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静宁县政府大数据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静宁县辖5镇、19乡,共5个社区、333个行政村、23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89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居住较为集中。2013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14亿元,较2012年增长12.3%,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3年,静宁县辖5镇(城关镇、威戎镇、界石铺镇、八里镇、李店镇)、19乡(城川乡、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双岘乡、雷大乡、余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共5个社区、333个行政村、2310个村民小组。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

地貌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1098个,山梁总长1652公里,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

气候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毫米,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

截至2012年,静宁县林木有70多种,分属236科。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榆、槐。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药材主要有党参、南沙参、黄芪、甘草等近40个品种。花卉主要有野丁香、文竹、牡丹、玫瑰、月季等31个品种。野生植物有黄花、野韭、小蒜、苋麻、野胡麻、野荞麦等40个品种。

动物资源

截至2012年,静宁县发现的兽类有15种,鸟类27种,两栖爬行类13种,其他虫类多种。饲养动物以猪、静宁土鸡和牛、羊为主。康熙年间仍见虎、熊、豺、鹿、黄羊、青羊、水狼多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静宁县内已探明的矿产有:李店镇杜家大湾铁矿、仁大乡高家峡铁矿和老虎湾铁锰矿、威戎镇受家峡铅锌矿、城关镇和司桥乡交界处的白土岔粘土矿以及高界镇与会宁县交界处的罐子峡煤矿,资源有10余种,铅、锌、铁、石灰石矿储量较多。

人口民族编辑截至2013年底,静宁县总人口48.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2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09人,居住较为集中。

交通编辑截至2013年底,静宁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3100.686公里,附属桥梁为2630.7延米57座。农村公路中有县道226.704公里,乡道212.16公里,村道2661.822公里。全县等级公路里程为1738.995公里,通村硬化路637.792公里,乡镇通畅率为100%,建制村通畅率为43.3%。共建成乡镇客运站22个,行政村停靠站153个,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39%。辖区内有三级资质客运企业2户,二级客运站1个;共有客运班线53条,客运车辆222辆,普通货运汽车1191辆,危货汽车23辆,出租汽车266辆。

2013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14亿元,较2012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8亿元,较2012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较2012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9.44亿元,较2012年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8057元,较2012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9:35.4:26.7调整为38.3:34.0:27.7。与2012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4和1个百分点。2013年,静宁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434万元,较2012年同口径增长23.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88万元,较2012年同口径增长20.60%;上划中央“两税”1846万元,较2012年同口径增长4.5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235818万元,较2012年增长14.36%。其中,包干支出94797万元,较2012年增长2.99%;专款支出141021万元,较2012年增长23.53%。

第一产业

2013年,静宁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47.42万亩,较2012年下降2.10%。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1.1万亩,较2012年下降2.4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较2012年下降1.56%。2013年,静宁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0万吨,较2012年增长10.44%。其中,夏粮产量7.93万吨,较2012年下降6.81%;秋粮产量12.07万吨,较2012年增长25.74%。油料产量13302.5吨,较2012年下降2.96%;蔬菜产量11.03万吨,较2012年增长17.12%。粮食平均亩产165.15公斤,较2012年增产13.21%。2013年,静宁县完成造林面积12.5万亩,较2012年增长73.13%。水果产量达到44.45万吨,较2012年增长9.76%。其中,苹果产量达到43.93万吨,较2012年增长9.83%。2013年,静宁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0660.22吨,较2012年下降1.08%。2013年,静宁县大牲畜存栏15.45万头,较2012年增长2.39%。牛存栏9.64万头,出栏1.16万头,分别比2012年增长2.88%和1.75%;猪存栏11.13万头,较2012年增长3.44%;出栏12.4万头,较2012年下降1.67%;羊存栏0.32万只,出栏0.14万只,分别比2012年增长6.67%和7.69%;鸡存栏73.3万只,较2012年下降1.21%;出栏43.02万只,较2012年下降1.58%。

第二产业

2013年,静宁县完成工业增加值6.24亿元,

较2012年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亿元,较2012年增长21.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6006万元,较2012年增长32.1%;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743.5万元,较2012年增长19.3%;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954万元,较2012年增长32.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9107.1万元,较2012年增长23.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199万元,较2012年增长17.2%。2013年,静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91874.3万元,较2012年增长22.7%;实现利税11547.9万元,较2012年增长43.9%;实现利润9259.6万元,较2012年增长56.3%。2013年,静宁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38亿元,较2012年增长13.1%。

