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福建警察学院大数据

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福建警察学院。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

学院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另有荆溪校区、西二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513亩,总建筑面积1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7亿元。建有本科教学实验楼、警务综合实训楼、射击馆、体育馆、武术训练馆、田径场、驾驶训练场、心理训练场、游泳池、模拟法庭等实训场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53.2万册,电子图书38.7万册,纸质期刊315种,电子期刊7951种。现有教职工413人,其中专任教师274人(教授(正高)32人,副教授(副高)91人,讲师(中级)及以下152人;博士41人,硕士180人),另有兼职教官58人、驻校教官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62人(其中公安类2338人、司法类331人、普通类1993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

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8年1月学院被列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等10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犯罪侦查、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成立有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区域(福建)反恐研究中心、福建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漳州110暨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所等17个研究机构。其中,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系福建省首批2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之一。

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公安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训练基地,福建省中级警官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经侦数据实战实验室、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

学院积极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国际警务实战论坛”,邀请国内外警学专家、学者和实战部门业务骨干来院讲学、交流和培训,为公安机关和学院师生开展高层次警务学术交流学习提供高端平台。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18个国家外警培训班,多次出国执行援教任务,有力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忠诚教育,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严格警务化管理,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以来,已为福建省政法机关培养输送毕业生3万多名,培训在职民警近12万人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鉴于学院在教学改革、警务实战训练、重大活动安保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给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2次。2009年以来,学院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福建省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福建警察学院牢牢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办学治校的总纲领、人才培养的总指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法双修、文武兼备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警察院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阳光学院大数据

阳光学院创建于2001年。目前,学校围绕未来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八个大学科门类、38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5000余人的应用创新型大学。

文脉赓续,秉承百年学府先进育人理念

阳光学院校区位于中国船政文化发祥地——福建福州马尾,这里在150多年前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福建船政学堂,开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崭新篇章,培养出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民族栋梁。作为马尾唯一一所民办高等学府,阳光学院在船政学堂先进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继百年学府之宏志,在服务社会和地方文化建设需求的实践中,垂直攀登、跨越发展,走“顶天立地”的应用创新型特色发展之路,成为福建省首批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排名位列全国民办高校前十强,成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实力不凡,传承“双一流”大学和世界500强企业优势基因

学校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州大学和世界500强企业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创办,是全国唯一一所由多产业背景世界500强企业创办的大学。举办方阳光控股旗下拥有龙净环保、阳光教育、阳光城、阳光金融、阳光物产、阳光资本等六大产业板块。阳光控股董事局主席、阳光学院董事长林腾蛟先生秉持“公益办学、回馈社会、创百年名校”的办学理念,集各产业板块优势资源办好阳光学院。

名师治学,引领全国一流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

学校始终秉持“名校需要名师,名师成就名校”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投入1亿元实施“百博工程”计划。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近三年新引进博士100余人,博士占比已达23.61%,高级职称教师占44.91%,师资队伍实力跻身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梯队,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聘任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双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为学术校长(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Chair of Academic Advisory Board)。现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及省部级优秀人才50余人。

聚焦发展,屡创学科专业建设新高度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建设。近两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分别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二、第三,全省民办高校第一。2019年,学校应用经济学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19名,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985高校并列。拥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其中1个为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全省民办高校唯一),省级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同时获批)。近三年,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SCI、SSCI)数达100余篇,位居福建省民办高校第一。学校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校聚力一流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金专),“国家金专”数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三,省内民办高校第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该专业全省首个“国家金专”。同时拥有4个“省级金专”,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21门省级“金课”。

创新育人,致力培养“抢手特质”生力军

学校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工作化、工作课程化”“名师工作室”等教学模式,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项目,真题真做真实战,让学生学做合一、学有所用,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协同育人。

实行“双导师制”,根据学生选择的发展方向,按考研升学、就业创业两大赛道为每位学子配备优秀在读硕士生和行业精英作为专属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全程帮扶指导,从源头上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学校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全省同类高校唯一)等荣誉,连续两年蝉联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上屡创佳。近年来,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近400项。

