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医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沈阳儿童医院大数据

沈阳市儿童医院始建于1988年,是沈阳市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儿童医院,是辽宁省儿童医院、沈阳市儿童康复医院。

医院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科系设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康复医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重点专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是沈阳市儿童神经功能障碍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和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护理是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儿内科、儿外科是国家级协同规培基地、辽宁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康复护理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建设基地。儿科护理是辽宁省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沈阳市儿童医院以“关爱生命 呵护儿童”为服务宗旨,以积极打造东三省儿科医疗中心为奋斗目标,加强战略管理和国际合作,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儿科资源规划和布局,推进儿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保障辽沈地区儿童健康水平和儿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前行。

医院先后获沈阳市精神文明示范医院、沈阳市“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系统最佳形象单位、治安综合治理优秀达标单位、沈阳地区“白求恩杯”竞赛活动医德医风标兵单位、沈阳市公共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平安建设十佳医院、沈阳市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医院拥有微生物快速培养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时间分辨 荧光读数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仪、电化学发光仪、DR数字X线照相机、数字胃肠X线机、全身CT、床头移动X线机、骨密度测量仪、彩色脑电地形图仪、动态脑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机、肌电诱发电位仪等。配备美 国型彩色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仪等设备。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沈阳军区总院大数据

沈阳军区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军队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东北地区医院系统首家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取得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单位。医院展开床位1257张,下设一个正团级医院、一个临床部,院本部设有54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十六层CT、头颅(全身)X刀、六十流式细胞仪、细胞刀、生化检测仪、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设备总值达3.6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医院年门诊量不断增长,年平均超过60万人次,收容量逾2.6万余人次。2004年医疗毛收入为5.1亿元人民币,2005年医疗毛收入为6.1亿元人民币,2006年医疗毛收入为6.9亿元人民币。

医院现拥有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全军呼吸内科及变态反应疾病中心;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消化病重点学科(全军中医消化病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全军临床药理基地); 拥有14个军区医学专科(专病、区域医学)中心、19个专科实验室。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同时设有39个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0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中,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67名,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31名,在国家、军队(省)级学术委员会中任职达220人次。

近五年,医院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一大批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先后获得军地科技进步奖1284项。其中,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重大攻关课题、重点科研课题、基金课题178余项,共获各项科研资助经费1556.5万元。在此基础上,医院又投入科研经费550余万元。巨大的科研经费支持,催生出科技进步奖394余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49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辽宁省科技功勋奖1项。据统计,近五年医院年获得高档次科技进步奖的数量与全军同类医院比较,连续位居前列;大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军)内外得到应用和推广。

沈阳军区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军队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东北地区医院系统首家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取得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单位。医院展开床位1257张,下设一个正团级医院、一个临床部,院本部设有54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十六层CT、头颅(全身)X刀、六十流式细胞仪、细胞刀、生化检测仪、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设备总值达3.6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医院年门诊量不断增长,年平均超过60万人次,收容量逾2.6万余人次。2004年医疗毛收入为5.1亿元人民币,2005年医疗毛收入为6.1亿元人民币,2006年医疗毛收入为6.9亿元人民币。

医院现拥有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全军呼吸内科及变态反应疾病中心;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消化病重点学科(全军中医消化病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全军临床药理基地); 拥有14个军区医学专科(专病、区域医学)中心、19个专科实验室。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同时设有39个博(硕)士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军队医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辽宁中医药附院大数据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快捷脚步,沐浴着开拓创新的强劲东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辽宁省中医医院自1956年建院,凭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积淀,现已成为东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是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省“文明标兵”,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辽宁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现已形成一院三区的办院模式,即医院主院区——建筑面积8.7万㎡,开放床位1500张;慢病康复院区——建筑面积4.2万㎡,开放床位700张;沈本医院院区——建筑面积2.0万㎡,开放床位300张。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医疗资源优势,立足沈阳、辐射全省,经过几代辽宁中医人的努力拼搏与不懈奋斗,医院以恢宏磅礴的气势、锐意进取的精神,铸就了灿烂辉煌、硕果累累的今天。2010年至今,总收入增长达60%,两个效益在高起点上始终保持稳步提升。

       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现有职工总数2452人,高级职称人员482人,中级职称人员527人,硕士以上学历582人(其中博士学历98人),博士生导师62人,硕士生导师253人;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覆盖临床全部二级学科;国医大师1名、国家级名医 14名、省级名医 41名、市级名医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5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4 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百人层次16人,千人层次21人,万人层次2人。

