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 注册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低至0.01元/日,租用如上高精准广告位!    有偿发布信息,永久获赠如上免费广告位(自用/出租)!】
  • 疼痛科林志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林志华,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

    医疗专长   
    麻醉镇痛、重症监测     
      
    主要研究 
    处理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病人。对肩周炎、腱鞘炎、骨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腰椎间盘脱出、带状疱疹等疼痛疾病及乳腺增生症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疼痛科孙来保主任医师教授

    孙来保,男,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副主任兼任惠亚医院麻醉科主任,1986年医疗本科毕业,1993年获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及各种急慢性疼痛治疗研究工作,对术后急性疼痛、各种慢性头颈、肩臂及腰背痛等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论著:
    1、孙来保 刘松 魏明等。 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4):308-309
    2、孙来保 蒋小朴 黄文起等。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2)925-926
    3、孙来保 刘 松 李梅娜等。分娩镇痛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5):401-402
    4、Qiu-Lan He, Yuling Chen, Jian Qin, Sui-Lin Mo, Ming Wei, Jin-Jun Zhang, Mei-Na Li, Xue-Nong Zou, Shu-Feng Zhou, Xiao-Wu Chen, Lai-Bao Sun(通讯作者). Osthole, a herbal compound, alleviates nucleus pulposus-evoked nociceptive responses through the suppression of overexpression of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3 (ASIC3)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Med Sci Monit, 2012;18(6): BR229-236.
    5、Yubo Tang,Baoding Huang,Laibao Sun,Xinsheng Peng,Xiao Chen,and Xuenong Zou. Ginkgolide B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volvement of AKT/ENOS and MARK/P38 signaling pathways.European cells and Materials .2011;21:459-469.

    专著:
    1、孙来保 主编。麻醉学考点之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第一版。ISBN978-7-5023-5832-7。 CIP:(2007)D165820号(83万字)。以下参编:
    2、神经性疼痛诊疗学(高崇荣 王家双主编)。第15章,  303-318。周围神经损伤性痛症。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第一版。2006年7月出版(约3万字)
    3、临床监测学(佘守章 岳云主编)。第15章,416-448。免疫功能监测。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12月第一版(约3.5万字)
    4、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谭敏 李家骅主译)。43-51麻醉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第一版。 (约5千字)
    5、围麻醉期风险与处理(马武华主编)。第21章,268-275。腔镜手术麻醉风险。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年6月第一版。(约1万字)
    6、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石汉平 詹文华)第5章第7节,207-211。手术麻醉前准备和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0年12月第一版(约1万字)
    7、围术期重症监测治疗学(张立生 徐贯杰)第41章,560-585。呼吸疗法。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第一版,2009年3月出版(约3万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1999年术后镇痛研究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科研三等奖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脊柱外科龙厚清主任医师教授

    龙厚清、男、中山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脊柱外科主任,2003年获中山大学博士。曾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多间大学访学。入选首批中山一院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课题分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科技奖2项,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1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医促会运动损伤防治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脊柱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非融合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外科学会常委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学会常委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脊柱外科分会主委
    中华创伤杂志》                  编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编委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编委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编委
    《医学参考报》骨质疏松频道  编委
    《中华骨科杂志》           审稿人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脊柱外科刘少喻主任医师教授

    刘少喻,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主任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学部副主任(2004.5—2010.10)、本部脊柱外科主任(2004.5~2017.2)和黄埔院区脊柱外科主任(2001.2~2013.4)。

    医疗专长  
    1982年始从事骨科工作,1989年起专攻脊柱外科专业。擅长颈肩腰腿痛、脊柱创伤、脊柱畸形和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枕颈移行部疾患、颈椎病和老年性脊柱疾患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善待患者,严格遵循医德规范和医疗的基本原则,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水平较高,并在脊柱重建、脊柱微创等领域亦有较深的造诣。能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动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1998年以来,率先开展了Magerl+Brooks治疗寰枢椎脱位和Magerl+单副椎板夹治疗寰枢椎脱位,发明了齿突骨折定位固定系统,并在国内率先设计颈椎椎板线锯和Ball tip 工具和技术,并用于临床;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后路经骨折椎单节段椎弓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单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Wallis治疗腰椎失稳症及经颈前路Solis植入固定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    
      
    主要研究方向
    1.上位颈椎疾患及颈椎病的治疗
    2.后路单椎间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骨折
    3.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4.脊髓损伤修复
    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退变的相关研究 
      
