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区/县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江苏科大理工学院大数据

长江之滨、扬子江畔,坐落在美丽沙洲的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正在蓬勃发展。一所享有国内“造船工程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科技大学和一座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重视教育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携手校地联姻,共绘高等教育蓝图。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富有创新的市校合作办学机制。一个充满活力、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学府正在崛起。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视野与素养是不变的追求,特色与品牌、开拓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成立于2002年),2012年6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迁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代表方: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畔,占地约856亩,建设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郁,象征着热情、友爱的香樟树浓荫遍布,伴随着琅琅书声蔚然成林。

        学校的举办方——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依托江苏科技大学扎实的办学力量,学校采取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发展,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根植张家港、面向全江苏、服务长三角”,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建成一所办学声誉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对地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学校设有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财务管理等2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坚持每年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结合数学、英语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录取。“综合改革实验班”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类型。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借荐“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首席专家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泰州市“双创”人才1人;入选张家港“港城英才计划”及紧缺高层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师荣获省级专业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2人;有9位教师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3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张家港、服务长三角”的政、产、学、研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产学研合作。2012年6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和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计划3年为研究院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2013年,学校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400万“永钢奖学金”。截止目前,学校已与张家港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大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韩、加、法等2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底特律大学、 伦敦商业研究学院、法兰西商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合作项目。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打造“先进思想引领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领域培养青年,优质平台服务青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励志教育、助学帮扶、奖学基金、创业扶持等完善的激励政策为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水平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屡屡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创业实践等活动,让广大学子知识更加宽泛,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清婉的微风拂面,伴送着抑扬吟咏的乐声;苍劲雄厚的碑铭,镌刻着船魂精神的生生不息;荫荫蓬勃的桂树林,记载着科大苏理工人不懈追求的执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与时俱进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竞争中提炼办学特色,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苏州天平学院大数据

“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四年,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学院1999年筹建、2000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2003〕第8号和江苏省教育厅〔2005〕第40号文件精神,改设为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内成立较早的独立学院之一。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

目前,学院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等行政机构;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700余人,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英语等29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等5个专转本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此外,2020年我院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7项,包括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3+4)专业、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酒店管理(3+2)专业、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风景园林(4+0)专业,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专业等。2019年,我院获批物流管理、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齐全。学院不仅在苏州市长江路55号(原长江路8号)拥有独立校园,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还共享举办高校—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和石湖校区先进的教学资源。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图书达85万多册,生均图书106册;电子资源丰富,自有数据库12个,共享母体学校中外文数据库54个。

学院依托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的优质师资资源,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中,8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得“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共享的母体学校教师队伍中,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在2016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院教师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教态奖。在2016年第二届“外教社杯”省高校外语教师翻译(口译)大赛中,一位教师荣获二等奖;2017-2019年,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中,我院参赛教师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7名。

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与教研工作。近年来,学院下拨专项经费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先后有17项专业建设项目、58项课程建设项目、4项教材建设项目、71项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校内立项支持。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省、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立项13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52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立项1项,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项目立项10项,苏州市科技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立项1项,苏州市科协软科学课题立项1项,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23项。同时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1项,苏州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日常管理,严把教学质量,突出实践应用,助力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管理“严”字当头,依规治校,狠抓学风考风,全面推行“低年级早晚自习”“无手机课堂”“提前十分钟进课堂”等制度,助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创新学生工作路径,建设“大学生护校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与发展委员会”等品牌化育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构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科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国际、国家及省市举行的比赛中成绩骄人。近三年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共有177项,合计318人次,其中,国际赛获奖7项,国家赛获奖38项,华东赛区获奖2项,江苏省竞赛获奖130项,涌现出一批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国际视野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其中2019年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团队铜奖;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019年第六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江苏赛区、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模型展示比赛)等省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奖。

学院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学生会、社团联、艺术团、科协、创协、新媒体中心等学生组织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与苏州市运河社区、明基医院、吴甸园幼儿园等四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积极参与开展涵盖环境保护、服务老人、关爱儿童、组织献血、义务家教、文化传承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在苏州举行的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6+1”中东欧国家领导会晤峰会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主办方的好评。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艺术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由我院艺术学院17名学生参与组成的苏州科技大学合唱团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专业组)一等奖;两名学生书法艺术作品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二等奖;连续八年参加的“海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获得了“御玺奖”“弘道杯”“优胜奖”“最佳辩手”等多项荣誉。

学院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学院拥有跆拳道、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并配备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的指导教师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在竞技赛事中,学院连续五年蝉联母体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和田径总分第一名;2016年苏州市运动会(本科院校组)的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三、金牌总数第三的好成绩;我院学生参与组成的苏州科技大学舞龙队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学院围绕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多层次的基地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招聘会等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形势喜人。办学十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基础能力扎实、创新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学院近三年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6.9%,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协议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大量毕业生被中亿丰、金螳螂、江南嘉捷等大型企业录用。

学院创造条件,服务学生考研。设置了考研专用教室,设立了考研奖学金。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另外,母体学校拥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我院绝大部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进一步深造的平台。

