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大学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山东省科学院大数据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办学条件

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8亿元,图书馆藏书262万册,电子图书47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40人。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8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8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人才培养

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0余项,国家级奖励54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2378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全面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近5年,与40多个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科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基辅学院和国际化示范学院,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亚太体育总会共建世界体育大学部分学院,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设有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40余个,有多个高水平专业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60余项,国家、地方引智项目240余项;目前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300人左右,长期驻校(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有 3 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获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发展目标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山东科技大学大数据

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6亿元。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2个,科研单位5个,教辅单位5个,独立学院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有93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工程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个。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6100余人,研究生9040余人。有教职工3170余人,其中教授297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0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工程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2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3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4个、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1个。

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特色专业、综合改造试点专业8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8个,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10门,教学成果奖5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学团队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品牌特色专业18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一流课程32门,精品课程58门,教学成果奖95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学团队8个,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7项,省部级项目89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5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32项。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在校外籍专家教师每年近百人。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余人。

面向未来,学校全体师生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发扬“坚韧不拔、发奋图强”的科大精神,弘扬“爱校奉献、敬业实干”的科大传统,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烟台大学大数据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成立于2003年,为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综合类高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生一万二千余人。2005年1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4月,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6月,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等,专家组对学院建设发展给予了肯定和好评。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工作奖”。

学院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育人、治学的理想场所。校园紧邻烟台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630亩,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建有中型体育场和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4万余平方米。

学院以全日制普通本科为主,面向全国统一招生。设有中文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经济系、会计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开设法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6个本科专业,文秘、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财务管理等13个专科专业。

学院发挥紧邻烟台大学校本部的优势,充分依托母体学校优质办学资源。现有教师686人。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48.2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92.4%,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实行全面学分制,注重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职业课程嵌入、实践基地、学科竞赛、校内和社会实践来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秉承“博文约礼,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具有不同潜力、不同志向和不同能力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学院在强化实践教学主体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搭建有效平台。通过组织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同学们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实施“一生多证”等举措提高同学们的职业能力;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助理聘任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举办就业创业培训和实践提高同学们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通过开放式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等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8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获得接收留学生资格,2010年3月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提高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近五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972名学子考上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其中2015年考取研究生170人;有657名学子通过专升本考试,成功升入本科深造,学院升本比率高达20%;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奖项465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02项、优秀奖4项,省级特等奖6项、一等奖60项、二等奖103项、三等奖96项、优胜奖1项、优秀奖17项。 学院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攀升,达到50%;学院每年都有五十余名优秀学子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有千余名同学获得内审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等各种资格证书。

风劲正扬帆,海阔任远行。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宏观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院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山东大学大数据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759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822人,研究生17984人,留学生3407人。学校汇聚了一批人才,共有教授1082人,博士生导师897人。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迎来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上下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动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山东建大大数据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会——泉城济南。

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本科办学。60多年来,学校扎根齐鲁大地,秉承“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和“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凝练特色、培植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

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98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198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并被10大数据库收录。

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和4个研究(设计)院,6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类别,64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0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7人,高级岗位人员998人,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876人。学校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4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28个。

学校ESI工程学学科位列全球前1%,拥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1个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要科研创新平台29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7个。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新工科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奖1项。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3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项、课题3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59项,其中,省重大项目6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195项;荣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励35项(其中一等奖6项),国家奖励办社会力量设奖奖项28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33件;SCI、SSCI、A&HCI、EI收录论文3377篇,国内期刊发表论文4411篇。2020年,全校科技活动经费达到2.25亿元,签订技术转化合同14个,转化专利20件,出版专著、编制标准规范62部。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古建筑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在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承载着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重任。

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学校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产学研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开启了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和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学校着力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和文化体育活动,近五年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300余项。学校棒球队荣获2016年、2017年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冠军。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校际关系。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高校在土木建筑领域举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30多个学生出国交流学习、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土木工程、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

学校重视文化建设,诸子先贤景观与建筑文化长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建有建筑平移技术展馆、地图地契展馆、山东民居展馆、铁路建筑展馆等特色建筑博物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绿色生态校园案例,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建筑科普教育基地,被列入山东省系列博物馆规划。

抢抓新机遇,奋进新时代。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向着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奋进,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山东财大大数据