    社会兼职 
    1.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及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两会常委(CARD-ISCoS)
    3.广东医学会脊柱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4.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委
    5.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副主委
    6.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8.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9.第二届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患专业委员会常委
    10.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
    11.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颈椎外科研究学组副主委
    12.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
    13.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
    14.广东省医疗协会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15.《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编委
    16.《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常务编委
    17.《脊柱外科杂志》编委
    18.《中华创伤外科杂志》编委
    19.《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20.《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                             
    2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理事长
    22. Spine Arthoplasty Socitey Certificate of Membership
     
    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著100余篇 ,主编专著11部、参编参译专著10余部。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级专利6项,在多个社会专业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任职。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针灸科邓元江主任医师教授

    邓元江,主任医师,中医针灸学教授,针灸推拿学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后。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公派俄罗斯进行针灸工作,一直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器官移植焦兴元主任医师教授

    焦兴元,男,主任医师,教授,器官移植三区主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Cancer Research,Carcinogenesis,Int J Cancer, Cancer,J Gasterenterlogy等杂志的审稿专家(peer review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一审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务委员。
    医疗特长:长期从事肝胆胰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余年,精通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技术,掌握肝移植术、擅长肝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下肝叶和肝段切除,左半肝和右半肝切除),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开腹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脉高压分流手术,脾脏切除术(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下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以及开腹行胆肠吻合术,胆管癌切除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研究方向:肝胆胰肿瘤诊断和治疗;肝脏干细胞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同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2000年7月相继在该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外科专家石景森教授;2000年7月起开始在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外科专家黄洁夫教授;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后以学科带头人引进到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工作,2003年入选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5年1月到德国Duisburg-Essen 大学Essen医学院器官移植-普通外科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欧洲肝胆胰学会和器官移植学会主席Broelsch CE教授,从事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预测的欧洲专家系统研制。2011年以学科骨干引进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工作,担任移植外科三区主任。
    论著(近5年内):
    近5年内,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Carcinogenesis(IF=5.4), Int J Cancer(IF=4.9)发表论著,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5篇。
    专著:
    主编专著:
    1.《消化系肿瘤学》(72万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现代消化系病诊疗学》(130万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3.《胰腺癌》(50万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4.《胆道肿瘤》(50万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5.《原发性肝癌》(70万字),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
    1.科研基金(近5年内主持)
    (1)焦兴元 .siRNA-IDO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1)抗胆囊癌实验研究.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40096).
    (2)焦兴元.基于代谢图谱的原发性胆囊癌预测和早期诊断的专家系统研究.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071984).
    (3)焦兴元. SDF-1/CXCR4生物轴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使肝卵圆细胞激活和增殖的机制.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70531).
    2.科研成果
    以第一完成人(焦兴元)完成的成果“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早期预警和诊断中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开发应用”获2012年度广东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 外科实验中心王长希主任医师教授

    王长希,男,主任医师,教授,器官移植科主任。博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5年。

    医疗专长  
    1989年开始从事肾移植研究,有2000多例临床经验。其中主刀完成肾移植手术700余例,成功实施几十例儿童、老年以及多例伴有严重下尿路异常等特殊患者的肾移植;对术后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肺炎、真菌性肺炎及肺结核等重症感染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主诊的肾移植10年人/肾存活率达到90%,是国内完成儿童肾移植例数和效果最好的医师。2009年主持肾移植工作以来,完成国内最多的DCD供肾移植。    
     
    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免疫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干细胞移植和移植免疫耐受等。
      
    社会兼职 
    国际器官移植学会(TTS)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肾移植组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肾脏病学杂志》特约审稿人。
     
    获奖情况 
    1. 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生存率的系列研究2. 获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防治系列研究4. 获2000年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获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防治的系列研究 中山医大医疗成果一等奖 19986. 降低尸体肾移植超急排斥发生率的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二等奖 1996 
     
    论著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个阶段肾移植效果比较(附2562例报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5,26(1): 69-73,78.2. 严重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25(8):551-553.3. 肾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窗的临床研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24(1): 41-45.4.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4,25(5): 305-307.5.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25(1): 70-73.6. 马蹄铁肾移植的外科策略探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3,24 (4): 244-245.7. 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肾移植116例临床分析. 新医学, 2004,35(12):729-7308.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4, 13(5): 436-439.9. 临床肾移植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4,24(8):492-493.10. 肾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发病特点及预后.癌症,2005,24(2): 222-225.11. 尸体肾移植术后延迟应用环孢素A的临床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7.13(2):82-8412.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监测移植急性排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3):167-169 13. 临床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世界临床药物, 2005,26(2):85-90.14. 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12 (6) : 400-401.  
      
    专著  
    主要著作(参编)1. 《泌尿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2. 《临床泌尿外科解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 《移植学前沿》,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 《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外科手术图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点击量() 收藏() 点赞()

【广告

详情】

【广告

详情】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