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黄冈联升中等专业学校

黄冈联升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联升中专”)是经黄冈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批准成立。学校位于黄州大道北79号,座落在黄州禹王古城遗址,直通黄冈长江大桥,与黄州轻轨西站紧邻。从学校到武汉火车站仅需28分钟,到黄州火车站仅需10分钟。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学校同时开设中职班和高考班两种模式教学班,学生既可以选择读中职,毕业后直接就业和创业;也可以选择读高考班,毕业后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成就“双证精英型”紧俏人才。

  联升中专创办以来,凭其严谨的办学精神、灵活的教学模式、良好的社会信誉,分别获得被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和党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被黄冈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评为黄州城区唯家“计算机技术培训信得过单位”;被湖北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工会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被市劳动局评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行动先进单位”;被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被黄州区阳光办评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单位”;被黄冈市委统战部评为"温暖工程示范基地”,并获得省委统战部及湖北中华职教社颁发的“温暖工程职业培训三等奖”;2007-2018年均被黄冈市教育局评为“平安校园”、“年检先进单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素有“龙江师范第一校”的美誉。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将原齐齐哈尔市幼儿师范学校、市教育学院和1947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名“萌芽学校”的克山师专部分资源融入,建成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教学严谨。学校秉承“敦品砺学、修身强技、求精务实、为人师表”校训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师德风尚,立德树人、立教报国,培养了近十万芊芊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守正提升、创新做强”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占地面积319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理实一体实习实训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大学生生活服务条件满足需求。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硕士以上教师占54%,副高级以上占41%,双师教师占88%,拥有一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六千人。共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师范类和非师类专业33个,其中,中央财政、教育部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承担国家、省市研究课题190项,是教育部幼儿教师国家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内唯一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承担国省两级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任务。

产教融合深入、校企合作广泛、协同育人成果丰硕。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应用、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旅游管理等专业,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实行校企合作,开办了省内唯一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办省内首家互联网产业学院,引进京东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互联网+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理实一体、“1+X”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师资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招生屡创新高,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就业率达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 %以上。2020年专升本率达到43.9%,列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高等院校。

学校肇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1956年创建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改称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丽江开设大学师专班,1984年在大学师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经115年的发展,学校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人,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现有直属附属中学2所、附属幼儿园1所,非直属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各1所。创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群等13个实训中心,共有12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有4个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44个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其中有2个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学校有专任教师505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405人、兼任教师折合数为100人,本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05人,占50.62%;具有正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3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3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占40.74%;“双师型”教师165人,占40.74%。学校重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发挥领军人才示范带头作用。现有云岭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名、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7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4个。

学校坚持“教学立校”。学校开设有48个专业,其中专科专业47个,合作开办本科专业1个现有学生8000余人。2010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1项指标中有19项“优秀”。2016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特色评估”,结论为“特色通过”。2016年以来建设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1项,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2016—2020年应届毕业生中,被本科高校录取的比例依次为15.48%、30.75%、51.09%、69.61%、71.35%。2016—2020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的奖项依次为60项、31项、98项、72项、116项。2016—2020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依次为99.81%、99.90%、97.50%、98.00%、98.62%。2016、2017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良好高校”和“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集体”。2016—2020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率平均为99.39%。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2016—2020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59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篇;出版学术著作62部,出版教材40部,获授权专利31项,申请专利42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共46项。现有科研平台10个,其中省级2个。为行业、产业、企业提供咨询报告133份。

学校坚持“制度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围绕学校《章程》的落实,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实施办法》《教代会实施办法》《理事会实施办法》等基本制度,推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保障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释”,从制度源头推进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监督。

学校坚持“文化塑校”。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把弘扬杰出校友张桂梅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把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重要抓手,系统推进文化建设。以红梅品格、红烛精神、红色基因、红旗飘扬“四红”为核心,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学习宣传的热潮。打造“禾雨”文化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标识和人文景观建设,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和精神气质。学校被评为“丽江市第二届文明校园”。

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服务丽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建校至今一直坚守师范教育传统,为滇西北培养了4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中小幼教师。充分发挥“丽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丽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职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研究,撰写咨询报告,先后培训丽江市中小幼教师3万人次。成立了“丽江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丽江市高校新型智库”“丽江文化旅游研究中心”“遗产旅游研究基地”,大力推进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承担旅游行业企业的培训任务,1992年以来,为滇西北区域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培养了5000余名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丽江有关旅游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重丽江乃至三江并流区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设立高山资源植物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建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利用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推进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促进地方民族团结和谐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新时代广泛传唱著名音乐教育家、学校优秀教师禾雨创编的民歌《北京有个金太阳》,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校园文化,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心向党。建立了以东巴艺术研究为特色的艺术学院,成立了滇西北艺术传承基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纳西学研究院,聚焦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市厅级以上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出版著作30部,出版2部东巴文化有关的规划教材。依托云南省高职院校示范实训基地项目,设立“民族文化宣讲实训室”,用中英文宣讲云南少数文民族文化,大力传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设立“丽江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江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校对口支援学校。与云南民族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本科生。与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共同设立丽江分院。与丽江民族中专、华坪职高、迪庆民专、大理财校、昭通财校5所中职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常年招收留学生、聘用外籍教师;与国外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教师访学、学生跨文化交流活动;与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举办“从东巴象形文字到当代”法国展。

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高业实、丽泽三江”校训,坚持“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遵循“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鹤岗市师范学校及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鹤岗财经学校,至今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坚持“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学校确立了 “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拓宽职业技术类专业,积极为地方开展技能培训”的办学思路。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图书馆藏书36万册。学校主校区现有教学楼二栋;艺体综合楼一座,内设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舞蹈房、琴房;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设有餐厅超市综合楼和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的公寓四栋。附属小学一所。 