       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成就卓著。医院设有临床科室55个,一级科室23个,二级科室16个,医辅科室10个,药剂科室4个。医院目前现有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6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建设基地。2012年,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成立6个名中医工作室。2013年,医院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医院确定“科技兴院”战略,全面提高科研水平。2008年12月30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花落医院,标志着医院进入了中医科研的国家队。2013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医院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医院有国家局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局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5个。近五年,立项课题219项,科研经费总计5000万,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一等奖5项。2013年,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顺利通过了FERCAP-SIDCER(亚太地区伦理委员会)认证,成为东北地区首家通过认证的医院。同时,医院获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评估牌匾及证书。这些标志着医院已加入到国际伦理审查研究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了伦理审查能力和水平。2013年,医院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即ISO15189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省内第二家获此认证的临床医疗机构,这标志着医院已具备了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和检验技术。

       医院一直把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平台,打造具有中医特色和本色的国家标志性中医院作为总体战略目标,提高应诊能力,扩大服务半径,做到西医有水平,中医有特色。医院将中医药传统疗法与北方地域特点相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疗效,造福一方百姓。如:中药外敷、竹罐疗法、中药足浴、灸法、刮痧等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近百项。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科伏九贴敷、风湿科春(秋)分免疫贴敷、呼吸科足底贴敷等疗法深受患者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注重挖掘整理院内名老中医及临床各科室的经验方剂,开发院内制剂,形成医院特色,现院内制剂品种已达百余种。可以说,永葆本色、彰显特色,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继承、发扬和完善传统特色疗法的同时,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水平。

        医院注重创新宣传模式,使“国医”走进百姓家。利用辽宁电视台《有话您说》栏目,沈阳电视台《北方名医》、《沈视早早报》“养养精、气、神”栏目,《健康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华商晨报》等多家报刊上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与东北新闻网合作,建立了“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专栏”,为百姓寻医问药提供便捷服务。院内《辽宁中医》月刊也是宣传中医药知识和凝聚医院文化的主要载体。

       作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临床授课和后期临床教学任务,年均承担15000学时,参与授课临床教师150余人。同时,每年高质量开展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三十余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批2013年国家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中医专业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医院先后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联系,接收了大批国外研修生,并派出多名专家赴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院校讲学,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为中医服务全人类做出积极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国医科大附院大数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医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城市大医院改革之先河,医院的改革经验被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20余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一直被政府倡导和全国医院践行着,在我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医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今的中国医大一院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东北地区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19年发布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5名,连续10年位居东北首位。

医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在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有19个专科榜上有名,6个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检验科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医院医教研队伍共有职工3542人,其中正高职244人、副高职263人;博士生导师172 人、硕士生导师254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共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6人。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2249张,全年门急诊量约340万人次,出院约16万人次,手术服务量约9.2万例,平均住院日7.98天,病人满意度97%。医院将“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作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2018年医院开展微创手术375种,服务患者18000余人次;2018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1.1万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54.47%;2017年我院正式引进第三代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目前医院正在打造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系统和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基础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2018年已服务患者400余人次。医院积极践行国家医改赋予大医院的功能定位,将诊治疑难重症作为医院的中心任务;2017年医院获批国家“重症医学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医院共收治重症患者6.3万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8%。医院积极开展疑难病症多学科诊疗(MDT),让病人真正享受到高水平的一站式、个性化医疗服务,2018年开展门诊MDT 760余次,病房MDT及手术MDT 800余例;同年医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医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清原洪涝灾害医疗救援、四川雅安地震医疗救援备战、“十二运”医疗保障等紧急公共卫生任务。

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工作。2018年,医院检验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检验中心,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全年医院共获各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批国拨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医院对大学科研经费贡献度达70%。目前,医院共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三级)3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1项,吴阶平医学奖1项,中华医学会百年纪念荣誉状1项。每年发表SCIE论文约500篇,重要临床队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10年间,全院共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600余项,总经费逾7亿元。

我院浑南院区于2016年复工建设,旨在顺应浑南发展建设需求、在沈阳打造全国区域医疗中心、提高东北地区疑难重症诊治水平、拉动辽沈健康产业发展。浑南院区工程占地2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600张,I期建设肿瘤精准治疗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再生医学中心、机器人手术中心、心血管中心、内外科门急诊及病房、转化医学中心等。浑南院区于2018年10月29日开诊试运行,其中现代化手术室于今年7月10日投入使用。几个月以来,医院各项工作运行情况良好。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百余年来,中国医大一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百年,心系百姓,今天的中国医大一院正承载着辉煌的历史,沿着既定的航向,为建设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盛京医院大数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和一个教育研发基地。医院南湖院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沈北院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总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本溪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本溪高新区“中国药都”,占地面积62.58公顷。2014年,“盛京医院 SHENGJING HOSPITAL”成功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盛京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司督阁(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盛京(施)医院创始人。1881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医学传教士医院;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抵达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

