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城市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三亚航空旅游学校大数据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学校占地面积597.3亩,现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拥有在校生约800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现有国家示范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拥有空中乘务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点、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员培训训练资质、博鳌亚洲论坛安检人员培训基地,拥有汉莎飞机维修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航海科技馆、海南省研学旅行基地、民航运输省级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主持了《航空服务顶岗实习标准》、《民航运输顶岗实习标准》等国家级课题的研制。

二、办学定位

学校依托海航、立足三亚、服务海南、围绕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一切为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就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两航一游”(航空、航海、旅游)类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大基地”和“一个典范”,即:国内民用航空业、航海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海南省旅游业、酒店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举办方海航集团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建设成为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办学的典范。

三、专业设置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下设乘务学院、民航运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运工程学院、国际旅游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二级学院,现有招生专业33个,拥有国家示范专业2个(民航运输、空中乘务)、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酒店管理)、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省级特色骨干专业5个。

四、办学条件

学校建设了综合实训中心、飞行模拟训练中心、乘务模拟训练中心、海运实训中心等4大实训中心。根据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员和空中乘务员实际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学校引进了7架实训飞机;为满足民航CCAR-147部基本技能考试要求,引进海航汉莎技术培训公司设备设施驻校,既提高了学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的办学水平,也可满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此外,学校购置了价值3500万元、包括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30万吨级油轮仿真轮机模拟器在内的3000多套(台、件)海运设备,配备了价值500多万元的2台亚诺机帆船,建设了航海实训室、轮机实训室、水上实训室等20多个实训室,高质量地满足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要求。

五、社会评价

学校发展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等国家领导人,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任、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杨元元、时任国家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等各主管部门领导均来校视察。2012年2月9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里的毕业生何以受企业青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职院贴近行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纪实》的长篇报道,对学校遵循教育改革理念、创新办学机制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2015年12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业的权威报纸《中国民航报》头版头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特色办学探新路》为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成果。2018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留学生教育。201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校空乘人才班项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南政法职院大数据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的海南省唯一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中专),2003年升格为大专,具有27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全国唯一综合培养公安、司法人才试点招生高职院校;2012年列入海南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2009年至2017年学院连续九年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交通便利。校园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12986平方米。目前,在校生5991名,设有公安司法系、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公共安全技术系和公共教育部、社会科学部、警训部等七个教学系部,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物证技术方向)、法律事务、行政执行、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方向)、法律文秘、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会计(司法会计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通信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等23个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监狱等单位建立了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运用CRP系统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系统,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应用驱动、一体建设、人人参与、多方支持”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得到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53名,兼职教师123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18名,硕士学位教师202名,高级职称教师8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优秀专家2人,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2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2名,“双师”型教师182,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优秀团队5个。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和各类横向课题16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1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42部,获省社科成果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0多项。

学院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合作办学促进层次提高,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建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学、法学专业的“3+2”专本衔接的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有关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相应专业部分学生可作为国际交换生出国游学。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政治方向,秉承“德法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立足政法,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依托行业,紧紧围绕海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治安管理、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司法鉴定技术(司法会计方向)5个专业被评为海南省特色专业;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的《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司法会计检查》《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治安案件查处》等1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宪法》《防身自卫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司法社会工作》《网络攻防与协议分析》等8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院以警务化管理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名师讲坛”、“读书节”、“法律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学生在国内各类教学、竞技和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学院就业率90.34%,业内就业率63.07%,留琼就业率69.97%。

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超过14万种约56万册,其中法律类图书41948种118377册,订购期刊926种,其中法律类期刊269种。购买了多个数据库(包括了北大法意网、北大法宝、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等法学类专业数据库),文献资源类型有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期刊、报纸等。图书馆提供超星电子图书的使用权,总量超过100万种,其中法律类近15万种。图书馆还建设有海南自由贸易港(区)专题库等特色资源,为学院法律专业教学和普法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坚持服务政法、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两翼并重。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海南省委组织部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海南省农社两委培训基地,2020年面向社会和政法行业培训学员12197人次。同时,学院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速录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站,拥有全省鉴定门类最全的司法鉴定中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从事政法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莘莘学子报考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南职业学院大数据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0年,位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2003年通过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海南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奖”;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三年荣登“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2020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

学校秉持“兴琼富岛,育人惠民”的办学宗旨,面向海南重点产业开设30个专业,形成了3个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骨干专业、1个国家旅游委示范专业、1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国家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国家示范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8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获得7项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坚持“动脑动手,尚德尚技”的育人理念,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开展各类专业展示、作品展览、技能PK等活动,学生毕业后不少成为行业企业的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各类省市级、全国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500多个。

