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天文学家,担任世界科学联合会日地物理委员会太阳物理专业代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等职。
人物经历
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23日,陈彪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随父亲各地迁任,中小学时期亦是辗转迁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杭州小学毕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福州初中毕业。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夏,在成都蜀华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读了一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其父病故后随家转学,在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读了半学期,因病休学回成都。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二年级。
1946年,从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在台湾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半年。
1947年2月,转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任教,同年8月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员。
1947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天体物理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参与早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太阳观测站的建设。
1953年,放弃已经探索了几年的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投身于天体物理的一个分支——太阳物理研究。
1956年,赴苏联学习期间,购得一台苏制色球望远镜,将其安装在北京天文台。
1957年,向法国订购一台色球望远镜,安放在紫金山天文台。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担任云南天文台台长(至1985年)。同年5月参加世界科学联合会空间科学委员会渥太华会议,被选为该组织太阳专业代表。
1985年后担任名誉台长。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是太阳观测仪器的设计制作、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方面,同时致力于推进建立我国太阳观测网、组织太阳活动峰年全国观测、推动太阳物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等,对我国太阳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