第三产业

2013年,静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亿元,较2012年增长14.50%。从销售营业情况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70亿元,较2012年增长38.1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9.34亿元,较2012年增长40.2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82亿元,较2012年增长27.5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82亿元,较2012年增长32.39%。2013年,静宁县出口创汇完成1398万美元,较2012年下降16.88%。2013年,静宁县境内外旅游人数达到68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3.6%。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2亿元,较2012年增长25%。2013年,静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3010万元,较2012年增长21.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6908万元,较2012年增长21.63%。储蓄存款余额402424万元,较2012年增长20.32%。2013年,静宁县保费总收入6791万元。其中,寿险收入5156万元;财产险收入1197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37.75万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1223万元。其中,寿险赔付802万元;财产险赔付344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77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静宁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7所,独立初中29所,普通小学251所,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及学前班3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41所。截至2013年,静宁县共有教职工数6133人,其中专任教师5931人。在公办专任教师中,高中专任教师944人,初中专任教师1660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326人,小学专任教师269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09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8人。在校学生85437人,其中普通高中15390人,初中20204人,职业学校5725人,普通小学34572人,幼儿园及学前班9481人,特殊教育学校6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99.15%;2013年高等院校录取学生6362人,较2012年下降9.5%;中专录取学生2834人,较2012年增长8.5%。2013年,静宁县参加高考考生7632人,上线人数达7352人,上线率96.3%。其中一本上线780人,上线率10.2%,较2012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二本上线1828人,上线率23.7%。

文化事业

截至2013年,静宁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24个,村文化室62个。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437.4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8706户。全县运动员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赛事,共获奖牌50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18枚,铜牌20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静宁县共有各种卫生机

新落成的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构542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乡镇卫生院25个(包括2个分院),个体诊所120个,门诊部2个,村卫生室392个;实有病床位1597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36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195人,村卫生室401人,诊所、门诊部等140人。

社会保障

2013年,静宁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26人,较2012年增长23.9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346人,较2012年增长0.07%;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11133人,较2012年下降4.42%;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117人,较2012年增长13.4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1.53万人,较2012年下降0.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参合率为98.17%。

文化遗产

静宁县有秦汉时期的古成纪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靳寺汉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存146处。

民间艺术

社火社火多在春节期间和特大喜庆日子演出。有舞台表演、地摊子和由狮子、龙、高跷、旱船、高台组成的社火队三种表演形式。耍社火时,要"说仪程",表演曲子戏、小曲、狮子、马社火、纸马、跑驴、小车、高台、龙灯、旱船、高跷和皮影等节目。歌谣静宁县歌谣以《毛女子》、《月亮光光》、《催眠曲》、《吆老牛》、《花鸟鸟自由配成双》、《有吃有喝心里舒坦》等流传较为普遍。剪纸剪纸是静宁县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装饰艺术,每逢节日(主要是春节)或有喜庆事时,妇女用彩纸剪成各种花、鸟、虫、鱼或人物,贴在窗格上(叫窗花)、门棂上、墙壁上(叫墙花)作为装饰。刺绣刺绣多在枕顶、袜跟、鞋头、兜肚上,其中"绣花枕头顶"是刺绣工艺中的精品。刺绣古雅艳丽,保留着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趣,绣工细而不滞,图案线条奔放自如,确为雅俗共赏之珍品。

静宁县特产有:

静宁苹果、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等。

名胜古迹编辑仙人峡仙人峡位于静宁县城南25公里处,葫芦河流经峡谷,峡谷南北长百里,东西宽数丈,幽谷窄隘,众壑纵横,有天然拱桥"仙人桥"、"一线天"、"龙马城"、"天宇崖"等景观,是钟灵毓秀之圣地。仙人峡与传说的伏羲、女娲降生地成纪水及成纪城仅一山之隔,因龙马出、仙鹤翔而显神奇,因伏羲女娲居处而闻名于世。珍珠林珍珠林位于古城乡兴隆山上,面积50多亩,