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特色鲜明,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于2011年7月4日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姜春云、王丙乾、陈至立等题词祝贺。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文革”期间,山东财经学院中断办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1986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是财政部直属六所高校之一。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2年8月23日,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12月,学校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我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我省内涵提升和名校建设工程第一所重点支持的高校。2017年12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发展目标和“坚定一流目标,贯穿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实施四大战略”的1234发展思路。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各类实验室150多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246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0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4亿元。图书馆藏书283.6万册,电子图书967.8万册,数据库362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24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2000余人。拥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总数的63.46%;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7个,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3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两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B+,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成为有两个以上B+学科的三所省属高校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高校前10名。2019年8月,应用经济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行列;2020年3月,工程学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

师资队伍

学校具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35人,其中教授254人、副教授62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89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8人,“泰山学者”工程人选1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6人,全国优秀教师16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1人,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74人。

人才培养

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顺利通过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省本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拥有免试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学校成立荣誉学院,实行荣誉学位制度,设有拔尖人才、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在2020年10月30日教育部公示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学校12门课程入选,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在近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部级以上4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英语竞赛中屡获嘉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3项全国金奖,以团体总分第19名的优异成绩获得本次“创青春”全国优胜杯并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2018—2019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2019年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省内唯一1项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人文社科类高校第三位。与历下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园获评2016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荣获“世界大学生五球锦标赛”排球冠军(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三连冠(2008—2011年)、全国学生运动会男子排球两届冠军(2012年、2017年)。我校毕业生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高度评价,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9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教育部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54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53项;被SCI、EI、ISTP和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569篇;获得科研经费共计8014.55万元。参与共建“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会计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1个。共承担建设33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学校主办《经济与管理评论》和《山东财经大学学报》两种学术期刊,其中《经济与管理评论》入选2017-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8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获准立项2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财经类高校第2位,省属高校首位。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获准立项22项,位列省属高校第2位,同年学校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获准立项23项,其中获批两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实现了学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的突破。

国内外合作交流

学校是“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合作院校,北京洪堡论坛—齐鲁论坛主办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评审合作单位,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创始成员高校之一,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大陆12所高校之一。现已与美国等2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并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福特汉姆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埃塞克斯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台湾地区铭传大学、世新大学等国(境)外大学合作40余个海外访学项目,每年选派数百名学生赴海外访学或本科生攻读研究生项目,实施本科、研究生双学位教育。同时,学校还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学历高校,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与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为财政部、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税务局等单位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临沂大学大数据

临沂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临沂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学校前身是1941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支持建设的抗大式学校,后多次迁徙合并,校名几度更迭,历经滨海建国学院、临沂第一师范、临沂教师进修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成立临沂大学医学院。建校80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临大特质,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熔铸形成了浓厚红色基因和鲜明办学特色,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学校是沂蒙革命老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占地约6000亩,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校舍面积114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6亿元,馆藏纸质文献492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0个,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1年,学校综合实力居中国大学排行榜253位,居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排名1863位。

设有24个学院、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5个直属机构。在招79个本科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2个工程类专业和2个师范专业通过认证。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25项、高校思政教改项目4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获得省级以上讲课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7项;获得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5项;获得深化高考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优秀成果奖1项。获评省级优秀教材1部。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设有4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有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在沂蒙文化、教师教育、肿瘤诊疗、智慧物流、资源环境与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在《Nature》《Science》发表中生代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研究论文5篇,“自然指数”曾两度跃居全国高校前十。

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30800余人、国际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2694人,其中专任教师20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750余人。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54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7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第五批齐鲁文化英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辽宁省首届十百千高端引进人才入选1人,天山学者1人,楚天学者1人。有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有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243人。获批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现有省部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组建团队30个,建有山东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室和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牢固树立校地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打造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临沂市主导产业,集中打造12个应用型专业(群),获批5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与市委市政府联合推进城校融合发展,参与临沂市“才聚沂蒙”行动,校地联合成立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山东沂蒙文化研究院等10余个应用型协同性研究院所,校地联合成立全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成立校院两级理事会,理事单位达到1500余家。

强化开放办学,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是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山东)国际教育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在几内亚与科纳克里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彰显革命老区大学办学优势,获批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承办全国高校党建组织员、山东省“第一书记”和全省大学生选调生等培训工作,发起成立“三山一坡”高校联盟,“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进行了重头报道。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按照“一二三五六”的总体思路,即树立“一个奋斗目标”,遵循“两高两有”工作方针,实施“三大办学战略”,采取“五大行动”和推进“五大工程”,坚持“六大原则”和实现“六个转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区域一流、省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