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大数据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密码保密和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学院创建于1947年8月,前身为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7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发展时期。2003年,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1年,学院独立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2017年,学院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18年,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先后题词勉励或对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江泽民同志还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王刚、栗战书、丁薛祥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多次亲临学院视察工作。

学院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秉持“忠诚、笃学、严谨、守纪”的校训,坚持政治立院、特色强院、人才兴院、依规治院,着力培养政治忠诚、学业扎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合格人才,努力建设“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国内知名高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现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密码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密码保密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下设8个本科专业: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保密管理和行政管理。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研究生。

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7.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达55.3%。先后有2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建校70多年来,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一批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应急演练中心大数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应急演练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唯一的教育培训机构,是药监系统唯一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唯一的国家级药品安全应急演练中心。学院位于北京市西站南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整洁。建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能够同时容纳在院学员200人。

多年来,学院秉持“研学惟实,修德至臻”的院训,坚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助力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使命,砥砺前行、拼搏发展,以教育培训为主业,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努力为提升监管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学院围绕监管能力提升及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监管人员培训;围绕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围绕监管科学研究重点,积极开展药品监管政策理论及教育科学研究;围绕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应急能力培训,组织、指导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领域应急演练。同时,学院不断完善涵盖学科、课程、教材及师资队伍体系的教学体系建设,教育培训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1年人社部批准在学院设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015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第二届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院

——2019年学院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成立“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卓越中心”

——2020年学院获批成为北京市首批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机构之一

作为国家级教育培训机构,学院构建了集专家讲座、基地实训、情景模拟等多形式的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体系,年均举办各类面授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学员6.6万余人次;监管干部网络学院能够满足40万人注册,4万人同时在线访问和2.4万人同时在线听课。学院率先设计研发我国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化妆品职业化检查员培训体系,并编写配套教材;与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研究生学历教育;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领域应急管理规划、预案及法规制修订工作,承担国家级安全示范演练;承担科技部国家级重点项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决策保障系统研究”,为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提供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案;承办的“全国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成为相关领域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美国药品检查员网络培训课程,供国内检查员学习借鉴。

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家药监局中心任务和监管事业发展,以“最优质的师资、最急需的课程、最规范的管理”为全系统和行业提供高品质的监管能力教育培训服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外交学院大数据

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简称“外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

截至2017年9月,外交学院有展览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面积 35.2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182.01万册;设有9个教学单位,13个本科专业;有29个研究中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3个;教职工总数440人;学生总数2244人,其中本科生1369人,硕士生673人, 博士生95人 ,留学生167人。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清华机械工程学院大数据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渊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目前包含“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车辆与运载学院”、“工业工程系”以及“基础工业训练中心”6个部门。目前,学院在职教职员工551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教授145人,副教授18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33人。在校学生共计3717人,其中本科生1967人,硕士研究生1010人,博士研究生740人。

学院拥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国家一级学科,包含材料加工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1个国家二级学科;以及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摩擦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汽车安全与节能”等 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9个。学院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形成了“能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纳制造与微系统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成形制造模拟仿真创新”等学院四大集成创新平台,具有鲜明的大机械学科特色。

学院立足于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973、863及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科技任务,形成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机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成功研制出国内首颗微小卫星与纳型卫星,并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2009年设计完成的3万6千吨大口径钢管挤压机为同类型装备世界之最。2007-2011年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26项,全院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7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48篇。

学院共设有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热能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每年招生17个班级,学生500余名。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为目标,构建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开展宽口径专业教育;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课外科技活动、专题训练、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学院拥有国家教学名师2名,建设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承担全校机械类主要平台课与基础课的教学工作。现有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1门校级精品课程。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秉承“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造“研究型 、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机械工程领域卓越领军人才。学院各系已形成195人规模的博士生导师队伍,每年招收47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院从全院角度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巩固和完善教学平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机制,规范专业课、课程组以及教学实验室建设。对于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研究生,分别进行基础研究培养、交叉领域研究培养、面向重大工程培养等分类指导。近5年来,共有2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位博士生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