建筑物为隋唐时期所建,有三清洞、玉皇洞、菩萨洞、菩萨大殿、钟楼、药王殿等古建筑,有大小神佛像36尊,历来是道教、佛教活动的场所。文屏山文屏山在静宁县城南1.5公里处,又称娘娘庙山,东与峰台山相望,南和五台山毗邻。山上建有十一殿、两楼、两亭、两庙、一洞、一天梯。五台山五台山位于静宁县城南1.5公里处,原为翠屏山西峰,因山势五叠而得名。五台山自宋元在山麓"湫池"旁始建乱石神庙起,先后建有真武庙、药王洞、文昌阁、子孙宫、香山洞、磨针洞等处祠宇。景区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清真寺清真寺位于静宁县城站院巷内,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6年),已有450多年历史。初建时规模不大,约700平方米,后随着穆斯林人数的不断增多,自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曾三次翻修扩建。建筑布局依西向东,以礼拜大殿、邦克楼、牌坊为轴线,南北两侧配有厢房。保存的礼拜大殿面积39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由歇山、悬山顶和两坡卷棚连接,建筑形式独特,古建筑中少见。现为静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之一,又是全县城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九龙山九龙山位于静宁县八里乡,海拔1998米,属祁家大山余脉,相传,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于此避难得救。光武帝登基后钦题“救龙山”,遂得名。悬镜湖悬镜湖位于静宁司桥乡境内,西距静宁中心4公里左右,东距平凉110公里,是甘肃与宁夏接壤地带,被誉为静宁县的东大门。景区水域面积约3000亩,呈东西狭长分布,悬镜湖南岸的“东峡休闲度假村”内有蒙古包18座、钓鱼池2个,初步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避暑为一体的度假景区。烽台山公园烽台山公园是静宁县集植树造林、兴水节灌、观光农业、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涉及城关、八里两镇3村,总面积6500亩。根据当地传说和史料记载,结合宣传成纪文化,建成了仿古山门、伏羲大殿及3处观光亭,维修了古城墙,建成了烽台山庄。西岭生态公园西岭生态公园占地320亩,是一个集生态型、景观型、公益型、服务型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公园内有人工湖、中心花园、中心广场、农家乐小院及配套的凉亭、石桌、石凳、茶室等设施,栽植有各种景观常青树木和观赏花卉,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公园。成纪古城成纪古城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保存约14万平方米,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滩休闲农业观光园大地滩休闲农业观光园是静宁县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一个中心示范园,占地面积2100亩,分为五区一场,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管理区800亩,时令水果露地栽植区500亩,优质育苗区100亩,反季节温室果树栽培区100亩,以黄金梨为主的砂梨系列区100亩,优质牧草温室养殖场500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该园区以田园风光、现代新农村休闲、生态高科技等特点成为静宁县一处重要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界石铺红军长纪念园界石铺红军长纪念园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紧临国道312线,距静宁县城二十余公里。整个纪念园占地35亩,主要建筑有纪念馆、南大门、红色记忆长廊、宣传教育中心、管理接待中心、毛泽东旧居、红军楼等。文庙静宁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96年)重修。坐北向南,顺中轴线依次为先师庙门、戟门、大成殿,戟门内为四合院落。大成殿九脊顶,七开间。戟门歇山顶,五楹。庙门作牌坊式棂星门。整个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1993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纪文化城成纪文化城,国家3A级旅游景点。位于静宁县城中心,是全县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之一。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1.8万㎡,建筑以伏羲大殿为主体,整体建筑为秦汉风格。

静宁县著名人物有:李白、李世民、李广、曲珍、李暠、吴玠、刘锜、吴璘、慕天颜、李世军等。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灵台县政府大数据

灵台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个镇、8个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9752人,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2012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93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4%。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镇(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8乡(新开乡、西屯乡、上良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百里乡、蒲窝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

  地貌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除西部基岩隆起外,其余塬区及丘陵梁峁地带全被第四纪黄土覆盖,按地貌可分为残塬、丘陵、川台三大类型,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

  气候

  灵台县属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全年无霜期159天。

  水文

  灵台县境内河流主要有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190条支流。

  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土地2796758.3万亩,其中按生产形态分:耕地面积666216.7万亩,园地67800.2万亩,荒地258440.7万亩,林地1160842.7万亩,牧草地643458万亩。

  植物资源

  灵台县植物有乔木、灌木、经济林木,乔木以白桦杨、柳树、核桃、犁树、杜犁树等树种为主,灌木以酸刺、酸枣、狼牙刺、栒子、木瓜、山楂、山桃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

  矿产资源

  灵台县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碳、天然气、石油三种,其中煤碳资源在灵台县南部山区14平方公里的邵寨、蒲窝、百里等乡镇地下煤碳储量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藏煤深度在600-700米之间,煤层厚度8—10米,储量在15亿吨以上。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高热值。