医院员工共697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5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535人;博士生导师132人,硕士生导师29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国家、省级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以上学术任职12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9人。


王维林教授  小儿外科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人选。我国知名小儿肛肠外科专家和辽宁名医,荣获中国医师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子课题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发表论文260余篇(SCI40余篇),出版《小儿排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著。

 

党委书记赵玉虹教授  临床流行病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精准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工作,在大数据处理、慢病管理、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在内的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兼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信息学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卫生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副院长孙思予教授  内镜诊治中心

博士生导师,世界著名内镜超声专家。民盟中央委员,辽宁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副主席兼秘书长,SCI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主编,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率先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整套以内镜超声为中心的全新微创诊疗体系。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34篇(SCI 70篇),出版专著4部(英文1部),获得国内外专利12项。

 

郭启勇教授  放射科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一、三届委员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会长,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师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 、“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 、亚太腹部放射学会金奖等光荣称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辽宁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辽宁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薛辛东教授  小儿内科

博士生导师。辽宁名医,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儿科医师奖”及“中国新生儿医师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转化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主编;《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及《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副主编;《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及《中华儿科杂志》等12部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早产儿肺损伤及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

 

吴斌教授  泌尿外科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主任委员;中华男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辽宁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医学专委会全国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男科学全国副主任委员。曾获中国医师奖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1991年全国卫生系统出国考试第一名;2016年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肾势中国-手术病例展播全国行(单体位单极电钩腹腔镜肾癌及下腔长段癌栓切除)手术视频网络投票全国第一名。2017年12月在辽宁名医评比中在沈阳百姓一家亲网站举行的《100位“辽宁名医”百姓点赞榜来了,top10花落谁家?》投票中获得第一,是所有100个名医中,唯一过30000票的名医。

 

窦晓光教授  感染科

博士生导师。感染性疾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辽宁省传染病重点学科主任,辽宁省肝病研究与诊治中心主任,辽宁省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辽宁省重大传染病(肝病)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辽宁省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感染性疾病专业质控中心主任。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病毒性肝炎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肝脏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感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首届“辽宁名医”,辽宁省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医师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性病艾滋病协会副会长。

 

阮强教授  病毒研究室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病毒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次赴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病机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论文荣获日本岐阜大学第二届“武藤奖”。研究成果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教委技术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付勤教授  骨科

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辽宁省外科医师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与关节杂志等编委。临床专业特长:擅长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疾病诊疗。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研究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张志强教授  康复科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分会副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物理治疗学组组长,辽宁省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从事康复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脑血管病、急慢性运动系统损伤以及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同时在上述疾病的电生理检查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并专长于肌电、电刺激引导下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技术。

 

副院长杨清教授  妇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妇科内镜专委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微创妇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妇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辽宁省妇科内镜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临床能力建设重大项目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编委等。主要从事妇科恶性肿瘤病因学及精准治疗,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及憩室等研究,曾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赵彦艳教授  临床遗传科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遗传学会第八、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长。获得第四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沈阳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2项,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副主译2部。

 

刘彩霞教授  产科

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主任,辽宁省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围产急救中心主任,辽宁省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妇产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产科分会母胎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辽宁名医,辽宁省教学名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

 

张淑兰教授  妇科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首届名医,辽宁省第二批高校攀登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恶性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项。研究成果有: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的系列研究、宫颈癌的早期防治与病因学研究分别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

 

赵群教授  小儿外科

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儿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小儿创伤矫形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会长,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小儿骨科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郭锡斌教授  小儿内科

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发表儿科临床医学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公关)计划子课题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编论著3部、译著1部。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编委。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十佳医院基建管理院长。

 

副院长张成普教授  全科医学科

《国际儿科学》杂志主编。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保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医保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赵敏教授  急诊科

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目前兼任中国急诊女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全国医师定期考试急诊专业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辽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市课题6项。在国内外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近40篇。获辽宁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刘春峰教授  小儿内科

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名医。辽宁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急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师学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辽宁省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等编委。获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吴阶平-杨森医学研究奖”,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常务副院长刘云会教授  神经外科