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4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名海南省“南海名家”、3名海南省“南海工匠”、5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海南省优秀教师、3名海南省领军人才、5名海南省拔尖人才、2名海南省创业导师、1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技师、1名海南省技术能手、2名海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4名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组建了丝路文化旅游、肉制品加工与贮运技术、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与推广、热带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营造等4个科研团队,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海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一批名师名匠。

学校以“立志、修身、勤学、善思、乐练、笃行”作为海职人的行动准则,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名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

学校坚持“育训并举、双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贯彻“以服务求支持”的合作理念,与天津大学、吉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合作,面向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社会培训与服务;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致力于为海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爱家乡、懂政策、会管理、善带头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并与海南博鳌沙美村共同成立“乡村振兴沙美学院”“沙美民俗民宿研究院”,助力乡村振兴和海南发展。学校先后与法国、加拿大、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20余所高校或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签订了长期合作培养和文化交流协议,承担了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先后赴非洲和拉美等多个国家开展教育培训。2018年,在尼泊尔甘达基省博卡拉市成立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尼泊尔分校,成为海南省第一所在境外设立分校的高职院校。2019年,与老挝合作办学,在巴巴萨技术学院设立“跨境电商职业教育中心”,服务“一带一路”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与海南发展同心、与行业升级同步、与企业创新同行,服务海南“三区一中心”,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职教特色、区域优势,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支持。构建多元办学、法人治理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成为职教特色鲜明、产教融合深度、国际合作紧密、服务地方强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积累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口经济学院大数据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具有45年办学历史。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52.4万余册,电子图书190万余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下设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华都影视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新丝路时尚•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腾竞网络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47个本科专业和19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学团队8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来,既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又为广大海经学子提供了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名,其中专任教师9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聘请校外教师4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其他全国、省级各类优秀教师(专家)18人。聘请了20多名年轻的博士后为兼职教授、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国家级奖励67人次,省部级奖励302人次,校级奖励353人次。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承担省市级课题513余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435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64篇,被SCI、EI、ISTP收录110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3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41项;出版教材、著作554部,专利作品5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都始终保持教育的公益性”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海南航空、深圳航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博鳌索菲特大酒店、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培养的近5万名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学校在创新中求进取,在改革中谋发展,办学成果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当选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12月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2014年3月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理事单位;连续3年入选新浪网“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十强。2016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6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组织培训基地”;2017年4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同时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和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主要负责人陪同下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2006年3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临学校指导;2008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亲自为海口经济学院成立揭牌。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或现场办公。先后来校访问讲学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校赞誉有加;2014年12月,中国民办教 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会在学校召开,来自教育部、民政部、中民协的领导和全国民办教育界的500多名精英,对学校的校园建设与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校45年风雨兼程,峰回路转;联办改制20年砥砺前行,一路凯歌。作为一所新体制高校,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海口经济学院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以其独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新的辉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三亚学院大数据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三亚学院紧密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区位优势,前瞻海南“未来岛”的壮阔发展前景,尽享海南健康岛、安全岛的环境生态优势。 

三亚学院美丽校园生态安全、宜学宜居,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下设21个学院,开设51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高性能超算中心、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国际酒店教学实训中心、国艺馆、国医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训练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拥有高科技图书馆3个,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 

学校秉持“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确定“学生竞争力”战略核心,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三个战略支点,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合规办学,坚持非营利办学,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好评,教职工主人翁精神成为学校的基本价值观,学生喜欢学校成为学校评价一切工作的基本尺度。2015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海南省唯一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工作50强,成为中国少有、海南唯一的“双50强”高校单位。 

2018年,学校前瞻海南自贸港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需要,与丹麦盛宝银行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以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海南未来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培养人才。学校提前布局5G和AI技术变革,成立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投入8000余万元建立的海南首个百万级超算中心,运算性能位列全国高校前五。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驶向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快车道。三亚学院前瞻布局、快速响应,开设“自贸港国际法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筹建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实验室,旨在进一步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着力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为自贸港培养和储备相关专业人才。此前,三亚学院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发展新业态和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发起成立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文化两大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加快培养省重点产业各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2021年3月,海南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教育厅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将“支持三亚学院与吉利控股集团开展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中。 

着眼于自贸港未来需求,三亚学院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目前已建立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也是连续五年成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第一的民办高校。2020年,三亚学院立项总数在包括全国所有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申报单位中已位列至第258位,这意味着三亚学院在该项指标中已跻身全国前10%。 