前程无忧,实现入学即高质量就业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阳光控股优势资源,投入10亿元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学子创业。开设“阳光直通车”专班,每年选拔500名优秀毕业生输送至阳光控股就业。与阳光控股旗下各产业板块,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共建“订单式”培养专班,精准定向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人才。与百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优先就业协议,与近200余家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为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自学校创办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新秀、政界精英、科技达人和创业先锋。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0%以上,优质就业率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开放办学,助力学子圆梦国际顶尖名校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法国高等管理学院(法国顶尖商学院排名第15)合作举办的电子商务(中法)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两所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还将获得升读法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和进入国际名企就业的机会。近年来,学校与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30余所大学合作开展留学项目;与台湾地区多所高校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师生赴台研修学习。

宜学宜居,打造阳光多彩高品质校园

学校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打造涵盖学习、运动、艺术、文化、创业的“五大乐园”,致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阳光心态,“能说会跑”的时代新人。10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300余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学校用心为学子打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区占地面积1200亩,建有设施先进、设备较为完善的各类实验室130余间,多个实验室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的“创四方园”列为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校园建筑获评“福州市十大建筑景观”,校园青春偶像剧《飞行少年》曾来校取景拍摄。学校拥有游泳馆、健身馆、室内篮球场、轮滑场等体育场所,引进永辉生活、瑞幸咖啡、7-11(seven-eleven)、德克士等品牌商家进驻校园,学习、生活、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沐恩前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办学以来,学校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 国家及省部级领导充分肯定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成效,多次在全国、全省推广“阳光模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部官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教师潜心育人事迹和高水平科研重大突破等。学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连续三年,荣获教育部及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福州软件职业学院大数据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2012年,网龙网络公司正式入主学院办学。

学院在校生3000多人、现有专兼职教师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校外兼职教师64人;有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 29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5 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84.98万元,图书馆藏书26.74万余册。现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VR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1个,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虚拟现实技术VR)1个,省级服务产业VR技术专业群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数字展示技术)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3 门等

学院现设有软件工程系、人工智能系、游戏产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专业规划与建设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工程管理(BIM方向)、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务等急需紧缺行业领域,重点建设以软件技术、虚拟现实应用与技术、游戏设计、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建设工程管理(BIM方向)、物流金融管理为核心专业的六大专业群,逐步形成与福州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区建设需求的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对接的专业体系。

学院利用福州软件园内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条件,依托福州软件园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管理经验,坚持理论和实践、人文与科技教育、学历教育与IT认证相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紧跟国际软件发展趋势,与微软、Adobe、Sun、华为等著名IT厂商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建立实训中心,引进企业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职称相应高水平、高素质,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生参加省、市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福州市举办的“福州市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在福建省第一届软件高等职业教育技能设计竞赛中,我院2名学生分别获得三个专业竞赛组中的软件技术组一等奖(第一名)和网络技术组一等奖(第一名);在微软和ATA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微软“校园之星”全国大学生大赛中,我院2名学生从3188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第15名和前100名的好成绩,获得了赴微软公司实训的机会;在07年微软(中国)实习生选拔中,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成功入选为08届微软(中国)实习生。几年来,学院20个班集体,35名学生获得省、市表彰;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人、三等奖8人,省级一等奖5人,二、三等奖多人;

学院社团参加福州市首届次社团展示活动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院团委被福建团省委评为“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福州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学院首届毕业就业率达90.6%;学生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2008年录取率达25%,2009年达36%。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厦门医学院大数据

厦门医学院是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办学渊源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设立的厦门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凝练并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以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病人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输送高级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学校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经济特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备,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显著。校园占地面积650亩,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4亿元,图书馆藏书近63万册,电子图书达77万种。学校师生数已达万人。

