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肃南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大数据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 1954 年 2 月,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东部、祁连山北麓,东西长 650 公里,南北宽 120—200 公里,由四块不连片的地域组成,总面积 2.38 万平方公里,与甘青两省 7 个市州的 15 个市县区接壤,现辖 6 乡 2 镇、9 个国有林牧场、101 个行政村和 3 个城镇社区,有裕固、藏、蒙古、回、汉等 15 个民族。2012 年,总人口 37579 人,其中农牧业人口 25543 万人,非农牧业人口 12036 人;男性 18993,女性 18586;少数民族人口 21241 人,占 54%;少数民族中裕固族 10152 人,占总人口的 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5 人。是国务院确定的 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县份之一,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纳入比照藏区扶持政策范围的县区之一。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红湾寺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矿藏丰富,平均海拔约 3200 米。全年平均气温 4.2℃,日照时数 3085 小时,无霜期 83 天左右,属温带草原气候,草畜、矿藏、水能、生态、旅游、生物等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 31 种,是全省黑色、有色金属矿产的富集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钼、铜、铁、铅锌等,其中已探明的钨钼矿储量在全国单个矿山储量中排名前 5 位,居亚洲第三位,钨矿资源量达到 46.3 万吨(金属量),钼矿资源量达到 100 万吨(金属量);非金属矿有煤炭、萤石、石灰岩、蛇纹岩、石英砂、石膏、大理石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约 1.5 亿吨;祁连玉储量丰富,品质极佳,声名远扬,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有大小河流 33 条,占河西走廊河流数的 58.9%,年径流量为 43 亿立方米,是河西绿洲灌溉的主要水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横贯全境,总流域面积为 2.15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达 204 万千瓦。全县拥有祁连山北麓 70% 的面积,分布有冰川 964 条,总储量 159 亿立方米,有水源涵养林 3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21.8%,三大内陆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及其支流流经和发源于肃南山区,灌溉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额济纳旗 70 万公顷农田,养育着近 500 万人口、800 万头只牲畜和上百个工矿企业,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西北内陆干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有鸟类 196 种、昆虫 1201 种、兽类 58 种、两栖爬行类 13 种,其中有白唇鹿、雪豹、蓝马鸡、藏雪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 59 种;特别是马鹿数量可观,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鹿系列保健品,产品畅销国内;有高等植物 84 科 399 属 1044 种,盛产雪莲、冬虫夏草、大黄、锁阳等 100 多种中药材,开发前景巨大。旅游资源富集,既有雪山冰川、大漠戈壁、草原森林、河流瀑布、幽谷深涧、丹霞地貌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裕固族民族风情、石窟壁画艺术、宗教文化。尤其是雄浑壮丽的祁连风光、独树一帜的裕固风情、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七彩斑斓的祁连美玉等景观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大观园。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自治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一系列民生政策带来巨大实惠,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个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和谐新肃南展现在世人面前。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由过去单一的传统农牧业经济走上了多元发展的道路,初步构建起以特色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绿色畜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2012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3.3956 亿元,人均 GDP 达 68912 万元,分别是 1992 年的38 倍和 40 倍;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5.1859 亿元,财政总支出达到 11.6837 亿元,分别是 1992 年的 68 倍和 50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40.32 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05 亿元,分别是 1992 年的 636 倍和 7 倍;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为主导的“13.89 ∶ 68.84 ∶ 17.27”的新格局,自治县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成就斐然。历届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秉持“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的理念,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落实保护治理措施,千方百计减少生态区人为活动,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肃南县草原条例》和《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禁牧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用法治思维管理生态、管护草原,在全省第一个完成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化承包和草原承包登记确权工作,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奠定坚实基础。在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草原生态管护“五长负责制”(县长、局长、乡镇长、所长、村长),构建起草原管理保护责任机制。积极争取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编制《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先后组织实施草原严重退化区植被恢复、牧业综合开发及退牧还草等保护治理项目,大力推行草原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轮牧、补播改良等措施,组织开展人工种草、防蝗灭鼠、毒草清除等工作。结合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同时,严格落实“矿山复绿”主体责任,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测,强化节能减排,严控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均完成减排指标。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3 个、省级生态乡镇 8 个。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入新世纪立足建设河西走廊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基地,充分发挥区位通道和资源禀赋,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通过水电开发先行、矿产品采选主导、特许产品加工跟进,煤炭资源整合扩能,光伏产业园建设、玉石产业开发等一系列组合开放开发,着重培育打造水电、矿产、煤炭、光能、祁连玉和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挑起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大梁”,已占地方经济的 6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80% 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财源税基。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要求,走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祁青工业园区、大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和明花光伏产业园“四大园区”。祁青工业园区已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华祁连玉产业基地。截止 2012 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 108户,完成工业增加值 14.91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 12.93 亿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历届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富民安民的基础产业来抓,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根本取向,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主打品种,以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要模式,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政府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细毛羊群体质量和养殖比重。制定 10 多项带动细毛羊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应用畜种改良、人工授精、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等细毛羊实用生产技术43项,建成一批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园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草原惠成食品有限公司、皇家牧场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赛美努”“九排松”“祁尔康”“垒山”“草原惠成”等商标,其中“祁尔康”荣获“中国弛名商标”称号,“赛美努”“九排松”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草原惠成”牌牛羊肉分别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甘肃高山细毛羊已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开展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修建大批暖棚牛羊舍、配种站、剪毛棚、储草棚和饮水管道、水窖,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坚实的基础。旅游产业迅速崛起。肃南旅游业始自上世纪 90 年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形成“祁连风光、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丹霞地貌、祁连美玉”五大旅游精品,建成马蹄寺、文殊寺、七彩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玉水苑等旅游景区。立足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区位优势,不断强化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以祁连山腹地公路为纽带,着力培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 + 医养”等新型产业发展集群,努力打造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节会赛事精彩纷呈,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中国民俗文化摄影基地”“中国祁连玉之乡”“中国旅游文化特色县”等称号。2012 年底,接待游客 105.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68 亿元。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城乡发展条件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交通道路建设迅速提升,城乡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彻底改变交通不便、制约发展的落后面貌;实施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为重点的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牧民集中定居率达到 70% 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 35 平方米,基本结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进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楼房;全县农牧村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率分别达到 100%、93% 和 96%,74% 的村实现信息宽带接入和有线电视入户;电脑、汽车等现代商品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997 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裕固族成为全国第三个整体实现“两基”的少数民族,掀开了自治县教育事业光辉灿烂的一页;截止 2012 年,全县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全部实现 15 年“三免两补”免费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实现了寄宿制。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考录取率均达到 10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9.3 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少数民族占到 52.4%。牧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村卫生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群众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民族优秀文化步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脱颖而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整理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一批有影响力的裕固族民族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建设肃南、发展肃南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自治县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衣、食、住、行等条件大大改善。1998 年,自治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牧区小康县”,实现了由落后走向进步、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城乡低保、农牧村特困户定期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城乡群众建房补贴、困难户采暖费补贴、60 岁以上农牧民及社区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劳动模范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继推行,建成县城老年公寓和乡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农牧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 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9470 元,是 1992 年的 9.9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648 元,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到现在的 73.3 岁。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