,其他民族2474人。

    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9亿元、同比增长11.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0.0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72亿元、同比增长3.4%;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2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26亿元,同比下降9.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2户,完成总产值50.98亿元,同比增长13.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1亿元,同比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51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6元、同比增长9.1%;年内全县共与县外客商签订并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32.33亿元。全年实际州外到位资金59.02亿元,同比增长11.18%;省外到位资金39.02亿元,同比增长30.04%。全年共接待游客449.99万人次,同比增长2.42%,其中:海外游客9.10万人次,同比增长3.37%;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0.62%。

 县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锰、煤、铝、锌、铁、铜矿及膨润土、高岭土。主要旅游景区有新华村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云鹤古镇、草海湿地。主要地方名特产品有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马厂当归、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


 县名由来   鹤庆,一个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地方。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亦称《蛮书》)一书中有地名“俄坤”,即现在的鹤庆。鹤庆白语至今仍然称鹤庆为“俄坤”,是“白鹤一双(对)”的意思,故又有“双鹤”之称。两汉时期,鹤庆属于“西南夷”的管辖区域,南诏、大理国时期,曾先后在鹤庆设置谋统郡、谋统府,元代(公元1271年)设鹤庆路,这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最早见到“鹤庆”二字的地方,因而成为鹤庆县名由来的最早官方途径。

县名传说   相传,古时鹤庆坝子是“泽国水乡”,宜于鹤类繁衍生殖。这里“四山环绕,一水中停,岸居住人,岛栖野鹤”。时有千万鹤群在水面遨游,九天嗥鸣。唐时圣僧赞陀崛哆尊者来开辟鹤庆。初来时,远望群鹤翔集,后水落地现,乃命名为鹤庆,亦名“鹤拓”。

又传初建鹤庆城时,在人们欢庆新楼竖柱上梁大吉的那一天,彩云缭绕,惠风和畅,有双双白鹤飞来栖息在城楼屋架上。人们认为这件事象征白鹤也来庆贺这第一行政中心的创建。因此就把“谋统”改称为鹤庆。

又传有一年鹤庆五谷大丰收,万民喜悦,纷纷到县城庆贺。当时的郡守认为在这丰收年景,要改一个比鹤川有意义的名字,以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时,文人学士闻讯齐聚县里应征,有个乡下老农在路上边走边思考着,忽抬头见一群白鹤从天际飞来,灵机一动,得出鹤庆的名字来。当他到县城把“鹤庆”二字献出时,获得公认,因此就以此为地名。    

历史沿革    汉代以前,鹤庆县属于昆明、嶲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在今川西南、云南西北部设沈黎郡、越嶲郡等,鹤庆县北部属越嶲郡遂久县(丽江)。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滇王降汉,云南境内设益州郡,鹤庆县南部属益州郡叶榆县(大理喜洲)。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撤益州郡六县并入永昌郡,鹤庆县南部改属永昌郡叶榆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获胜后在今川南、贵西及云南大部分地区置庲降都督,鹤庆县属庲降都督云南郡,北部属云南郡遂久县,南部属云南郡叶榆县。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鹤庆县北部和南部分属宁州云南郡遂久县、叶榆县。公元 333 年至 347年,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占据宁州 14 年,鹤庆县北部和南部分属宁州河阳郡遂久县和叶榆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东晋权臣桓温灭成汉,鹤庆县北、南两地分属东河阳郡遂久县。南北朝时,鹤庆县属南朝宋、齐、梁、陈治下的宁州,南部属东河阳郡叶榆县,北部属西阿郡遂久县。

