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研究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水产科学研究院大数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水产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院最早的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之后陆续按照海区、流域和专业布局建立了其他研究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院。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渔业大发展,我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布局合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水产科学研究机构,成为我国渔业科研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全院现有海区研究所3个、流域研究所4个、专业研究所2个、增殖实验站4个及院部共14个单位,与地方共建了5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的12个省、市。院部设在北京,设有13个职能处室和5个研究中心。截至2016年末,全院在职职工2833人。科技人员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0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2名,院首席科学家28人,研究生导师395人,已基本形成了由院士、国家级专家、部级专家、院首席科学家以及中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 。

全院共有国家实验室1个(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参考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院重点实验室14个、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2个、部级质量检测中心8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7个、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6个。拥有国际水产培训中心2个,科研实验及中试基地37个,拥有“北斗号”和“南锋号”2艘千吨级海洋科学调查船。

全院研究重点为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遗传育种、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工程与装备、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等十大领域。

长期以来,全院科技工作者攻克了渔业发展中的一系列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一大批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成果。建院以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800多项,有70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奖58项,全院以占全国水产科研单位20%左右的科技人员,获国家和农业部奖的成果数量占全国水产行业的50%以上。

全院已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000多名高级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机院大数据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名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简称“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新城新区开发运营顾问。自2008年始,转型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是国内比较早提出和践行“地区经济规划运营全链咨询服务”的机构之一。目前在北京、上海、长春、伊犁、成都、长沙、厦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建立了一支以部委专家、院士、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为外部顾问,战略型、实操型专家为内部骨干,硕士博士为内部主力的技术队伍。秉承“诚为本、贤为上、合维之”院训,中机院致力打造成为:B2B市场研究业第一品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行业领导者,区域产业托管的先行者。

主要服务对象

  中机院主要服务于两类客群并为之提供增值服务。
   一方面,为政府及产业地产商提供规划全链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投资环境优化、招商策划及项目包装、重大项目可研及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投融资项目对接、政策资金对接等。是多个地方政府、多家知名地产商及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为大中型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基于市场研究的解决方案,包括:选址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及实施策略、战略咨询、新产品和产品线规划、IPO上市顾问、供应商发展及销售业绩提升策略等,是多家五百强公司的信息供应商,目前每年出品300余份报告。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京科研院大数据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属唯一的大型多学科高水平科研机构,以服务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己任,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服务兴院”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务发展定位,努力成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4年,北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中诞生。经过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的努力奋斗,北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27家院属单位,涵盖城市安全与治理、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高精尖”技术与产业、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智库、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播等六大重点领域的科研机构。

北科院紧紧围绕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工程、人才发展工程、科技条件建设工程。构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分析测试创新平台、以工业云为核心的计算信息服务平台、以出版物为核心的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北科院特点、服务首都创新发展的新型科技智库,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发挥作用;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领先优势;坚持科研与产业发展并重,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承以人为本,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聚集,培养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坚持开放办院,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构建了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放眼未来,北科院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驰而不息深化改革,推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建立“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学术团队”的运行模式。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把科技创新的丰富成果转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力量。以建成“北京有地位、中国有特色、世界有影响”的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愿景,到2035年成为国际知名、有鲜明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的现代科研机构;到2050年成为若干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国际一流的现代科研机构。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城院大数据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CCDA简称中城院)是我国政策咨询、城市研究、规划设计、城乡建设领域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中城院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窗口机构,多年来一直专注城镇化研究,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并肩负着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为城市运营提供规划、咨询服务的双重任务。作为我国科研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转型后的中城院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多方面引领学界,始终致力于创建我国城乡发展领域的国家智库。

2014年,中城院作为发起单位参与发起了中国城镇化促进会(CUPC),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专门开展城镇化研究,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家级智库。2015年我院牵头成立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专业委员会和特色小镇专业委员会。

中城院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的国家智库,成立于2009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出任。

秉持“科学立身、创新立本”的创院原则,中城院承担着中国城乡发展领域大量的即时性、前瞻性课题(项目)研究任务,为国家决策和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为城镇化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中城院与国家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UCI(城市中国计划)等智库和国内外著名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紧密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区域规划、城乡统筹、城市更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资源城市转型、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及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为城乡规划事业发展、科学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城乡发展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城院现有员工近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科技人员50人),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人才荟萃、实力雄厚的城乡发展和带路投资领域的科技队伍;具有城市规划编制甲级、土地规划乙级、建筑工程设计综合甲级、旅游规划设计乙级等国家级资质;目前业务已广泛覆盖了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咨询的所有专业领域,以及建筑设计、工程咨询,重大项目的预可研、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和PPP项目投资等;承担的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并已涉足国外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领域。中城院设有国合规划院、区域空间规划院、规划设计院、城乡建设研究院、乡村与文旅规划设计院、特色小镇研究院、规划发展部、战略咨询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在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西北等地域均设有一级分支机构。