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辽宁省神经肿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辽宁省发改委手术与康复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辽宁省脑损伤疾病质控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名医,辽宁省十大健康卫士。

 

副院长刘学勇教授  康复科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后勤服务与管理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采购与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洁净装备分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院后勤发展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康复治疗学组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卢再鸣教授  放射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首届肝癌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三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理事,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癌委员会常委。11本国际与国内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承担国家重点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多项。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研究生教材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教材编委。

 

任卫东教授  超声科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妇产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超声医学分科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五届常务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省级科研课题共计10余项,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主编出版超声医学教材和专著10部,参编10余部,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辽宁省首届名医称号。

 

李岩教授  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首届辽宁名医。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留学于日本京都大学。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消化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及肠镜的诊治工作36余年。获省级技进步奖4项,教学奖1项,主编及副主编专业书籍各3部,发表论文224篇。

 

李智伟教授  感染科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专家,首届“辽宁公卫名家”,2003年“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沈阳优秀医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全身感染性疾病、急慢性传染病、慢性肝病、重症肝病及肝纤维化诊治及研究,承担及参加国家及省级课题18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菅凌燕教授  药学部

硕士生导师。中国研究型医院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多家核心杂志编委。《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抗凝专业分册和妇产专业分册的主编。参编《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多部教材;发表多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有多篇通讯作者论文被SCI收录。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

 

白伦浩教授  骨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软骨修复学会中国部(ICRS)常务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学会常务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KOS)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疗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关节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省级课题共7项。

 

王秀霞教授  生殖医学中心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实验室学组副组长、辽宁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成员。一直致力于不孕症的诊治与研究工作,促进优生优育的发展,并积极推动辅助生殖技术方法的优化,不断提高助孕治疗成功率及为疑难性不孕症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主持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数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

 

李玲教授  内分泌内科

留日医学博士,辽宁名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及妊娠糖尿病学组组长,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和代谢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Diabetes Care中文版、Diabetes中文版编委。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的治疗非常精准,特别擅长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对疑难病例如性发育迟缓、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等的诊治有独到见解。

 

白玉作教授  小儿外科

博士生导师。从事小儿普通外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消化道畸形,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肛肠学组组长,辽宁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首届辽宁青年名医。

  

马秀岚教授  耳鼻咽喉科

博士生导师,耳科学术带头人,辽宁名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兼任辽宁省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沈阳市听力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国家、省、市三级人工耳蜗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学会听觉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听力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多种专业核心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九项,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两项,在美欧日及国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每年完成耳神经外科、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手术四百余例。

 

范玲教授  护理部

博士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中华护理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生儿护理学组组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行政管理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辽宁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在全国率先实行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带领盛京医院护理团队获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首批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全国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盛京护理学科获得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三。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发表护理论文90余篇,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科研成果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018中国护理管理创新奖卓越奖。主编教材与论著10余部。担任《中华护理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王晓非教授  风湿免疫科

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多次承担及参加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风湿病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北方骨质疏松联盟副主席,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东北三省防治风湿病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

 

刘卓刚教授  血液内科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交流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血液学会主任委员,沈阳市血液学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及《白血病淋巴瘤》等多家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率先在辽宁省及东北地区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率先在辽沈地区开展CAR-T技术治疗淋巴瘤及淋巴细胞白血病。

 

赵平教授  麻醉科

博士生导师,麻醉科学科带头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麻醉学系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理事,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疼痛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亚洲小儿麻醉协会委员,辽宁名医,中华麻醉学杂志,《Anesthesia & Analgesia》中文版,《Pediatric Anesthesia》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和审稿人。从事临床麻醉30余年,擅长各类危重患者麻醉,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辽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SCI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为麻醉药物对发育期脑影响,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

 

杨屹教授  小儿外科

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青春期委员会男科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泌尿学组副组长、《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和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研究方向为小儿泌尿系先天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3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及沈阳市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编写论著6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0余篇。

 

韩秀萍教授  皮肤科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整形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省部各级课题十余项,作为第一承担者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第二届“辽宁名医”。

 

肇丽梅教授  药学部

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1998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及临床药理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物基因组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多项。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编委。

 

陈苏宁教授  中医科

博士、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辽宁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病、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脾胃病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及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林晓萍教授  口腔科

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老年口腔医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牙周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留学日本昭和大学口腔医学院(1998-1999)和美国Forsyth Institute(2007-2009)进行牙周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华口腔医学创新基金等省、部、市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兼任《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口腔医学》审稿专家;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相关成果分别获2013、201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硕东教授  普通外科

