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职业学校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甘肃建筑职业学院大数据

我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甘肃省内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三村200号,始建于1958年,原隶属于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2001年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甘肃省建筑工程学校、甘肃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底学院整建制划转甘肃省建设厅管理,成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学校,2008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移交甘肃省教育厅管理,2010年被批准为“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省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现为“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6月成功入选“甘肃省13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学校”行列。2017年荣获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有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办学形式,现有全日制学生11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建筑系、建筑经济管理系、测绘地理信息系、基础课部、思政部、信息中心9个教学系部;依托甘肃建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建筑职教集团”和“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职教集团”。建成5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6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专业5个,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8个。省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1个,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建设项目3个。学院以产业聚焦、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梯度建设为原则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智能测绘与空间规划专业群为优势专业群,以安装工程技术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为骨干群,以其他相关专业组群为培育专业群的“新型城镇空间”规划建设与服务一体两翼专业集群。

学院现有教职工465人、专任教师394人、“双师型”教师263人,教授6人、副教授73人、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7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学院另聘有136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学院现占地面积312亩,建有兰州和康乐两个校区,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4.85万余册,电子图书1705GB;现在建成了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4个,建有校内实验室和仿真模拟实训室34个,其中校企合作大型实验室4个;建立了64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建有国家第八十一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了全国建筑业企业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建筑业企业农民工业余学校、甘肃省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甘肃省建筑行业特种作业培训基地、甘肃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甘肃省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无纸化考试考点等教育培训基地,兰州市直单位工勤技能线上培训试点单位,建成了甘肃建院教育培训实训平台,主要面向建设行业开展职业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

作为华夏建筑业鼻祖---有巢氏的传人,建院几代人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不懈努力,勤奋耕耘,尤其是转为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现任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不等不靠,团结协作,勇克时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脉络,立足学院实际,提出了“转观念,抓机遇,重特色,夯基础,保质量,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打造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形成了“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特色办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能力本位、素质提升和长远发展,办学定位重点聚焦“新型城镇空间”规划建设与服务,重点服务甘肃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建筑行动)和军民融合产业(测绘地理信息);教育教学紧扣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条主线,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素质拓展、机制体制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六大保障措施建设。学院发展连续上台阶,实现了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跨越,学院步入了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建校60多年来,为祖国建设事业培育输送了近5万名高素质、受欢迎的建筑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在甘肃省内形成了“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有建院毕业生”的局面。近三年来,甘肃建院师生踊跃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厅级说课大赛、工程测量、园林景观、工程造价、BIM应用、财务会计、电工技能、计算机、英语等各类技能大赛,教师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36项,学生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105项,国家级奖励6项。学院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并同步保持在全省高等院校前列。

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办学成果斐然,先后荣获“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住建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甘肃省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平安校园”“兰州市绿色校园”、“兰州市卫生学校”“兰州市科普基地”等殊荣。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甘肃交通职院大数据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交通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甘肃省交通学校,200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4月由省交通运输厅划转至省教育厅。学院分为安宁校区和雁滩校区,占地1052亩的兰州新区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中。

学院现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平安校园”、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院目前设有5系2部1中心等教学单位,开设38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名,教职工近500名。有省部级骨干(特色)专业13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部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7名,省部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

学院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新校区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2.59亿元。主要建筑包括图书馆、行政楼、公共教学楼、实训楼、学术报告厅、学术交流中心、学生宿舍、后勤楼、食堂(学生街)、风雨操场等共31座建筑。

新校区具体规划和布局总体为“两轴一核心六区一环族群式”结构。两轴即东西向礼仪轴线,南北向学术轴线;一核即两栋公共教学楼、六栋实训楼合围图书馆形成校园核心;六区即校前礼仪区、南北生活区、教学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对外交流区,六个区域均围绕图书馆核心布局,与核心紧密联系;一环即环绕校园的9米宽车行主环路,主环路顺应学院内地形地势和周边城市道路走向,曲折有致,顺畅联通各功能区。