  人口民族编辑截至2012年末,灵台县共有73989户,总人口229752人,其中:男120457人,女109295人;非农业人口24703人;年龄18岁以下48104人,18-35岁59915人,35-60岁89873人,60岁以上31860人。灵台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2012年,灵台县营运汽车拥有量655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0742万人公里,较2011年增长10.2%;货运周转量31926万吨公里,较2011年增长41%。

  2012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93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444万元,较2011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611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16.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26元,按不变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7.6:23.6:38.8,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1和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201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12年,灵台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807万元,较2011年增长52.4%,公共财政收入完成8251万元,较2011年增长57.2%;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49371万元,较2011年增长32.4%,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6567万元,较2011年增长10.1%;教育支出35286万元,较2011年增长65.1%;医疗卫生支出10413万元,较2011年增长61.3%;农林水事务支出23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1.3%。

  第一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62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7.9%,增加值9744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6%,按可比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7.9%。2012年,灵台县粮食播种面积75.24万亩,较2011年增长0.24%,粮食总产量18.37万吨,较2011年增长4.97%;蔬菜种植面积12.69万亩,较2011年增长5.75%,蔬菜产量为15.42万吨,较2011年增长3.49%;油料种植面积16.01万亩,较2011年下降6.04%,油料产量为2.04万吨,较2011年下降2.39%。2012年,灵台县水果产量为4.6万吨,较2011年增长2.13%,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4.68万亩,新增水平梯田3.44万亩。2012年,灵台县大牲畜存栏11.36万头,较2011年增长0.62%,其中牛存栏11.30万头,生猪存栏1.92万口,羊存栏3.9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7935.67吨,较2011年增长5.44%,鲜蛋产量384.9吨,较2011年增长6.03%。水产品产量220吨,较2011年增长4.76%。

  第二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5690万元,较2011年增长30.5%,完成工业增加值32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790万元,较2011年增长41.6%,完成增加值1819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25.3%。2012年,灵台县原煤产量32.6万吨,较2011年下降3%;瓦楞纸产量15500吨,较2011年增长1.3%;面粉产量9630吨,较2011年下降35.2%。2012年,灵台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860万元,较2011年增长17.6%,实现利税4932万元,较2011年增长4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187万元,较2011年增长40.6%,实现利税3103.4万元,较2011年增长45.5%。2012年,灵台县资质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7590.2万元,较2011年增长54.2%,实现营业收入50233.6万元,实现利润9476.3万元,上交税金2753.5万元。在资质内建筑业企业的带动下,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300万元,较2011年增长50.1%。

  第三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10万元,较2011年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556.1万元,较2011年增长27.4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453.9万元,较2011年增长9.1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18.2万元,较2011年增长16.53%;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116.4万元,较2011年增长17.2%;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9万元,较2011年增长33.51%;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36.4万元,较2011年增长26.8%。2012年,灵台县接待旅游人数94.8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21%,旅游业总收入46498.2万元,较2011年增长21%。2012年,灵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844万元,较2011年增长26.0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2335万元,较2011年增长26.6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1445万元,较2011年增长19.62%,其中短期贷款37214万元,较2011年增长100.5%,中长期贷款104231万元,较2011年增长4.56%。2012年,灵台县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7.38%,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6.15%;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7%。全年赔付额为557.8万元,比上年下降11.74%,其中人寿保险赔付额314.8万元,比上年增长68.34%;财产保险赔付额234万元,比上年下降45.39%。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崇信县政府大数据

灵台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个镇、8个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9752人,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2012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93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4%。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镇(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8乡(新开乡、西屯乡、上良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百里乡、蒲窝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

地貌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除西部基岩隆起外,其余塬区及丘陵梁峁地带全被第四纪黄土覆盖,按地貌可分为残塬、丘陵、川台三大类型,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

气候

灵台县属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全年无霜期159天。

水文

灵台县境内河流主要有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190条支流。

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土地2796758.3万亩,其中按生产形态分:耕地面积666216.7万亩,园地67800.2万亩,荒地258440.7万亩,林地1160842.7万亩,牧草地643458万亩。

植物资源

灵台县植物有乔木、灌木、经济林木,乔木以白桦杨、柳树、核桃、犁树、杜犁树等树种为主,灌木以酸刺、酸枣、狼牙刺、栒子、木瓜、山楂、山桃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庄浪县政府大数据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宽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2013年),辖1街道5镇13乡。人口449570人(2013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庄浪县是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3年,庄浪县辖1个街道:水洛街道,5个镇:水洛镇、南湖镇、朱店镇、万泉镇、韩店镇,13个乡:大庄乡、阳川乡、岳堡乡、杨河乡、赵墩乡、柳梁乡、卧龙乡、良邑乡、通化乡、永宁乡、郑河乡、南坪乡、盘安乡。

