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集团公司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航天动力研究院大数据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成立于1962年7月1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立足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

研究院主要承担着中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以及在该领域内的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预先研究任务。研究院前身系1962年7月1日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1965年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20世纪90年代初,选址西安市东郊。

根据2020年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在职职工1.2万人,拥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下属4家研究所,3家生产工厂。

人才是航天事业的发动机,航天事业是人才的推进器。四院始终把人才视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完成航天重大工程作为培养造就优秀人才的熔炉,在机制创新、考核激励及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向高端人才倾斜,为高端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这既是固体动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成就事业、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时期,四院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热忱欢迎有志于航天事业的莘莘学子,踊跃投身到航天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放飞理想,实现价值,用青春和智慧报效祖国!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大数据

“CASIC”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缩写,红色字母“A”变化为地球轨道的形象,既体现航天的行业特征,又寓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全体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红色寓意国家、奉献、人文感;蓝色代表科技、未来、时空感。

集团公司标志的背景部分为航天工业原有标志。

集团公司标志延续历史,放眼未来,寓意中国航天继往开来,走向世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领军企业。经过60多年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战略性、高科技、创新型中央骨干企业,2020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332位,位居全球防务百强企业前列。

中国航天科工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企业总部位于北京,现辖属21家二级企业,控股8家上市公司,企事业单位500余户,分布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及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职职工近15万人;拥有包括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

中国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企业核心价值观,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企业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航天、防务、安全三方面支撑作用,在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不断集聚优势,形成核心能力。

经过多年励精图治,中国航天科工现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已建立起完整的空天防御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体系;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牵头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

中国航天科工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着眼“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推动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导弹武器不断涌现、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更加完整,为实现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航天科工构建了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航天产业自主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自主创新研制的数十项技术产品护航“神舟”飞天、“天宫”对接、“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空间站”建造,有力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大力实施系列商业航天工程项目;推进快舟系列固体火箭型谱化发展,实现商业发射常态化;成功发射虹云工程首星、行云工程双星并完成相关技术验证,为国家天基互联网、物联网星座等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拓展北斗应用为代表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应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中国航天科工在着力做强做优做大防务装备基业、加速形成航天产业差异化发展优势的同时,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项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智慧产业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应用需求,构建智慧系统平台,打造各类专业应用,助力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方位深度融合,为全球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移动方舱医院、生物检测站、应急救援装备大显神通,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端能源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管网机器人绽放异彩,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材料、增材制造、激光装备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力推动行业发展变革。

中国航天科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合作共赢理念,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在亚洲、非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实施一系列国际化经营项目,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智慧”、“航天方案”和“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科工秉承“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荣获中央企业“业绩优秀企业奖”、“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奖”。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承载着60多年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引,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聚焦航天防务主责主业,持续提升“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板块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国家重大战略引领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数字航天战略,为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砥砺奋进,为全面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航天科工大数据

“CASIC”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缩写,红色字母“A”变化为地球轨道的形象,既体现航天的行业特征,又寓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全体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红色寓意国家、奉献、人文感;蓝色代表科技、未来、时空感。

集团公司标志的背景部分为航天工业原有标志。

集团公司标志延续历史,放眼未来,寓意中国航天继往开来,走向世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是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现有总部,6个研究院,17个直属单位、全资或控股公司,500余户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组成;主要从事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板块,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连续10年列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2017年度列世界企业500强第35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6位。

航天科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为己任,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创新突破传统的技术途径、商业模式和管理习惯的局限,全力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大力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健康发展。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完成首次商业发射。此外,圆满完成历次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相关任务。

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航天科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承担“金穗、金卡、金盾”工程任务,并重点突破基于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难关,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开发各类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食药监、智慧财税、智慧安防、智慧征信、智慧地下空间等)公共平台,大力支撑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高功率激光器、系列重型装备与特种装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倾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其应用生态,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大力支持内部员工“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并广泛集聚社会双创企业和项目,努力打造分享型经济发展新生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嘱托,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持续创新力,朝着“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

点击量(840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国航天大数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集团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创造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两大里程碑为标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1家专业公司、12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研发和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内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2014年底,集团公司从业人员17.4万人,已培养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其中,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国家级专家9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00余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为核心的价值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  

点击量(461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