全国著名腹腔镜外科、胆道外科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部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名医,辽宁省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五四奖章,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

 

林蓓教授  妇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获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累计IF值160余分。获科研成果13项,其中包括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三等奖2项等。

 

季文樾教授  耳鼻咽喉科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曾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辽宁省嗓音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多年来侧重于咽喉、嗓音疾病和头颈肿瘤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一百多篇,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奖1项。

 

赵立教授  呼吸与重症监护内科

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劳动力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委员会专家。《实用药物与临床》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国际呼吸杂志》资深编委,《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编委,《CHEST中文版》编委,《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

 

郑长清教授  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成员,辽宁省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炎性肠病规范诊疗质控管理联盟(IBDQCC)东北地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阶平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编委。辽宁省教育厅诊断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第3版主编。中国医科大学优秀专家。中国医科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中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马晓欣教授  妇科

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民心网“患者心中的好医生”,沈阳市优秀盟员。辽宁省医学会妇科微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内异症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女性内分泌及绝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快速康复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妇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执行主任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青年名医,辽宁特聘教授。

 

王晓明教授  放射科

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主任,辽宁省医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培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医促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影像学分会常务委员等。曾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含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编著教材及专著9部。主要研究领域神经放射学,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冯国和教授  感染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曾经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工作2年。荣获2017年度第二届辽宁名医称号。辽宁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委员,国际儿科学与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肝胆病、辽宁医学、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科研基金等系列课题7项,参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刘兆玉教授  放射科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和对比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委员会血管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治疗内脏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东北介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周围血管疾病及肿瘤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主任,沈阳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影像学会副理事长。

 

陈晓隆教授  眼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保健专家组成员,沈阳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

 

何平教授  老年医学科

硕士、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科、老年病科工作,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老年综合内科疾病,具有3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先后承担省市及国家级课题13项,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21篇,总影响因子超50余分。现任辽宁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编委,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第二届“辽宁名医”称号,被民心网评为“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

 

夏丽坤教授  眼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沈阳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从事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与免疫治疗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项,已经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已培养研究生22人。眼表疾病、角膜屈光手术,尤其擅长全飞秒激光SMILE近视手术。

 

王旭梅教授  心理科

博士生导师。音乐想象治疗师(MIT)团体关系会议实习顾问,辽宁康复医学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3、4届委员,从事精神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8年。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心身医学、心理危机干预,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伴侣婚姻家庭、职场压力、心理压力导致的躯体问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精神分析、家庭治疗、音乐治疗。

 

田峰教授  手足外科

1993年9月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辽宁手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东北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足踝学组委员。从事专业:手足畸形矫正,四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足踝关节疾病治疗,四肢骨骼肌腱血管损伤修复,手足其他疾病的修复与治疗。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谭季春教授  生殖医学中心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妇产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科学技术评审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人才、沈阳市优秀知识分子、沈阳市卫生局优秀专家。擅长不孕不育和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及遗传病植入前检查,尤其难治性不孕,在国内外率先应用自体经血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近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和译著7部。

 

冯娟教授  神经内科

博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辽宁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Neurol Regeneration Research》《中国实用内科》等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近年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近3年以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近20篇。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刘彩刚  乳腺外科

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辽宁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多项,发表文章105余篇,H因子19。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诊治培训基地负责人,中国性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组织重建与微无创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委员。

 

郑华川  实验肿瘤学

辽宁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和病理学博士,日本JSPS博士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青委副主任委员、胃癌和乳腺癌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医药数学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实验动物专家组成员,BMC Cancer等30个英文杂志编委。从事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早诊和靶向治疗以及自发肿瘤动物模型制备方面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总影响因子约440分,2014-2018年被评为中国医学高频被引作者,主持国自然(4项)等课题共计18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首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辽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孔娟教授  临床营养科

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辽宁省教育厅评为攀登学者,辽宁省千人高端人才千人层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慢病学组委员,辽宁省营养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学会主任委员,吴介平基金会肠屏障营养学组副主任委员,国家特医性食品专家组成员注册营养师。国家专利一项。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SCI论文60余篇,被引2589次。自然基金3项 共获国家及省级科研经费累计456万;2014年因“维生素D功能的研究”以第一申请人,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16年黎介寿院士肠屏障研究奖励。中国营养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科技奖。

 