  截至2013年末,庄浪县总人口449570人,其中乡村人口41395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2.1%。

  民族

  庄浪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满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庄浪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宽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地貌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占总面积的93.5%,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2857米之间。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低构成现代地貌骨架。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华亭市政府大数据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市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1281万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450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94669万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02163万元,增长4.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2859.79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6:66.39:26.35调整为8.36:60.60:31.0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1和4.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5.79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2万亩,比上年减少0.68万亩,下降2.3%;粮食总产量6.97万吨,增产3.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9.5万亩,比上年减少0.26万亩,下降2.7%;产量1.91万吨,增长0.4%。小麦播种面积9.18万亩,比上年减少0.26万亩,下降2.8%;产量1.88万吨,增产0.4%。秋粮播种面积22.35万亩,比上年减少2.12万亩,增长10.5%;产量5.06万吨,增产4.6%。玉米播种面积9.4万亩,比上年减少0.09万亩,下降1%;产量3.41万吨,增产2.4%。全年谷物产量5.82万吨,增产0.9%。 

  主要经济作物中,全市油料播种面积2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产量0.29万吨,减产8.5%;蔬菜种植面积3.04万亩,增加0.23万亩,产量3.92万吨,减产1.5%;果园面积0.05万亩,与上年持平,园林水果产量0.02万吨,增产4.5%;中药材种植面积2.25万亩,增长1.3%,产量1万吨,增产8.4%。 

  年末大牲畜存栏4.56万头(匹),增长1.3%。牛存栏4.51万头,增长1.3%;出栏3.64万头,增长6.6%。猪存栏2.3万头,下降17.6%;出栏4.5万头,下降2.2%。羊存栏1.78万只,下降0.6%;出栏2.72万只,增长5.5%。全市肉类总产量0.75万吨,增长2.7%;其中猪肉0.31万吨,下降3.1%;牛肉0.36万吨,增长5.9%;羊肉0.04万吨,禽蛋产量0.06万吨,牛奶产量0.08万吨,均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28.86吨,增长11.9%。全市农村用电量0.27亿千瓦小时,增长6.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42万吨,下降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87593万元,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4517万元,增长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6%,集体企业下降1.5%,私营及其他企业下降2.6%;分隶属关系看,中省企业增长3.6%,县属企业下降9.6%;分行业看,煤炭行业增长2.3%,建材行业增长29.8%,电力行业增长4.5%。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1610.07万吨,增长1.1%;甲醇34.54万吨,下降20.5%;发电量13.8亿度,下降1.3%;西瓦1738万片,下降38%;卫生洁具35.57万件,增长97.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0442.3万元,下降8.9%;实现利税总额387462.6万元,增长32.9%;实现利润总额315357.5万元,增长56.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0.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资产利润率17.4%,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6.08元,同比减少0.09元;产成品库存27525.8万元,增长11.1%。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169万元,增长5.7%。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个,比上年增加2个。 

  四、服务业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663万元,增长6.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270万元,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326万元,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27041万元,增长4.1%;房地产业增加值17519万元,增长5.6%。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8%。 

  全年公路客运量406.38万人次,增长5.7%;客运周转量27173.65万人公里,增长9.6%。货运量1004.16万吨,增长8.2%;货运周转量286682.12万吨公里,增长9.3%。     

  邮政业务总量989.1万元,增长19.2%。邮政业寄递服务业务量26531件,增长21.6%。其中邮政函件业务2600件,包裹业务224件。快递业务量13600件,下降11.3%;快递业务收入69.5万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60882.73万元,增长95.2%。年末电话用户18.8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59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4.0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8.64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5万门。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4万户,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20.36部/百人,移动宽带接入用户10.36万户,移动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52.21部/百人。 