学科专业建设已具规模。现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基础医学部、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机构,设有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等4个教学辅助机构。现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海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学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中药学、药品生物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13个专科专业,已形成“医、护、药、技”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面向全国招生。2021年起,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师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539人(含临床教师),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39人,硕士学位的30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5%;有教授99人,副教授1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学校聘请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名誉院长。学校共有40余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厦门市杰出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市台湾特聘专才、厦门市杰出青年、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等人才和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先后获得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教学荣誉和成果。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4项,本科教学团队2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一流课程19门,精品(在线)课程11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0项。市级重点专业5个。2018年以来,在第四、五届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在福建省第四、五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21年福建省首届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项奖3项,成为全省唯一包揽三项专项奖的学校;学校三度获“最佳组织奖”。

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有国家CMA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653项,横向课题53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医学创新奖等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21项;发表自然社科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1436篇。

医教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1所教学医院和78个校外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44.3%,录取率30%。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海峡两岸各类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8项,优秀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5项,优秀奖10项。2020年,学校首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全部参加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其中理论考试通过率为90.2%,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近20个百分点,临床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为100%。

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已同德国科隆实践应用科技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韩国大田大学、韩国大邱韩医大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慈济科技大学、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互派学者、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厦门医学院正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力争在未来3到5年,办学规模超过一万人,通过高位嫁接,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福建生物工程职院大数据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5月的福建医药学校,是一所隶属福建省教育厅,以培养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康复养护、医学技术、健康管理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现有洪山桥和铜盘2个校区。

学校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技术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食药行指委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学校,是“金陵康复医学教育联盟”成员,是全国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

学校下设7个教学系(院、部),设有23个高职专业,涉及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四个大类,其中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4个、职业工种标准5个,参与16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食品药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制工作,承担教育部中药学、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技术、中小企业创业经营等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近三年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9次、三等奖5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化学实验室技术”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国赛区第二名,为福建省历史最好成绩。各类在校生5000多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88人,客座教授、研究员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63%。“双师型”教师72人,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总数的71%。高级职称48人,占职称结构的30.38%;中级68人,占43.04%;初级职称42人,占26.58%。45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12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00人,占78.13%。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5人、全国食药行指委委员2人、省医药行业行指委委员1人、省食品安全专家6人、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专家12人、省GSP认证检查员9人,获得“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29人次。

科技研发

福建生物医药产品中试与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在我校。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健康养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健康食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中心,中草药研究所、康复技术研究所、健康食品研究所、健康养老研究中心、福建健康适宜技术中心、健康产品研究检测中心、福建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福建民间医药技术传承中心等8个技术研究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和地(厅)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取得了科研成果30多项,为行业企业完成横向技术服务20多项;申报专利31项,授权7项,以中医药养生、艺术养生、膳食养生等为重点研发37项健康适宜技术;承担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建宁县、德化县普查工作任务。

交流合作

学校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嘉南药理大学、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校、日本株式会社山本介护服务等6所境外高校或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共建的食品药品联合检测中心通过CMA评审,取得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资质,可开展7大类77个检测项目和109项农残项目的检验检测服务。校企共建的南武夷药博园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与永泰、长汀、柘荣等地人民政府、100多家企业开展政校企合作办学,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本科高校联办成人本科教育和自考专本衔接班,与福建工贸学校、福建建筑学校、福建商贸学校等7所中职学校联办“3+2”五年制高职教育。

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特色和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329人次,被评为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项目培养学校(高等学校)。学校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向全省6个地级市选派科技特派员23人次。创新“1+N”健康服务模式,开办“社区健康大讲堂”,建设社区健康教育课程 30 多门,开展文化素养、心理辅导、音乐书法、盆栽养生、中药保健、康复理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知识培训,被评为福建省终身教育优秀品牌和福建省终身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面向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开展医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食品内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作为福建省首家红十字现场救护中心教学点,开展急救员技能培训。近年来,学校开展社会各类培训15万余人次,被福建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社会服务工作入选《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典型案例。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诚毅学院大数据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

