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人民政府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天祝县政府大数据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1936年,以境内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天祝”命名,设置天祝乡。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1936年,以境内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天祝”命名,设置天祝乡。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全县辖14镇5乡、178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7%。境内海拔2040—4874米,年平均气温0.3℃,年降水量407.4毫米。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9万亩,天然草原面积455.76万亩,林地面积385.85万亩,森林覆盖率34.08%。 

  天祝区位优越,南接兰州,东靠景泰,北邻古浪,西邻青海,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距省城兰州14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距曹家堡机场200公里。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塞,兰新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和正在建设的兰张三四线高铁贯穿全境。 

  天祝属全国“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国定“三区三州”和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万户5.63万人,贫困发生率33.8%。至2018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33万人,退出贫困村7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9%。目前,剩余贫困村14个,贫困人口0.29万人。2019年计划减贫0.27万人,剩余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6%,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天祝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4%,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大通河、金强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近年来,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以及绿地倍增、全域无垃圾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洁白的冰川、秀丽的山水、广袤的草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天祝文化底蕴深厚,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明至清初实行千百户制度,清乾隆时期设庄浪茶马厅,管理境内36族、14寺院。天堂寺有亚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坐像,达隆寺为康熙御赐“报恩寺”,石门寺为仓央嘉措驻锡过的寺院,东大寺内藏有全国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西游记》全本壁画;“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乌鞘岭长城、松山古城、栗家庄汉墓群、岔口驿古堡等古迹,其中乌鞘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坚决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完成生产总值47.91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23.53亿元、下降19.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6亿元、增长8.5%,大口径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1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5亿元、增长2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4亿元、增长6.8%;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232元、增长8.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569元、增长9.2%。 

  2019年,天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突出抓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和谐稳定、干部作风六项重点,做美生态空间、做优农业空间、做精城镇空间,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天祝,争当全省藏区发展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9.47亿元、同比增长1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下降28.1%,大口径财政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2.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40.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8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74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019元、同比增长9.09%。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古浪县政府大数据

古浪,系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隶属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马踏飞燕的出土地甘肃省武威市,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046平方公里,东南分别与白银市景泰县和武威市天祝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县境内区域类别多,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550~3469m,平均气温5.6℃,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23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2852.3h,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县辖4乡15镇1个街道,269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3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3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藏、蒙、苗、满、东乡土、毛南、瑶等十多个民族。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石膏、花岗岩、重晶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达12.4亿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古浪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享誉古今的“金关银锁”古浪峡,“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县境内道路通畅、交通便捷,连霍高速G30线、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316线、营双高速公路、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凉古路、金古路大海路、十条路等县乡公路与通村公路相互连接,共同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古浪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县。明初以水名“古尔浪洼”(藏语,意为黄羊沟)冠县名沿袭至今。县境内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多处文化遗址,存有大量的彩陶、汉代青铜器、唐代鎏金佛、宋元瓷器等文物,尤以明清水陆画和《甘珠尔》大藏经最为著名。

古浪人文景观荟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灵山,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是世界上距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带;汉、明长城相互交汇,至今雄风犹存,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部山区石门峡、香林寺、寺洼冰峡等自然风光是夏季绝佳的森林避暑胜地;大靖财神阁,土门三义殿、山陕会馆、罗汉楼、玉皇殿等许多古代建筑遗迹,造型独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红色文化弘扬”板块红西路军“一综十二专”纪念馆之一,是省、市、县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

近年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古浪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全县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持续好转、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民勤县政府大数据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临凉州区,西南与金昌市连接,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辖18个镇、248个村,总人口26.39万人,常住人口24.14万人。

民勤历史悠久,早在28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沙井文化”。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兵收复河西,在此置郡设县。中华民国17年(1928年),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是全省有名的“文化之乡”“教育名县”。

民勤境内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蜜瓜、茴香、蔬菜、葡萄、红枣、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质优量大,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蔬菜产业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属甘肃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储量巨大。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青土湖、“西部庄园之最”瑞安堡,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相交一县,造就了“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的奇观。