2011年,省教育厅和交通运输厅签署了两厅共建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议,开创了我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部门共建高职院校的先河。与省内外公路、铁路、国土资源、汽车、机械、建材、交通物流、交通信息、航空服务等领域1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各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推进订单班培养落地生根,开设多个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班。

2015年,甘肃省成立11家职业教育集团,其中由我院牵头组建两家,分别是甘肃省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和甘肃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校紧密合作迈出了坚实一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建立了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目前,已建立了西北、东南沿海、长三角州、华北地区的就业群,与中铁各局、中交各局、湖南永蓝高速集团、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各下属企业、青藏铁路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各公司、金川集团、三角集团、中大集团、安徽奇瑞集团等119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就业和实习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使毕业生的双证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同时我院每年有部分学生通过参加专升本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人数和成绩均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历经60余年的发展,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近5万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甘肃公路交通行业中80%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于我院,学院由此被誉为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推动校企融合,服务区域经济,打造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成校、质量立校、发展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的治校理念,秉承“厚德、勤奋、尚能、笃行”的校训和“抓机遇、讲团结、比奉献、突特色、树品牌”的办学精神,致力于形成“传承创新、求真务实”的校风、“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的教风、“知行合一、砺技强能”的学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示范性现代交通高职学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甘肃钢铁职业学院大数据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美丽的全国文明城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由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是甘肃省目前唯一一所国有企业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酒钢公司职工大学,建校于1978年。钢铁学院与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甘肃冶金技师学院)共同办学,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创办于1973年,属省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两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自2002年起,酒钢公司职工培训中心、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甘肃冶金技师学院)等机构合属办公,目前实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先后荣获全国“雷锋精神种子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分设东湖(新校区)、兰新(老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55亩(其中,东湖校区占地660亩,兰新校区占地195亩),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东湖校区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兰新校区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生活及学生活动场所。现有教职工287人,专任教师185人。有“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吕杰老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梁勇老师等一大批“双师型名师”。两校现有在校学生5878人,其中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生4200人,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技校学生1678人。学院设有:焊接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资源与能源工程系、现代商贸与服务系、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中职部等教学系(部)。目前,高职学院开设黑色冶金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消防工程等29个专业;技校开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焊接加工、钢铁冶炼、计算机网络应用等16个专业。

学院职业能力认定和继续教育功能齐全。设有国家职业能力评价机构2个,甘肃省特种作业酒钢培训站,甘肃省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全国营销职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站、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国家二级资质)、国家CAD等级考试认证等机构。学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普通高校合作办学,打通了学历提升通道,构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钢铁学院着力通过打造特色骨干专业、培育技能大师,有力提升学院的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2021年,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入选甘肃省“高水平专业群”(A档)。先后建成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主持省级职业教育教改课题12项。建成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1个,国家级焊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焊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智能制造与VR仿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省科技厅“省市共建甘肃省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试点项目,建成嘉峪关市冶金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牵头组建“甘肃省焊接专业职教集团”,拥有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个,建有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吕杰焊接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大师名师工作室2个(“梁勇大师工作室”、“职业教育张鹏名师工作室”)。近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全省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0队(人)次、二等奖16队(人)次,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培养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2名(吕杰、张鹏);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4人,嘉峪关市技术标兵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创新教学团队1个。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获优胜奖2人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4人次(焊接技术赛项),三等奖5人次(焊接技术赛项、机械装配技术赛项);省级技能竞赛获奖141人次。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每年承担酒钢集团公司及各分子公司近3万人次的各类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