学院地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福建厦门集美。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特长明显,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应用型高等学校。

学院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体,现有在校生近15000人,设置11个教学系(院)、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纳入国家计划。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符合毕业要求的,获颁教育部承认学历并经电子注册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学院坚持“控制总量、提升层次、优化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形成一支以自有师资和集美大学选派教师为主,以外聘教师为辅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800人,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7%,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91.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61%。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国家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4人。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以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组建互联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航运、文化产业、自贸区商务六大专业集群,进一步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特色专业3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精品课程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3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本科优秀特色教材1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等。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电子设计、智能车、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900项。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上升。学院在中国科教评价网《2021-2022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排名第8位;在《武书连2020年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其中新生质量排名第25位);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和排行榜单》中,居全国普通高校榜单前200名、连续两年蝉联民办和独立学院榜单第2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榜单第6名。

学院以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进产学研复式融合,多渠道、多举措搭建科研平台。现有各级各类科研立项400多项,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美国《国际模糊数学》杂志集美大学审稿中心(亚洲唯一一个)、厦门市“陈水利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美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科研平台设立在我院。

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合作,构建多维度、多元化开放办学模式。与中软国际等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实验室,设立奖学奖助金等,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教学与生产、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7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与英、美、台湾等10多所境外高校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微留学和短期研修项目。

学院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校园占地面积550多亩,校园建筑特色鲜明,2009年,学院校区和集美大学新校区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院还拥有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施,拥有高标准实验室、游泳馆、体育馆、影剧院、图书馆、琴房等,其中两项硬件开创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全国首台360度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拥有国内首家采用射频识别(RFID)馆藏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图书馆。

“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成为激励一代代诚毅师生严谨治学、诚信做人的精神源泉,也是推动学院向应用型大学不断探索与创新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引向深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蓝图正逐步展开。风好正是扬帆时,学院将以创建“一流诚毅”为核心,在培养具有“诚毅”品格特质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进!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福建农大植保学院大数据

“英龍”, 这是学院精神。

“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这是一代代植保人孜孜坚持的育人理念。

“敬业乐群,达士通人”,这是学院办学的文化积淀和植保英龍人的精神追求。

【悠久的办学历史】学院源于1940年创办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1958年更名为植物保护学系,2001年成立植物保护学院。学院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台湾地区早期农业腾飞培养了各类植物保护人才,现已成为集本科、博硕研究生培养与植物保护研究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学院现有学生1138人,其中本科生610人、研究生499人、留学生29人。

【雄厚的学科实力】经过80年的发展,植物保护学科成为福建农林大学84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院在福建省属高校中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率先取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率先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率先设立国家重点学科,率先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率先在国际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点,2个本科专业,其中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严家显班办学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植物保护学科进入B+,并列全国第4。

【这里名师荟萃】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严家显、裘维藩、周明牂、黄农、赵修复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院任教,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力量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28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10人,“杰青”1人,“优青”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各类省级人才38人次。

【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令世界瞩目】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 “111”引智基地、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室、3个省级以上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研究所,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农业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团队、3支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破译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发现了RBSV水稻新病毒和水稻病毒N.v新介体及我国小麦秆锈菌越冬基地,创立了“稻瘟栽培免疫理论”,创建了植病经济学新学科;先后有77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73项省部级科技奖;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项。

【英龍人才的摇篮】80年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学院形成了以诚为核心、“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为育人理念、“敬业乐群,达士通人”为精神追求、“献身、创新、求实、协作”为院训的学院英龍文化,全力培育具有高尚品格、超人智慧、超强才能、超常思维的英龍人才。学院人才辈出,先后培育出了被誉为“台湾早年农业教育界柱石”的台湾中兴大学校长贡谷绅、二度获选台湾中华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邱仁璋、获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银奖的高日霞、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尤民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关雄、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和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魏太云、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吴建国等一批又一批默默奋战在植保战线上的植保英龍人,成为培育和造就超先生之学子、超常才之英才的摇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