隋代,开皇五年(585),在云南置昆州,但隋代在云南的统治较短,据《新纂云南通志》载:“得南中之地,已设数州,犹未治理,隋乱乃废。”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在弄栋川设姚州都督府,鹤庆县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和往州(落漏河流域),鹤庆县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野共州(漾弓江流域),公元 672 年,因“永昌蛮”侵犯姚州,旋即废止。公元 685 年,唐再置姚州,鹤庆县建制同前,其后南诏逐渐崛起,并逐步统一了洱海地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皮罗阁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南诏迁都羊苴咩城(大理),在漾弓(鹤庆)置谋统部。南诏时期云南概称有三十七部(有些志书又作三十六部,实际不止此数),鹤庆县称为谋统部,为极西极北的一部。唐文宗太和年间(827 ~ 835),鹤庆县改称为谋统郡,先属南诏铁桥节度,后期并称为剑川节度。谋统郡下辖敛寻城(维西)、铁桥西城(维西塔城关)、铁桥东城(丽江良美)。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时期,鹤庆县在地理范围内不再分属两郡两地。南诏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云南地方政权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鹤庆仍称为谋统郡,仍管辖敛寻城、铁桥西城和铁桥东城。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国建立。大理国改谋统郡为谋统府,为八府之一,谋统府下辖今鹤庆、剑川、兰坪、福贡、泸水北部、永胜、华坪、维西等地。公元1094 年,大理国权臣高升泰建立大中国政权,封其子高泰慧为谋统府演习(类同知府),两年后高升泰还政于段氏。这期间,永胜、华坪、四川盐源、盐边等地的鄯巨郡,由高泰慧长子管理,次子袭父职仍为谋统府演习。蒙古宪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公元 1253 年)冬月,忽必烈率蒙古军到鹤庆,在鹤庆县置鹤州。宪宗七年(1257),设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属于云南 19 个万户磨擦之一的大理上万户府,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置鹤庆路,设总管,鹤庆县为云南行省建立前首先设路的地区之一。至元十一年(1274),又改置鹤州。至元二十年(1283),为燕王封地,成为封建领地,隶属云南诸路中书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升鹤庆州为鹤庆府,设军民总管。隶属于云南诸路中书行省。元代,鹤庆路主要辖有剑川县。在明代的一些地方志中,鹤庆县在元代还设立过副州、木桉州,但设置时间及其四至均不详。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明王朝在鹤庆县置鹤庆府,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鹤庆府 辖剑川、顺州(永胜西部)、蒗蕖(宁蒗南部)、永宁(宁蒗南部)、北胜(永胜东部、华坪)、  兰州(剑川马登、兰坪)六州。洪武二十九年(1396),北胜、永宁、蒗蕖三州改隶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后兰州又划归丽江军民府管辖。明代,鹤庆军民府主要辖有剑川、顺州。《明史》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鹤庆卫。”洪武三十年(1397)十一月,鹤庆府升为鹤庆军民府。

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鹤庆军民府由土官统治改为流官统治。 

清代,鹤庆仍为军民府,属云南省迤西道,仍辖有剑川、顺州。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改鹤庆明代分守金沧道衙署为大鹤丽永镇,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改为鹤丽镇直至清代结束。 康熙八年(1669),顺州全境并入鹤庆军民府。康熙三十八年(1699),顺州划归永北直隶厅。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丽江木氏土知府原管辖的中甸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军民府跨丽江军民府管。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甸(今香格里拉)、维西划还丽江军民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降鹤庆军民府为鹤庆州,与所属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军民府。

中华民国 2 年(1913),改鹤庆州为鹤庆县,6 月,划属腾越道。民国 18 年(1929),废除道,直属于省。民国 33 年(1944),属丽江行政督察专区。民国 37 年(1948),丽江行政督察专署移驻鹤庆。改为鹤庆行政督察专区,下辖鹤庆、丽江、剑川、永胜、华坪、宁蒗、中甸、维西、兰坪、碧江(今划其地分属福贡、泸水)、福贡、贡山等县。民国 38 年(1949)初,专署复移丽江,鹤庆县仍属其下辖县之一。  

1949年7月1日,鹤庆县宣布解放。7月27日,建立鹤庆县政务委员会。10月1日,成立鹤庆县人民政府,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驻剑川县)。12月28日,成立丽江专员公署(先驻鹤庆县城,1950年3月迁至丽江县城),鹤庆县属丽江专区。1956年8月1日,鹤庆县由丽江专区划归大理专区。同年 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鹤庆县属大理州。1953年鹤庆县牛街区同文邑划归洱源县。1958年1月25日将牛街区划归洱源县。1959 年4月,邓川县黄坪公社划归鹤庆县,与北衙公社南片的姜营4个乡合并成立黄坪公社。2015年,鹤庆县共有7镇 2乡,分别为云鹤镇、辛屯镇、草海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龙开口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剑川县政府大数据

【自然概貌】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连鹤庆县、南接洱源县、西靠兰坪县、北邻玉龙县。地跨北纬26°12'—26°42′,东经99°33'—100°3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中部、西部为高山山地地带,山脉河谷呈南北向分布,高山、山地之间的盆地、河谷间杂分布。县境东北金华坝镶嵌着淡水湖泊剑湖,全县东西相距58千米,南北纵横55千米,总面积2250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90%以上,盆地占7%,其余为湖泊、河流,属高寒山区农业县。