学校教师队伍合理。现有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30人,副教授及副高职158人;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6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获曾宪梓基金奖2名,省级名师2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6名,省级领军人材梯队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领军人才1名、拔尖人才11名、优秀人才12名。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系、教育科学系、外语系、计算机技术系、数理与工程技术系、财务与经济管理系、体育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部8个系部。开设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历史教育、数学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等15个教师教育类专业,以及会计与审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煤化工生产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应用俄语等41个职业技术类专业。学校现有语文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省级教学团队,现当代文学、基础会计、综合俄语3门省级精品课程,学前教育、煤炭开采技术、语文教育、心理咨询、会计与审计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和煤炭开采技术2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招生范围辐射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1800人。 

学校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设了教师教育综合素质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煤矿开采技术实训中心、新闻采编实验室、财会电算化实验室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几年来,紧紧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和鹤岗市委确定的“8528”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先后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会计与审计、应用俄语等专业和鹤岗市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落地人才,自2005年以来,学校共为鹤岗市培养各类落地人才2000余人。 

学校以 “明德至善,务学至恒”为办学理念,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学术研究,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上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完成省(厅)教改课题9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30余部。教师在各类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60余项,学生参加省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50余项。毕业生专升本考取率,连续六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达到16.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2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26.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51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2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学校始终坚持合作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北大青鸟、北京科瑞尔思国际研发集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跨省市合作办学;与俄罗斯阿莱汉姆大学、日本富山国际大学、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建立了国际间校际友好关系。 

学校建立多个省内外就业基地。先后建立了北京、广州、东莞、杭州、苏州、常州、哈尔滨等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6%;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2.5%。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鹤岗市文明单位标兵。学校党委先后被鹤岗市委授予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自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六年在鹤岗市责任制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市。

我校最早的前身机构是始建于1958年的绵阳地区卫生学校和1960年的绵阳中医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2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原绵阳水利电力学校整体并入。

我校现占地面积800余亩,有附属医院13家、教学医院30家、省内外实习基地156个。有专任教师46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49人,硕、博士教师187人,高级职称15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和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教育名师1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专家库专家2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编写规划教材320余种。我校现有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涵盖医、护、药、康复等9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7个绵阳市优势特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为四川省内外培养出10余万名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彭丽媛教授在联合国第73届大会上推荐的“中国最美防痨人”孙仕丽、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成翼娟、英国中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袁炳胜等校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我校被列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二批“1+X证书制度”、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四川省“三全”育人试点单位、中国医学职教整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理事长单位、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本科教学点。现已与市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巴西、泰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友好学术交流等合作,立足教学科研手段助推绵阳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面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新机遇,校党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跳出校园抓教育、围绕民生办教育”的办校模式和“教学生成才,为发展服务,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德馨、博学、创新、奉献”的校训;走“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文化立校”的发展之路,加快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专业化医药人才,努力为参与西部教育强省和中国科技城建设、服务城乡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

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始建于1975年,是由国家大型餐饮公司开办,陕西省人社厅批准的西北“老字号”全日制烹饪专业技工院校。建校40余年来,常年开设中餐烹调、西餐烹饪、中式面点和西式烘焙等四大精品专业,拥有世界御厨杨贯一为代表的烹饪大师、专家教授、国家级评委及国际国内金奖获得者百余人任教。

       桃李旅游烹饪学院自建校以来,40多年来始终坚持 “重实践、启智慧、求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德育教育,在校内实行基本功训练达标制、开展各类技术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创新意识,使10万余名学生通过技能培养走上成才之路,成为餐饮行业的佼佼者,并连续多次代表陕西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比赛,获得7个一等奖、37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的佳绩,省市烹饪技能比赛更是获奖无数,被社会誉为“夺金大户”。   学院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餐饮业著名品牌院校”、“全国商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国餐饮业校企合作先进院校”“中国十大特色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办学单位”、“全国职工培训示范点”、“陕西省烹饪专业名牌院校”、“陕西省双十佳学校”、“西安市重点职业学校”等。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巍巍城墙,悠悠古韵,秦腔声声,雁塔夕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也以博大的文化胸襟建校、办学、治学,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

学校目前有东厅门、兴庆两个校区。东厅门校区位于柏树林以东,饮马池以西,苍松翠柏,绿荫环绕。兴庆校区毗邻古长安唐兴庆宫遗址兴庆宫公园,古朴典雅,风景宜人。

学校是碑林区唯一的公办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占地面积约68亩,学生800余人,教职工112人,开设有7个专业,其中中专学历专业7个,中高职五年制(3+2)连读大专专业4个。近年来,多次荣获省、市、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秉承“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铸专业品牌,创一流职校”的办学目标,紧密围绕“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育人定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对接,着力多元化培养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完善的办学条件与设施

学校两个校区均拥有完善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公寓楼、学生餐厅、体育馆、塑胶操场等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文化氛围浓厚,是格物、致知,增见识、学技能的理想园地。

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教学能手4人。近年来,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其中有8位教师在国家中职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二等奖。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认真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运动会、技能节、“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通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个层面,推进“三全育人”。 

广阔的就业空间与多渠道的升学途径

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中职技能大赛,成绩喜人。参赛学生共获国赛二等奖2人次,省赛一、二等奖20余人次,市赛一、二等奖30余人次。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好评纷至沓来,就业率100%,社会声誉持续向好。

学校始终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示范高职自主招生、“三校生”单独招生、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多种途径满足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愿望。高职录取率达100%,本科录取率稳步提升,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