  五、贸易和旅游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998万元,增长7.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706.2万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291.8万元,增长7.8%。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收入额34294.4万元,增长6.7%;商品零售额229703.6万元,增长7.7%。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8494.8万元,增长6.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55990.3万元,增长9.4%;住宿业营业额22778.2万元,增长9.1%;餐饮业营业额46805.1万元,增长12.7%。全市进出口总额11万元,其中出口为零。全年接待游客279.16万人次,增长19%,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增长21.3%。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41个,比上年增加3个,完成投资增长5%;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7个,比上年减少2个,完成投资下降8.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3.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0.4%。房屋施工面积6.56万平方米,下降65.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万平方米,下降56.9%。房屋新开工面积3.68万平方米,下降42.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37万平方米,下降36.8%。商品房销售面积6.85万平方米,增长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39万平方米,增长11.3%。商品房销售额23245万元,增长21.4%;期房销售额23245万元,增长71.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505万元,同口径下降2.1%。其中,税收收入50247万元,同口径增长0.4%;非税收入16258万元,下降8.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8842万元,增长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015万元,增长13.7%;公共安全支出8242万元,增长3.4%;教育支出44514万元,增长5.5%;科学技术支出231万元,增长1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59万元,下降0.1%;卫生和健康支出12907万元,下降9.9%;节能环保支出9504万元,下降0.6%;城乡社区支出15548万元,增长120.4%;住房保障支出4957万元,增长39.6%;农林水事务支出33457万元,下降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3263万元,下降0.9%。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12957万元,下降0.9%。单位存款297736万元,下降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07889万元,增长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9198万元,下降1.5%。人民币各项贷款699194万元,下降1.5%。短期贷款150546万元,下降2.8%;中长期贷款544402万元,增长9.5%。全市保费收入15567万元,增长9.2%。 

  八、科技和教育 

  全市实施市列科技项目1项,实施市列科技项目经费5万元。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75所。其中幼儿园88所,小学75所,初中8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独立高中1所。全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22人,在校生1971人,毕业生427人;普通高中招生1208人,在校生3578人,毕业生1174人;初中招生2517人,在校生7123人,毕业生2255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3.64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4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02%。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347人,上线人数1342人,上线率99.6%。重点本科上线486人,上线率36.1%,比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本科上线1160人,上线率86.1%。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0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450.29公里,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3411户。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诊所)2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1个,妇幼保健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0个。卫生技术人员149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9人,注册护士491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3人,诊所技术人员5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1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9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96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1387张,全年总诊疗70.37万人次,出院3.9万人次。 

  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赛事获得奖牌3枚,其中银牌2枚,铜牌1枚。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9.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55%,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9.73‰,比上年降低0.8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比上年提高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83‰,比上年降低0.92个千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18.41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297.6元,下降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9.7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025.9元,增长13.8%。 

  十一、城镇就业、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4427人,其中本年新增城镇就业4254人,比上年增加48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7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3%。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0770人,比上年末减少441人。其中职工21783人,比上年末减少900人;离退休人员8987人,比上年末减少84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5502人,比上年末减少113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8534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73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280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75人,比上年末增加433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24人218252元。参加工伤保险10206人,比上年末增加308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1295人,比上年末减少1300人;参加生育保险10231人,比上年末减少1015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406.67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4047.83万元。全年资助3256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8549人次。 

  年末共有4248城镇居民和5740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76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5879人次。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4392人。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4个,其中社会服务中心10个,社区服务站24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6个。 

  十二、环保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82天,达标率为77.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汭河全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6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2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3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0.85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6人。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平凉市政府大数据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崆峒区、华亭市,泾川、灵台、崇信、庄浪、静宁5县和平凉工业园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2.53万人。

  区位优势。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东端的交通要塞,是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特别是西平、天平铁路以及银武、平定、西长凤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交通战略通道作用将更加突出。

  历史文化。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历史上曾孕育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9件。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盒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与少林、武当、峨眉齐名的崆峒派武术等10多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平凉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资源多样,森林覆盖率31%,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等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是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是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域,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和农林产品基地。

  自然资源。全市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已探明储量97.26亿吨,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原煤产量、火电装机容量分别占甘肃全省的一半和五分之一,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省最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森林公园云崖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泾川王母宫、崇信龙泉寺等自然景观100多处,魅力独具、闻名遐迩,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发展基础。经过历届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形成了煤电化、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打造推出了“平凉煤电”“平凉红牛”“ 平凉金果”“ 平凉旅游”四大产业品牌,现有火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煤炭产能2914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肉牛饲养量113万头,“平凉红牛”成为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苹果栽植面积累计达到260万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平凉金果 ”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第一个市级苹果类证明商标;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快速推进,养生产业初具规模,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前列,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58亿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2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23.6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61亿元,增长6.6%。

  进入“十三五”时期,平凉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