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研究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中机院大数据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名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简称“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新城新区开发运营顾问。自2008年始,转型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是国内比较早提出和践行“地区经济规划运营全链咨询服务”的机构之一。目前在北京、上海、长春、伊犁、成都、长沙、厦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建立了一支以部委专家、院士、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为外部顾问,战略型、实操型专家为内部骨干,硕士博士为内部主力的技术队伍。秉承“诚为本、贤为上、合维之”院训,中机院致力打造成为:B2B市场研究业第一品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行业领导者,区域产业托管的先行者。

主要服务对象

  中机院主要服务于两类客群并为之提供增值服务。
   一方面,为政府及产业地产商提供规划全链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投资环境优化、招商策划及项目包装、重大项目可研及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投融资项目对接、政策资金对接等。是多个地方政府、多家知名地产商及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为大中型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基于市场研究的解决方案,包括:选址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及实施策略、战略咨询、新产品和产品线规划、IPO上市顾问、供应商发展及销售业绩提升策略等,是多家五百强公司的信息供应商,目前每年出品300余份报告。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京科研院大数据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属唯一的大型多学科高水平科研机构,以服务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己任,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服务兴院”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务发展定位,努力成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4年,北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中诞生。经过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的努力奋斗,北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27家院属单位,涵盖城市安全与治理、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高精尖”技术与产业、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智库、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播等六大重点领域的科研机构。

北科院紧紧围绕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工程、人才发展工程、科技条件建设工程。构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分析测试创新平台、以工业云为核心的计算信息服务平台、以出版物为核心的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北科院特点、服务首都创新发展的新型科技智库,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发挥作用;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领先优势;坚持科研与产业发展并重,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承以人为本,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聚集,培养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坚持开放办院,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构建了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放眼未来,北科院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驰而不息深化改革,推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建立“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学术团队”的运行模式。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把科技创新的丰富成果转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力量。以建成“北京有地位、中国有特色、世界有影响”的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愿景,到2035年成为国际知名、有鲜明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的现代科研机构;到2050年成为若干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国际一流的现代科研机构。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铁科院大数据

铁科院始建于1950年,是我国铁路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铁道部《关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转制方案的批复》(铁政法函[2000]461号)要求,2000年开始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咨询监理、检测认证、人才培养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科技型企业。

铁科院下设17个单位,包括机车车辆研究所、铁道建筑研究所、通信信号研究所、运输及经济研究所、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铁路节能环保技术中心、铁路卫生技术中心)、标准计量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铁道技术研修学院(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研究设计院、后勤服务中心、嘉苑饭店。院属全资公司32个、控股公司7个。

铁科院现有职工5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193人,现任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22名。

铁科院拥有亚洲唯一的国家环行铁道试验基地,以及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和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等5个国家级实验室,装备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个,实验装备6991台套。

铁科院是国内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为“交通运输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7个,博士生导师91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我国首批20家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铁科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等设计、咨询、评价资质8个,所属主要实验室均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及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计量认证(CMA)。铁科院现为国际铁路联盟(UIC)会员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的中国技术对口单位,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了长期联系。

建院60余年来,铁科院立足铁路运输主战场,围绕铁路建设及运输生产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取得了33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825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76项,省、部级科技奖649项,为推动中国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铁科院坚持“行业服务为立院之本、成果转化为兴院之策”建院方针,不断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行业技术服务力度,在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维护、装备现代化、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安全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高质量完成了京沪、武广、京津等中国所有已开通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工作,在运输组织、技术标准、信息咨询、质检认证、基础检测、节能环保、技术培训等方面为铁路行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转化步伐,建设了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节能环保4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以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节能环保、信息化、咨询监理、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核心支柱产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服务中国铁路发展的同时,铁科院始终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依托多年来积累的铁路技术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承担了大量城轨交通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装备国产化、工程咨询监理、试验检验、产品认证和人才培训等任务,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铁科院将围绕中国铁路建设运营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推动中国铁路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石科院大数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

多年来,石科院在技术创新方面既重视与企业和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市场拉动的作用,又十分重视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累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经验,发挥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目前,石科院拥有从原油评价到各项炼油工艺技术及催化剂开发,直到石油产品研制和评价的全炼油厂成套技术的开发实力和研发优势。科研业务领域包括:炼油技术、化工技术、材料技术、产品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智能化技术、公用技术等。

石科院下设20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为1136人,各类技术人员100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石化首席专家1人、高级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人,正高级工程师121人,高级技术人员547人;博士353人,硕士328人。拥有近千套中小型炼油和石油化工试验装置及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涉及炼油工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添加剂以及油品应用研究等领域。