近年来,民勤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重点治理生态目标提前6年实现,沙漠和荒漠化面积比重由“十一五”末的94.5%下降为90.34%,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11.52%提高到17.91%,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2.02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7.45亿元、增长6.2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6.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亿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2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4元、增长9%。

2020年,民勤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六稳”要求和“六保”措施,大力推进节水成效、国土绿化“两个倍增”,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智慧城市、花园城市、节水城市、文明城市“四城”建设,实现财政收入、项目建设、旅游服务、美丽乡村“四大突破”,努力开创美丽民勤新局面,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24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1%,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亿元,增长0.5%。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凉州区政府大数据

凉州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美称,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为世人所瞩目。1985年武威县改为县级武威市;2001年县级武威市改为凉州区。全区总面积4907.1平方公里,现辖37个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总人口103.97万人,常住人口101.65万人。

地理气候:凉州区海拔1440—3263米,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为南部山区(面积1276平方公里)、中部川区(面积1865平方公里)、北部沙漠区(面积1766平方公里)。全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年平均温度7.7℃,无霜期150天左右,日照时数2873.4小时。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产于祁连山区,山区径流由降雨及冰雪融化补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6亿立方米。

历史文化: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武威文庙、西夏碑、雷台汉墓、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长城、旱滩坡墓群、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高昌王和西宁王墓、海藏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是全省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举世闻名的珍贵国宝西夏碑、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武威文庙、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罗什寺、河西梵宫之冠海藏寺、河西古寺名刹大云寺等。 

资源物产:凉州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部确定的玉米、肉牛、肉羊、蔬菜和现代林果优势产区,是全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更是酿酒葡萄的绝佳产地,现已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肉羊产业强县、北方冬春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区,被省检验检疫局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近年来,凉州区坚持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2018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65.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6.64万亩,瓜菜面积36.14万亩,油料面积10.95万亩;甜菜面积0.93万亩,中药材面积3.5万亩,饲草等其它作物面积7.34万亩;全区畜禽总饲养量达851.69万头只,其中: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54.73万头、114.67万只、77.36万头、365.57万只,出栏分别达13.3万头、34.71万只、59.25万头、132.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7.37万吨;已建成酿造葡萄基地11.8万亩,分别占全国全省面积的6.8%、38.1%,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达6万千升。

文化旅游:凉州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城。现已开发雷台景区(汉文化博物馆)、武威文庙(博物馆)、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白塔寺、沙漠公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鸠摩罗什寺、凉州植物园、天乙生态园等3A级景区4处,天梯山石窟、海藏公园等2A级景区4处,其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荒漠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凉州区清源镇入选住建部第一批特色小镇,高坝镇蜻蜓村入选农业部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凉州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2018年,凉州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2.54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100.35亿元,由下降49.5%收窄到下降2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1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8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96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4元,增长8.6%。

2019年,全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个率先、三个防范、发挥龙头作用、实现率先发展”要求,按照区委四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抓整改、补短板,治乱象、促规范,化债务、防风险,稳增长、惠民生,打基础、利长远,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产业扶贫攻坚、污染防治攻坚、和谐凉州创建、城市品质提升、干部执行力提升”六大行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凉州,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1—9月实现生产总值228.90亿元,增长4.2%,其中:一产增加值54.15亿元,增长5.5%二产增加值75.77亿元,增长6.4%;三产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8%;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9亿元,增长18.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7.5%;预计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17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4元,增长8.6%。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武威市政府大数据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有9个乡、84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1106个行政村。2019年常住人口18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05万人、乡村人口103.45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势平坦,风能、光热资源丰富。武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瓜果及肉类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更是酿酒葡萄的绝佳产地,日光温室蔬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发展优势明显。
  武威所辖县区中,天祝县为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古浪县为省定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凉州区、民勤县为“插花型”贫困县。全市有古浪县西靖镇、黑松驿镇2个深度贫困乡镇,115个深度贫困村。2019年减贫2.52万人,超计划减贫2300人,剩余13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5%,天祝、古浪两县摘帽退出,全市实现整体脱贫。
  2019年,武威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抓好脱贫攻坚、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努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8.46亿元,增长4.0%;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35亿元,增长7.6%;大口径财政收入48.35亿元、下降2.4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7亿元、同口径下降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8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6元,增长9.1%。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