李志杰教授  实验研究中心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日本庆应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2012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先后做博士后和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实体瘤耐药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目前共发表SCI文章23篇,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被授予“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称号。

 

尚云晓教授  小儿内科

博士生导师。荣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荣获由“亚太地区儿科呼吸、变态反应及免疫学会”颁发的“高级研究学者奖”,第二届“辽宁名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协作组组长、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副组长,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儿科呼吸分会主任委员,东北地区儿科呼吸学组组长,东北三省及内蒙地区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主编医学专著5部、副主编5部。

 

白小涓教授  干诊老年病科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老年医学中心联盟主席、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第五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资深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衰老及老年相关疾病。参加及承担“973”衰老课题3项(结题),在研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计划重点专项”H型高血压惠民工程课题。2006及2010参与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参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2017年获得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科技技术奖三等奖。现担任国内多家核心杂志编委。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培养研究生80名(博士25名,硕士55名)。

 

袁正伟教授  实验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理事,辽宁省细胞学会干细胞与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Neuroproteomics副主编,发育医学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等杂志副主编。以常见出生缺陷胚胎发生机制、遗传规律和早期诊断与治疗为重点研究方向。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专项课题,1项973子课题,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000余万元。作为团队负责人在2013年荣获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夏志军教授  妇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底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妇科与泌尿盆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底疾病学组组长等,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负责和完成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多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妇科泌尿盆底专业临床诊疗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良恶性肿瘤、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生殖整形及盆底肿瘤等,截至目前,是全国完成妇科盆底高级别手术居于前列的术者和单位。

  

乔宠教授  产科

美国生殖研究学会会员、辽宁省免疫学会妊娠免疫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孕产期母儿心脏多学科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第四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现担任国内外多个杂志编委,2017年被评为《Annals of Molecular and Genetic Medicine》优秀审稿人。获辽宁省二等奖3项,获省三等奖1项,沈阳市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迄今共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SCI收录15篇,影响因子最高15.28,总计60.446。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9项,共获资助436万元。

 

曹志伟教授  耳鼻咽喉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鼻科专业学术带头人。鼻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病因学研究及鼻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耳鼻咽喉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装备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阳医学会耳鼻喉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谭晓冬教授  普通外科

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人层次。率先开展钟表盘式胰肠吻合方式、“隔离墙”及技术“强制愈合”、保留近全胃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技术创新与改良、预防术后胰瘘、胰腺外科出血及胃排空障碍。开展包括腹腔镜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内的各种微创手术。引入胰腺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建立辽宁省第一家外科无痛病房。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包括SCI在内论文29篇。承办国家级胰腺及甲状腺学术会议,注重国际交流。参与编译出版著作3部。培养博士14名、硕士25名。带领所在科室连续4年获得盛京医院五星级科室奖,连续4年获得盛京医院优秀医疗、教学、科研主任奖。

 

麻宏伟教授  发育儿科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重点侧重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以及发病机制研究。在基因定位及基因突变及遗传异质性方面主要研究Crouzon综合症、Saethre-Chotzen综合症和Meckel综合症,文章分别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human genetics 和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以及发病机制研究中主要针对脊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和软骨发育低下、软骨发育不全、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脊柱骨骺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致密性骨发育不全和各种抗维生素D佝偻病(低血磷性维生素D佝偻病、肾性佝偻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完善和丰富了基因突变图谱研究工作,并有效地将这些发现的基因突变应用在高危家系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中。

 

张志波教授  小儿外科

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擅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在相关领域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的资助,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新生儿外科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出生缺陷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荣誉教授

弗里德·穆拉德(Ferid Murad),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医学院综合生物及药理学系主任,美国分子医学会主席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刘以训,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研究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贺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任委员,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黄荷凤,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长、生殖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所长。

韩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北方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马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刘允怡,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卓敏外科研究教授、和声书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荣誉院长。

 

客座教授

Richard L. Ehman,梅奥诊所放射学教授兼梅奥诊所董事会荣誉成员,2017年北美放射学年会主席,国际磁共振医学学会主席,欧洲放射学会荣誉会员,获得亚洲及大洋洲放射学学会金奖、国际磁共振医学学会金奖等。

Randy Flick,美国梅奥诊所儿童中心主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麻醉和镇痛药物产品咨询委员会(AADPAC)主席,美国儿科麻醉学会候任主席,主要从事儿童麻醉相关的神经毒性研究。

Carol Jeanne Thiele (卡罗尔·珍妮·希尔)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儿科肿瘤部(POB)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兼带头人(PI)。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