学院各系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毕业本科生2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250余人、博士研究生1760余人,多数毕业生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学院与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关系;每年定期派出2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进行短期以及半年至两年的交流和联合双学位培养。同时,与美国Forst Wheeler公司、利宝互助保险集团、摩托罗拉公司、GM公司、卡特彼勒公司、英国石油公司、Rolls-Royce航空发动机公司、ABB公司、日本三菱、东芝、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Stain公司、EDF公司、IHI公司等世界著名公司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国际产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京航大化学学院 大数据

2008年6月27号,成立化学与环境学院,由原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应用化学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组建而成。由于学科发展需要,2016年,学校正式批准环境工程专业分出,与空天专业组合新建空间与环境学院,并在2017年3月11日,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名为化学学院。

学院发展目标明确。化学学院以“建设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国际一流化学学院”为目标,以“加强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为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从事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院旨在建立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化学学科,通过瞄准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已有基础,以纳米科学与仿生科学为牵引,搭建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平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结合,拓展学科研究方向和领域,按照学院科研发展规划,围绕仿生轻质高强复合材料、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仿生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方向建设科研团队,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拥有以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Alan Heeger教授、知名专家陈征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江雷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郭林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杨世和等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员工70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青年长江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9人。85%的教师具有国际化经历。

学院研究成果卓著。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以NASA为参照系,以仿生科学、绿色化学、纳米科学为核心,以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主线,凝练形成了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仿生智能界面化学、纳米材料科学、能源材料化学与器件和环境生物技术等优势研究方向。2010年发表北航首篇Nature文章,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Environ. Sci. & Tech.等化学、材料和环境学科顶尖期刊上发表系列原创性成果,并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00余项,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

学院平台建设突出。与Alan Heeger教授共建HEEGER北京研究院,拥有“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仿生能源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世行贷款建设的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工信部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化学学院下设三个系和两个中心: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仿生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分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微纳米技术博士点。主要培养化学、化工和分子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每年招收本科生60余名,硕士生60余名(包括硕博连读),博士生30余名,以及留学生3-5名。学院独特的发展理念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学生创造了优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为航空航天及其他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2017年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攻读研究生比例高达79%。

化学学院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北航基础科研实力,扩大学科覆盖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好的为航空航天事业及北航学科快速发展服务。本学院将力争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与人才梯队,在教学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数据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专业。1958年12月,在物理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1978年,在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系计算机专业基础上组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85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等校内十个系(所)联合组建了信息科学中心;同年,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满足未来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3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并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干;全日制学生2667人,其中本科生1279人,研究生1388人,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学科建设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按2013年度 US News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科排名第36位,“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第35位;按ESI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科均进入全球研究机构的1%。2015年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中,北京大学名列第36位,为中国大陆高校之首。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也和众多国际著名高校和企业组建了联合研究机构。2002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3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近30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29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本。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在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领域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信息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大数据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源于1921年北京农业专科学校创建的畜牧学科,北京农业专科学校于1923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科改为畜牧学系;1949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畜牧学系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1993年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自2015年起,由呙于明教授担任院长。现设置3个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 1个本科专业(动物科学),3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牧生物工程)、1个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点。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博士生70余人,硕士生160余人。现有在校生1066人,其中其中本科生458人,硕士研究生329人,博士研究生279人(留学生13人)。2017年,畜牧学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畜牧学科排名为A+。

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教辅人员14人,管理人员1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含研究员)46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47人,讲师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5人、岗位科学家18人。

学院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中心2个: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家禽测定中心,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群综合实验室、农业部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专业实验室、北京市畜禽遗传改良和北京市生物饲料添加剂,部级研究中心8个: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荷奶业发展研究中;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5个:国家蛋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兔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产业技术联盟 1个。拥有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1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 学生实习基地20个。还有1个国家一级学(协)会秘书处(中国马业协会),8个二级学会秘书处(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动物数量遗传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养牛学分会、养猪学分会、动物繁殖学分会、)挂靠本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