学校面向全球启动“亿元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博士“双百计划”、中层干部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海外游学计划、柔性引进人才计划等,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石。学校还契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8年,被授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IEEAC)成员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176项,学生科技作品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位于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就业率前列,优秀毕业生连续2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同时,学校快速响应生源结构提升对高质量学习的需求,大力推动由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构建的课程“三度”建设,深度、持续、系统的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立足海南自贸港,突出办学的社会化、国际化,搭建多方协同平台。目前,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研究所、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中心、海南省文体厅、省旅游委等建立了高层级协同体。学校成功牵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了首届落笔峰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论坛,共同打造国际影响力学术交流品牌。学校还前瞻于海南健康休闲产业发展,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时尚集团成立省内首个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和健康产业研究院,为海南公共卫生、养老服务管理等领域填补人才缺口。 

学校成立了民办高校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任名誉主任;学校还成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乡村民宿研究中心等,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2016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质量促进部”在三亚学院挂牌成立,并作为海南省唯一高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校作为全国唯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13所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改革案例一起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学校高等教育全球化协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16年,丝路商学院正式成立,三亚学院作为发起单位和牵头建设单位,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第一站。目前,三亚学院已与法国埃塞克高等商学院、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巴基斯坦信德伊斯兰大学等建立跨境联动合作机制。2020年,三亚学院与美国伯克利学院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学校还与美国著名公立常春藤高校迈阿密大学、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学成功缔结姊妹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等亚、非、欧、美洲的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国际学生类别和生源地均不断增加。欧盟伊拉斯谟斯项目大会、全球化洪堡学者论坛、全球型企业中国论坛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在校举办。 

2017-2019年,学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与东盟各国民办高校签约共同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RIHED)、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持续支持,吸引上合组织秘书长参会,架起了上合组织国家高校同中国—东盟民办大学合作的崭新通道。

 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三亚学院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连续六年跃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2019年11月,三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民办高校、海南唯一高校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专题报道,引发强烈反响。 

学校的办学发展还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了校长陆丹作学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2020年12月,海南省省长冯飞与董事长李书福就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等领域合作进行会谈。 

2021年是三亚学院“十四五”开局之年,三亚学院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契机和新机遇,明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确立了“金融产业数字化”、“汽车产业数字化”、“现代服务业”、“城市治理”、“康养产业”等五个重点学科建设方向,以学科建设成果服务学生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亚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情怀,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办学层次高起点高站位,集聚优质教育资源,释放办学活力,为建设中国民办大学的标杆、亚洲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大学矢志不渝。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大数据

琼州学院是中国最南端唯一的一所由海南省政府和三亚市政府共建的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省属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1954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后几经分合、调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学院。2009年学校主校区由五指山市搬迁至三亚市。

学校现有三亚、五指山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487.1亩。现有总建筑面积38.5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7.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9445.37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15.9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7.71万册,电子图书34.28万种。

学校有21个二级学院和3个系,1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点,39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理、工、管、法、史、农、教、艺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扶持、培育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初步构建并形成了以旅游、民族、海洋、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63人,高职称教师 27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33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又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40人,其中硕士生51人,本科生11354人、专科生3235人,留学生69人。学校确立了“服务需求,心智为本,通专结合,德能并举,知行合一,创新自立,勇于担当”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 361项、省级奖励969项,其中在全国组织的“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导游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1个、二等奖86个。

学校拥有一批基地群,支撑特色学科专业发展,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海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建设有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三亚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民政部和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海南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海南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海南文学研究基地、海南热带雨林画院。

学校注重发挥科技支持、文化影响、智力服务等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一批国家、省、市、校科技创新项目;分别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组织开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鳌亚洲论坛等公共国际事务公益服务活动及“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支教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三亚这一国际旅游开放城市带来的特殊优势和机遇,实施“梯次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国际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港、澳、台、东南亚及美国、俄罗斯、奥地利、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2008年4月,学校成为全国10个“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连续成功承办了四届国家教育援外项目“亚非发展中国家旅游管理高级研修班”。2012年,学校成功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乌校长论坛”永久性会址。2013年,学校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2014年,学校“大学文化科技产业园”获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认定。2015年初,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落户学校。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62 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部级35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其中《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海南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获得 “海南省产学研结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十二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海南省“十二五”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坚持“聚人才,强内涵,兴特色,精管理,提质量,求创新,重应用”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树立“心灵教育、智慧立人”的教育理念、“心灵管理、悟性工作”的管理理念和“心灵关爱、仁德利人”的服务理念,全面实施“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校园文化创建”、“管理效能彰显”、“党建固本强基”等六大工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品牌大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