剑川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126千米,距省会昆明市460千米。属南温带高原型季风气候,长冬无严寒、短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受海拔与地形影响,呈环境立体型气候,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征。年降雨量572.7毫米,年平均气温13.1度,日照时数2562.1小时,霜期57天。有晚霜重冻、降温过早、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为地震多发地区。大丽高速公路、国道214线(滇藏公路)贯穿县境,南北沟通了剑川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联系,向东有剑鹤公路通往鹤庆县,向西有剑兰公路通往怒江州,向南有平甸公路通往洱源县、漾濞县。县境地处滇西北要冲,素为战略要地,为滇西北陆路交通的咽喉重地,史有“全滇保障”之称。

【行政区划】 2019年全县辖五镇三乡,即金华镇、甸南镇、沙溪镇、马登镇、老君山镇、羊岑乡、弥沙乡、象图乡,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8个村民委员会。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洱源县政府大数据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大丽高速、国道214线、省道平甸公路纵贯县境。县城驻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89千米,距州府下关公路里程69千米。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全县共有26个民族成分,有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8个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18.84万人,占总人口的63.086%;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956%。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29.87万人,其中,茈碧湖镇有61911人,三营镇有42005人,牛街乡有24694人,邓川镇有17145人,右所镇有58489人,凤羽镇有34599人,炼铁乡有24502人,乔后镇有21482人,西山乡有13888人。

洱源是多民族聚居县,多民族聚居决定了洱源县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主崇拜在洱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以外,其他民族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本主、土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信教群众有3万多人,共有小寺小庙464个,其中佛教82个,道教2个,伊斯兰教7个,基督教1个、儒释道三教合一12个,本主庙235个,土主庙22个,宗教祠堂29个,山神庙46个,土地庙16个。1996年通过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0个,其中清真寺7个,佛教寺院20个,道教宫观2个,基督教聚会点1个。

2010年起洱源县辖9个镇乡,90个村委会(社区),分别是茈碧湖镇、邓川镇、右所镇、三营镇、牛街乡、凤羽镇、炼铁乡、乔后镇和西山乡。茈碧湖镇辖玉湖、九台2个社区,鹅墩、丰源、文强、中炼、巡检、永联、碧云、大庄、海口、永兴、果胜、松鹤、哨横13个村委会,邓川镇辖新州、旧州、腾龙、中和4个村委会,右所镇辖右所、三枚、梅和、中所、团结、西湖、幸福、温水、松曲、永安、陈官、焦石、腊坪、起胜14个村委会,三营镇辖三营、士登、永胜、共和、新联、永乐、南大坪、石岩、白草、新龙10个村委会,牛街乡辖牛街、西甸、西坡、大同、太平、白塔、龙门、上站、福田、福和、大松坪11个村委会,凤羽镇辖凤翔、源胜、上寺、白米、江登、凤河、庄上、振兴、起凤9个村委会,炼铁乡辖炼铁、新庄、前甸、北邑、江旁、茄叶、翠屏、长邑、田心、纸厂、牛桂丹11个村委会,乔后镇辖乔后、大集、源安邑、柴坝、大树、温坡、丰乐、文开、永兴、黄花新坪11个村委会,西山乡辖西山、建设、胜利、团结、立坪5个村委会。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云龙县政府大数据

云龙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

相邻县市:东:洱源、漾濞县,南:永平县和保山市,西:怒江州泸水县,北:剑川县和怒江州兰坪县。

国土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东西最大横距91.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09千米。属山区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的破碎复杂地貌形态,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0%。最高海拔3663米,是苗尾乡的喇嘛枯山。最低海拔730米,是民建乡的红旗坝。县城所在地海拔1640米。主要山脉有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崇山山脉、雪盘山山脉、清水朗山山脉。主要水系有澜沧江、沘江(澜沧江主要支流)、怒江。2019年,年降雨量531.9毫米,年平均气温16.4℃,年日照时数2035.8小时,无霜期为271天。

主要自然资源:有锡、铜、铁、汞、钛、银、金、镍、铅、锌、钠盐、板岩、石膏、大理石、水晶等19个矿种;水能蕴藏量300多万千瓦;森林覆盖率67.52%,林木绿化率72.2%,活立木蓄积2803.29万立方米;主要物产有泡核桃、粮食、茶叶、烤烟、中药材、麦地湾梨、无核柿子、诺邓火腿、蜂蜜等。

 【行政区划】

2019年,全县辖诺邓、功果桥、漕涧、白石4个镇和宝丰、关坪、团结、长新、检槽、苗尾、民建7个乡;有85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1807个自然村、1452个村民小组、45个居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