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依托母体学校开展,苏州科技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7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所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项目,都能够为我院师生所共享。特别是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办以来,即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奈良产业大学以及奈良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高校进行短期留学、交流。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在学分认可和经费配套方面给予充足支持,近年来共有近百名名学生参加境外文化交流学习等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多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和“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党委获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统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学院早日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较大影响、在省内独立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苏南地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常熟理工大大数据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

    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3.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2.91万册,数据库32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600多人。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以“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6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1.5”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5所高校开展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大数据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位于中国第一水乡——昆山周庄,地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地带,距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20公里,东临上海,西接苏州,毗邻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和吴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一流,体现了“小桥、流水、书院”的建筑风格,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学院成立于1997年11月,由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苏州大学举办,2005年改制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设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生9000多人,担任各类课程的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60%以上,双师型专业教师占80%以上。其中,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院秉承发扬苏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坚持“能力为本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师资建设,深化校政企合作,改革、创新、奋斗二十多年,形成了依托行业、强化应用、开放办学、高效管理的办学特色。由社会各界和高校百余名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院专业设置、师资聘请、教学计划审定、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坚持“加强理论、注重应用、强化实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苏州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本院的骨干教师,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近五年,我院教师荣获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24项,市厅级教育教学奖12项,其中,2020年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45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9项,省级奖项384项。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

近年来,学院积极把握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机遇,统筹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获批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院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为契机,积极配合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坚持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构建完善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将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让百年学府在千年古镇创造出新的辉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苏州经贸职院大数据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南依层峦叠翠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临风光秀丽的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石湖景区,湖光山色、清秀宜人。

     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由原江苏省丝绸学校、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组建升格成立。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电子商务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学院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多次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等荣誉。

     学院设有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设置47个专业,形成以管、工类专业为重点,以经贸服艺为品牌,文、理、工、经、管、艺为主体的多科性专业体系。

     学院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1190万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55万余元,图书馆藏书79.93万册。学院现有在校生10083名,教职工535名,专任教师415名,正高职称24名,副高职称122名,学院现有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名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名,苏州市东吴中青年学者1名。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有国家重点专业4个、新一轮省品牌专业1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23部。学院积极参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先后与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开展5个专业的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开展8个专业的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试点,与南京大学等6所主考学校合作开展7个专业的“专接本”学历教育。

     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灵魂,全面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行企校共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董事会、苏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理事会等校企合作组织。学校建成4.2万平方米的“二园”,即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院大学科技园。“二园”园区包含教学区、产业区、技术服务区和大学生创业区,集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二园”入驻企业80家,吸纳入园创业的学生150余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100余家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示范区,创建品牌社团60多个、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精品和创新项目近70个;积极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各项大奖150余项,2012、2013年连续夺得江苏省大学生第七届、第八届职业规划大赛专科组总冠军,2014、2015年获得江苏省“职业规划之星”和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专科组一等奖。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建成了58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已有61家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

     学院以“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为校训,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灵魂,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和“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推动中高职衔接,积极探索与实践高本相济的应用技术教育,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成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高水平、特色鲜明、高本相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沙洲工学院大数据

沙洲职业工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4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寄语“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自开办之初一直担任名誉院长,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校名,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

独具优势的外部环境:学院坐落于全国闻名的张家港市,地处沪苏锡一小时城际圈内,紧邻沪通长江大桥。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工业港城,张家港市经济繁荣、城市宜居、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产业发达、人杰地灵的区位优势,为学院的事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力不凡的办学条件:由政府投资12亿元的新校园占地530亩、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现代、基础设施先进、环境生态秀美、文化气息浓郁,教学、实训、科研等设施设备先进,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科技服务平台。23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正副高职称的占47%、研究生学位的占65%,有多名省级名师、“333工程”培养对象及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等。

服务发展的专业设置:学院开设建筑、纺织、机电、电子信息、经济管理、基础科学、思政教研部7个系部30多个专业,其中有1个教育部“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2个央财支持重点专业、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近年专转本、专接本的录取率达80%,学生还可以出国至美国荷晶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等进一步深造。

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师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以及教学成果技能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办学35年来,学院累计培养全日制大专毕业生近3万余名,与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在校内联办19个本科学历班,举办多种类型的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及企业员工培训。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张家港,成为本地主体产业、重点企业中的骨干,数千人走上高层管理岗位或成功创业,被称为“盛产老板的学府”。学院服务地方案例入选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以生为本的育人设施:学院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水准的技能训练助力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高品位的创业园和众创空间成为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张靓丽的名片;堪称一流的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创新创意、文艺娱乐、健身锻炼等业余活动;学生公寓、美食广场的优良服务营造“家的感觉”。

再创辉煌的办学愿景:学院秉承钱伟长老先生“眼光向下、开放办学”的谆谆嘱托,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入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理念,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多样社会培训服务”为办学使命,在“十三五”期间,为港城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为职教现代化建设引领县域高校的改革创新。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