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 注册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大气所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地球大气中和大气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过程的新规律;提供天气、气候和环境监测、预测和调控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造就本领域的一流人才;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大气所作为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家队,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大气科学研究基地为目标,坚持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立足于大气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探索国际科学前沿,支撑气象、海洋、环保、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等领域的发展,积极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变化及其预测机理研究、东亚季风气候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气候预测、中层大气过程与大气遥感研究、高影响天气的物理、动力及可预报性研究、全球及区域气候环境变化集成研究与有序适应。

  大气所现有在职职工515人。其中,科研人员约占80%,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国家人才计划若干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

  大气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和硕士学位培养点以及农业资源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其中大气科学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荣获第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荣获A+。现有在学研究生539人,其中博士生327人、硕士生212人。设有大气和海洋科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109人。

  大气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理论和模型重点实验室(筹);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包括: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低层大气探测部。此外,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挂靠在大气所。

  大气所还设有分支机构淮南研究院,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以及6个所级野外观测台站(香河站、兴隆站、通榆站、淮南站、敦煌站、羊八井站)等。目前研究所形成了以地球气候系统数值模拟平台、野外台站综合观测平台、专业大气探测实验技术平台为主体的科技支撑体系。代表性的仪器设备包括:SGI F4200、曙光、惠普、浪潮等4套高性能计算集群、MST雷达、325米气象观测铁塔、风廓线雷达、高分辨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等。牵头研制成功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可实现对大气、海洋、陆面、植被、生态等地球过程的仿真研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落地北京怀柔科学城,正在建设当中。

  大气所共荣获各类成果奖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奖140余项。叶笃正和曾庆存两位先生均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11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陈嘉庚奖,先后2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大气所保持与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国防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等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发挥研究所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进学科进步和人才建设;与气象、环保、海洋、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国防等业务部门开展科技合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大气所致力于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间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学家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德国埃文·薛定谔奖、韩国环境部部长奖等国际奖项。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建设,目前共有43个国际组织任职,80个国际期刊任职。挂靠大气所的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主要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CNC-IUGG)、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MAS)、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

  大气所主办的刊物有:《大气科学》(中文版)、《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SCI收录)、《气候与环境研究》(中文版)、《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大气所。

【广

详情】

拓展阅读

问答
贴吧
评价
新闻资讯:
产品与服务:
知识百科:
问答:
贴吧:
图片:
评价:
话题:
研究所大数据科研大数据研究所黄页 朝阳区大数据 朝阳区研究所大全北京研究所大全

有偿反馈 , 有奖互动!

注册成会员,发布赚现钱

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见,建议,投诉,咨询,表达…

无需注册(会员请登录 提问 点评 发帖 图片

主题:

描述:

验证码:

【广告

详情】

【广告

详情】

您可能还需要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