2019年末,总户数(常住户数)6.73万户,户籍总人口20.86万人,常住人口20.81万人。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男性10.77万人,女性10.09万人;城镇人口8.31万人,乡村人口12.55万人;非农业人口5.54万人,农业人口15.3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18人,出生率7.23‰;死亡人口1744人,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长率1.05‰。

民族:有汉、白、彝、傈僳、阿昌、苗、傣、回8个世居民族。2019年,汉族25110人,占全县人口的12.04%;少数民族183477人,占87.96%。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白族151020人,占全县人口的72.39%;彝族13620人,占6.53%;傈僳族11832人,占5.67%;阿昌族2904人,占1.39%;苗族1759人,占0.84%;傣族1271人,占0.60%;回族437人,占0.20%。


【经济综述】

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683279万元,可比增长11.6%。第一产业增加值115196万元,可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05541万元,可比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62542万元,可比增长6.7%。三次产业比值为16.9∶44.7∶38.4。财政总收入44344万元,同比增长9.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921万元,同比增长12.0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9887万元,同比增长30.56%。全县完成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1501万元,同比增长21.79%,其中非电工业投资11658万元,同比下降28.89%。

农业经济:实现农业总产值309312万元,同比增长20.97%,其中种植业产值79051万元,同比增长18.75%;林业产值103872万元,同比增长21.83%;畜牧业产值125795万元,同比增长21.67%;渔业产值594万元,同比增长25.85%。全县耕地总面积16874公顷,其中:水田3919公顷,水浇地3006公顷,旱地9949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007公顷,同比增长11.4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702公顷,同比增长0.1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308.07公顷,同比增长48.70%,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129公顷,糖料种植面积64公顷,烟叶种植面积2526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5268.5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52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41369吨,同比增长0.12%;烟叶产量5100吨,同比增长24.39%;糖料387吨,同比减少0.26%;蔬菜产量86953吨,同比增长3.45%;水果产量16484吨,同比增长4.83%;坚果产量55219.4吨,同比增长2.04%,其中:核桃55100吨,板栗74.8吨,松子44.6吨。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完成车厘子种植133.33公顷、花椒种植333.33公顷、麦地湾梨种植66.67公顷、重楼种植80公顷、党参高密度种植100公顷、灯盏花80公顷、百合66.67公顷、魔芋200公顷、贡菜200公顷、秋豌豆300公顷、蔬菜4266.67公顷、工业辣椒93.33公顷、烤烟2026.67公顷、饲料玉米0.12万公顷,并对茶叶、泡核桃等产业实施了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

粮食生产上围绕玉米、水稻和大麦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2万公顷(小春粮食作物0.98万公顷,大春粮食作物2.22万公顷),小春平均单产123公斤/亩,大春平均单产371公斤/亩,粮食总产达14.18万吨,同比增长0.4%。2.按照发展山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的要求,完成牛冻配改良11712头(产犊7303头)、生猪改良48187头(人工授精11300头)、种公羊异地串换5218只、良种禽推广48万羽。全县大小牲畜存栏59.7万头(匹、只)、家禽存栏46.2万只;大小牲畜出栏46.5万头(匹、只)、家禽出栏92.4万只。

【生态建设】


1、开展33.11万公顷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网格化进一步完善,其中重点管护面积13.34万公顷,一般管护面积19.78万公顷,聘用生态护林员1700名、天保护林员370名。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266.67公顷,完成天保工程建设投资820.73万元。2、完成退耕还林3333.33公顷。3、全县公益林面积调整为11.6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0.20万公顷,省级公益林1.45万公顷。实施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5.19万公顷,补偿资金778.859万元。4、完成义务植树53万株,全面加大国土绿化,启动了《太极片区绿化美化工程作业设计》编制。5、加强全县8.67万公顷核桃基地管理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6场次,培训农户3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6、制定了《云龙县2019年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及国家级公益林成效监测实施方案》,并根据国家、省州的统一部署,启动全县森林督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等森林资源管理“三项”工作。7、总投资373万元县森林防火二期项目建设全面完成。8、完成漕涧林场改建苗圃2亩,培育云杉、银杉、金丝楠木、光叶拟单性木兰、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苗木20万株,提供城乡义务植树苗木0.5万株。完成漕涧林场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安装红外相机10台,并通过州级验收。实施大树杜鹃茶果樟等珍稀濒危植物野外救护与人工繁育项目,完成迁地保护基地建设3.33公顷,建立水青树、长啄厚朴等就地保护地3块3.33公顷。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