学院遵循“严管厚爱、宽进优出”的办学管理方针和“致力于培养明是非、熟技艺、有素养、强体魄的青年,使之阳光自信地走向社会”的价值观,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产教融合的天然优势,培养出了一大批以“全国劳动模范”、十八大代表、甘肃省首位“工人教授”杜钧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形成了立足嘉酒地区、服务甘肃、辐射全国大中型央企国企的就业网络。有校企合作联盟企业102家,与酒钢集团、中核集团、中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定向培养协议,实现了定向培养,精准就业的态势,自2005年以来,累计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39万人,其中向酒钢公司输送7000余人,向酒嘉地区输送近10000人,2020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3.26%,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甘肃农业职业学院大数据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金城兰州,始建于1907年(光绪33年)兰州道彭英甲创建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是一所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迄今已有110多年办学历程。现为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省级实训示范基地,甘肃省十大杰出职业院校、甘肃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建有本部、和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8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在校学生8300多人。设有农业工程系、园林工程系、畜牧工程系、经济管理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基础课教学部7个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3个二级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和作物育种研究所2个教科研机构、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农业工程、园林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信息工程、畜牧兽医、食品药品、财经等8大类专业(群)29个专业。建成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成校企共建农作物生产性实训基地、食品安全检测与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园林园艺智慧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乡村振兴与休闲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省级职业院校骨干专业4个、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5个,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环境检测技术等4个现代学徒制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12门省级精品和资源共享课。拥有校企共建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9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10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及110多个校外生产性实习就业基地、2个职教集团分会。与35所中职、3所应用型本科协作构建中高本贯通体系,建立了2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天津轻工、江苏农林、江苏农牧、福建农业等高职学院建立了东西部协作关系。与新加坡教育部、乌克兰国际学院签订了交流往来与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与就业协议。与“一带一路”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留学生培养办学协议,建立了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名,省级教学骨干和教学名师6名。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4个;院级“双师型”教学团队5个;院级作物育种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引进甘肃农垦等大型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23名,聘用科研院所和地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136名。

学院始终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人格与创业教育,拓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坚持质量工程建设,深化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坚持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坚持农民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坚持应用型农业科学研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格局;坚持产教融合,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和《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知识、技能、素养相融合,产、学、研、创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学院的特色和亮点。毕业生占到全省农业骨干企业创办者及管理技术骨干的三分之一以上。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列小麦、胡麻育种科研推广,选育小麦、胡麻新品种62个,推广面积1.8亿亩,创经济效益30多亿元。承担863 攻关、948 引进、甘草和苦参栽培、“星火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奥地利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科研推广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25项,地厅级奖5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6项,厅级奖12项,全国农业职教成果奖1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全国种子技能大赛特等奖、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奖7 项、“挑战杯”竞赛奖36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26项。园林技术和作物生产技术两个专业被确立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学院原研究员周祥椿同志被评为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大数据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其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学院是一所以气象、采矿、安全、地质、冶金、水利、测绘、信息、珠宝等专业群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资环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深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了甘肃高职教育的“资环模式”,学院的办学历程成为甘肃高职教育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2年,被解放军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6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省部共建院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院校,被亚洲教育论坛组委会评选为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秉承“艰苦奋斗 永不放弃”的办学精神,凝炼形成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品质至上”的校训、“求真务实”的校风、“立德树人”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目前,正努力朝着建设充满活力、内涵丰富、设施完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迈进,力争建成“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特色校园、创新校园、示范校园”。

设有安全工程学院、地质与珠宝学院、气象学院(气象培训中心)、机电工程学院、水利与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民族工艺学院、财经商贸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办公室)、基础教学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国际交流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应急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教学督导室、中泰学院等23个教学及附属单位,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检监察室(监察专员办公室)、人事处、审计处、教务处(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工作处、就业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团委)、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产业管理处、安全稳定处、工会等18个党政群团机构。

学院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5人,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6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1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在90%以上。2011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2014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

学院主要面向全国气象、民航、煤炭、地质、安全、冶金、水利、化工、珠宝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主体单位为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排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茅,2012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获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普通高职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2000余人。学院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会员单位。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服务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现设有具备国家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安全监管监察学院,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人才精准服务平台、甘肃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甘肃安全宣教培训基地、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退役军人省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每年为社会、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培训10000余人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