石科院有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重(劣)质油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分子炼油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石科院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石科院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经过64年的建设和发展,石科院已经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齐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研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截止2019年底,共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979项,国家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累计申请国内专利9100件,获授权6187件;申请国外专利1372件,获授权816件;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8项、银奖1项、优秀奖19项。2019年,石科院申请国内专利706件,获授权533件;申请国外专利96件,获授权56件。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科研院所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科院均研发出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喷气战斗机专用航空燃料生产技术和常规武器、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特种润滑剂,解决国防工业研制“两弹一机”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与开发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被誉为中国炼油史上的“五朵金花”,是实现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标志;同一时期研制的航空燃料和特种润滑油、脂,解决了当时国防工业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半再生催化重整工艺和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保持了炼油技术的发展势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USY分子筛和REHY分子筛、RN-1加氢精制催化剂、铂铼重整催化剂系列、SKI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全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针状焦生产技术、高功率坦克发动机油等,总体技术接近世界水平,开始形成石科院的优势技术领域,为中国现代炼油工业技术、催化剂基本实现自给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其中:DCC技术获得1995年度唯一的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实现了我国炼油技术的出口;开发了新型ZRP分子筛、重油加工组合工艺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新型溶剂芳烃抽提技术,以及用于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导弹、卫星、舰艇和水陆装甲车等的特种润滑油、脂等,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技术和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陆续进入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清洁油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挑战,石科院科学地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清洁汽、柴油生产,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含硫、含酸和重质、劣质原油加工等方面,成功地开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支撑了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时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其中: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GOR系列催化剂、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MIP技术、生产清洁汽油并增产丙烯CGP技术等在炼油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符合中国炼油装置特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使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在重大挑战面前,以较少投资、较低成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汽油质量升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石科院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庆70周年大阅兵特种油品保供受到阅兵联合指挥部嘉奖,国内首套浆态床蒽醌法双氧水成套技术工业装置建成投产,硫酸烷基化技术开始工业推广,自主配方内燃机油研制实现与国际最新技术同步,自主制定的第三项ASTM国际组织标准正式发布,成功制备高效电极催化剂,装配出8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平台初具雏形,建成中国石化首个FCV氢源品质检测实验室。各方面工作协调推进,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石科院将紧紧围绕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中国石化“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新兴、差异特色、绿色低碳、支撑一流”的科技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院,为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建于1952年)、应用数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系统科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建于1995年)等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

研究院是一个综合性的国立学术研究机构,覆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是: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面向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出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造就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杰出人才。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内,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中心、培养和造就高级研究人才的著名中心、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关问题研究和咨询的重要中心。

目前,数学院除了下属的四个研究所以外,还有五个中心,分别为中科院数学科学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华罗庚数学科学中心、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此外,还有中科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等。2000年以来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际需求又先后成立了13个交叉研究中心,分别是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动力系统研究中心、图论组合网络研究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中心、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优化与应用研究中心、质量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数论与几何研究中心、随机分析研究中心、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研究中心和调和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中心。 

六十余年来,研究院荟萃了我国一大批著名数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四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为我国数学和系统科学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数学院历年来获得科技重要奖励500余项,包括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数学奖,2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50余项国际学术奖励和荣誉。不少重要的应用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和实际部门的充分肯定,显示了数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作用。另外,研究院还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研究院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现有职工307人,其中科研人员22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数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有15个硕士点、12个博士点(二级学科),至今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3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07名,博士研究生1909名),博士后650余名。研究院下属的四个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被批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首批国家批准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      

研究院贯彻"开放、流动、联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每年接待300余位国内外访问学者,与国内外学术机构有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研究院拥有全国馆藏最为丰富的数学专业图书馆,订有大量国外期刊,藏书逾25万册。研究院有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包括万亿次机群(联想深腾1800)和超级计算服务器,带有多种大型数学软件包。  

挂靠在研究院的全国一级学会有中国数学会、中国运筹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研究院主办18种国内著名学术刊物: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系统科学与数学(中文版)、系统科学与复杂性(英文版)、计算数学(中、英文版)等。  

“数系天地,勤笃求真”是研究院的理念。数学与系统科学来源于自然和实践,同时又服务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界的奥秘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是理解天地间万物的工具和基础。勤奋、踏实、执著是治学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作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工作者,应当勤思笃行,具有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为了探索和追求科学真理,应当具有敢于挑战困难、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心;具有不怕失败、不怕非议、不怕磨难的科学精神;具有理论“顶天”、应用“立地”的奋斗目标。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成立的研究机构。

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张钹院士担任新研究院的院长。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科,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发展历史

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

组织结构

张钹院士担任新研究院的院长。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担任。 

主要职责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优势学科,以未来人工智能的原创性基础理论为发力点,力求在探究智能本质的基础上,产生人工能基础理论和关健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着力打造具有清华特色影响力的基础性、源头性的新高地,积极推进大跨度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大范围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融合。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