中城院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致力创建我国城乡发展领域的国家智库。坚持深化改革、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面向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引领学界,推动城乡规划事业发展,全力提供开放性科研和市场服务,期待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道,助力城乡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铁科院大数据

铁科院始建于1950年,是我国铁路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铁道部《关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转制方案的批复》(铁政法函[2000]461号)要求,2000年开始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咨询监理、检测认证、人才培养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科技型企业。

铁科院下设17个单位,包括机车车辆研究所、铁道建筑研究所、通信信号研究所、运输及经济研究所、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铁路节能环保技术中心、铁路卫生技术中心)、标准计量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铁道技术研修学院(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研究设计院、后勤服务中心、嘉苑饭店。院属全资公司32个、控股公司7个。

铁科院现有职工5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193人,现任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22名。

铁科院拥有亚洲唯一的国家环行铁道试验基地,以及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和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等5个国家级实验室,装备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个,实验装备6991台套。

铁科院是国内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为“交通运输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7个,博士生导师91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我国首批20家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铁科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等设计、咨询、评价资质8个,所属主要实验室均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及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计量认证(CMA)。铁科院现为国际铁路联盟(UIC)会员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的中国技术对口单位,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了长期联系。

建院60余年来,铁科院立足铁路运输主战场,围绕铁路建设及运输生产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取得了33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825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76项,省、部级科技奖649项,为推动中国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铁科院坚持“行业服务为立院之本、成果转化为兴院之策”建院方针,不断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行业技术服务力度,在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维护、装备现代化、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安全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高质量完成了京沪、武广、京津等中国所有已开通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工作,在运输组织、技术标准、信息咨询、质检认证、基础检测、节能环保、技术培训等方面为铁路行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转化步伐,建设了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节能环保4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以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节能环保、信息化、咨询监理、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核心支柱产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服务中国铁路发展的同时,铁科院始终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依托多年来积累的铁路技术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承担了大量城轨交通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装备国产化、工程咨询监理、试验检验、产品认证和人才培训等任务,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铁科院将围绕中国铁路建设运营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推动中国铁路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石科院大数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

多年来,石科院在技术创新方面既重视与企业和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市场拉动的作用,又十分重视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累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经验,发挥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目前,石科院拥有从原油评价到各项炼油工艺技术及催化剂开发,直到石油产品研制和评价的全炼油厂成套技术的开发实力和研发优势。科研业务领域包括:炼油技术、化工技术、材料技术、产品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智能化技术、公用技术等。

石科院下设20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为1136人,各类技术人员100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石化首席专家1人、高级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人,正高级工程师121人,高级技术人员547人;博士353人,硕士328人。拥有近千套中小型炼油和石油化工试验装置及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涉及炼油工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添加剂以及油品应用研究等领域。

石科院有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重(劣)质油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分子炼油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石科院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石科院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经过64年的建设和发展,石科院已经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齐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研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截止2019年底,共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979项,国家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累计申请国内专利9100件,获授权6187件;申请国外专利1372件,获授权816件;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8项、银奖1项、优秀奖19项。2019年,石科院申请国内专利706件,获授权533件;申请国外专利96件,获授权56件。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科研院所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科院均研发出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喷气战斗机专用航空燃料生产技术和常规武器、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特种润滑剂,解决国防工业研制“两弹一机”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与开发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被誉为中国炼油史上的“五朵金花”,是实现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标志;同一时期研制的航空燃料和特种润滑油、脂,解决了当时国防工业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半再生催化重整工艺和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保持了炼油技术的发展势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USY分子筛和REHY分子筛、RN-1加氢精制催化剂、铂铼重整催化剂系列、SKI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全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针状焦生产技术、高功率坦克发动机油等,总体技术接近世界水平,开始形成石科院的优势技术领域,为中国现代炼油工业技术、催化剂基本实现自给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其中:DCC技术获得1995年度唯一的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实现了我国炼油技术的出口;开发了新型ZRP分子筛、重油加工组合工艺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新型溶剂芳烃抽提技术,以及用于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导弹、卫星、舰艇和水陆装甲车等的特种润滑油、脂等,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技术和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陆续进入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清洁油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挑战,石科院科学地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清洁汽、柴油生产,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含硫、含酸和重质、劣质原油加工等方面,成功地开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支撑了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时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其中: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GOR系列催化剂、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MIP技术、生产清洁汽油并增产丙烯CGP技术等在炼油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符合中国炼油装置特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使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在重大挑战面前,以较少投资、较低成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汽油质量升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石科院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庆70周年大阅兵特种油品保供受到阅兵联合指挥部嘉奖,国内首套浆态床蒽醌法双氧水成套技术工业装置建成投产,硫酸烷基化技术开始工业推广,自主配方内燃机油研制实现与国际最新技术同步,自主制定的第三项ASTM国际组织标准正式发布,成功制备高效电极催化剂,装配出8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初具雏形,建成中国石化首个FCV氢源品质检测实验室。各方面工作协调推进,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石科院将紧紧围绕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中国石化“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新兴、差异特色、绿色低碳、支撑一流”的科技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院,为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