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研究所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所址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内。 

  从五位筹建者,到现在的千余名师生员工;从借用房间做研究,到如今拥有三栋科研楼和无锡、重庆、哈尔滨、广州、青岛、贵阳六处研究所分部研发基地;从最初44万元年度经费,到现在每年近4亿元的年度经费;从仅有两台16位微型计算机,到如今形成了以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重点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方向的学科布局。软件所人秉承“创新求实,永竞一流”的精神,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不断迈上新台阶。

  软件所有软件基础研究部、软件高技术研究部、软件应用研究部和软件发展研究部等四个研究部、总体部以及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软件所现有在职职工705人,其中科技人员628人、管理支撑人员7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软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培养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19人(其中硕士生290人、博士生229人)、在站博士后14人。

  软件所积极参与院地、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许多省市,国际上美、欧、日、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广州、贵阳、青岛、南京等地成立了分支机构。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中国密码学会密码算法专业委员会等挂靠在研究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软件学报》、《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系统应用》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Informatics》。

  建所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以来,软件所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院、省部级以上成果奖46项(仅统计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领域第1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出自软件所。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科院化学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影响论文数不断增长,自然指数连续五年位列中科院研究所第一名,彰显了化学所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一直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 

截至2019年底,化学所共有在职职工60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6人、研究员11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0个。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优青22人,引进优秀人才54人。现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化学所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

化学所是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052人,其中博士生724人、硕士生328人,有在站博士后117人。

化学所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所1994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基础性研究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3年,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2005年,化学所被评为中国科学院A类研究所。2006年,化学所获全国学科评估化学学科最高分。2016年,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化学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 2017年,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目前,化学所承担着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和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实施过程中,过程工程所进一步明确“引领过程工程科学前沿,支撑过程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当前制约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一三五”战略规划和科技布局:“一个定位”,即定位于过程工程的共性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面向过程工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展过程工程科学前沿;“三项重大突破”,即介尺度理论与重大应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生物制药过程关键技术与装备;“五项重点培育方向”,即油气高效转化与绿色工程、功能材料化工及工程应用、生物质炼制过程强化与集成技术、绿色反应与分离工程、煤清洁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围绕重大突破和产出,探索适应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完善成果转化链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符合过程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 

  这些年来,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拥有中关村本部、廊坊分部和郑州分所三个园区,中关村本部面向基础理论侧重原始创新,廊坊分部支撑成果转化进行模式验证,郑州分所推进产业应用进行示范工程,形成“一所两翼”研发格局。研究所现有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六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研究中心、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以促进重大产出、承担重大任务、培育人才队伍为核心,集中优势力量组建12个研究部,大幅提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逐年增加,通过购入、创新研制等方式大力进行科研装备建设,目前资产总值已达9.3亿元,其中单价50万元以上先进设备190台,总值2.8亿元,120余台先进通用仪器设备实现了公用共享,有力地支撑了研究所科研快速发展,并为上百家科研院所、大学、公司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测试服务,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主办《过程工程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和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能源》)四个学术期刊,一级学会中国颗粒学会挂靠我所。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应物所)成立于1959年,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2003年6月改为现名。拥有上海嘉定园区(约400亩)和甘肃武威园区(约1000亩)。

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研究所总体发展目标是用15年左右时间,以提高核能安全性、核燃料长期供应及放射性废物最小化为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系统验证和工业应用。

分为研究部门、支撑部门、管理部门三大类。建有“中国科学院微观界面物理与探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依托上海应物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

截至2020年底,上海应物所共有在职职工703人。其中科技人员453人、科技支撑人员175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9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92人。在站博士后8人。上海应物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无机化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光学、核技术及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物理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14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共有在学研究生487人。

上海应物所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研究和发展相关核能科学与技术,打造TMSR全产业链,目标是成为拥有最先进、最完备实验设施和条件,以工业应用为目标的世界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研究中心。上海应物所还承担“变革性洁净能源技术与示范”、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二期)、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工程、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工程、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国家重要科研任务。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建造的1.2米回旋加速器,后改建为1.4米等时性回旋加速器并在其上完成新核素Pt-202的合成与鉴别,实现了我国在新核素合成领域零的突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研制生产出我国第一个载入国家药典的放射性药物。承建并运行的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向国家建议和建设,于2004年底开工,按期于2009年4月竣工。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是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研究平台。获各类科技奖项200余项。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及其团队荣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离子核反应的集体效应、奇异核产生及其性质研究”、“重质量丰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鉴别和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探测和夸克物质的强子谱学与集体性质研究”、“多元、协同生物传感界面的设计、组装及生物分析应用研究”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的前沿实验研究与新原理探索”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突破钍基核能系统核心技术,建成原型系统”入选中科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合成新核素铂-202”、“发现反氦核”、“建成上海光源”和“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发”等四个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40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

上海应物所坚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瑞士、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巴西等国家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所级合作关系,如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DIAMOND,瑞士PSI,德国BESSY-II,意大利ELETTRA、INFN,日本的SPring-8、KEK、韩国PLS、新加坡SSLS、澳大利亚的Aus Synch、美国的BNL、ANL、LBNL、SLAC。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核科学实验室签订了合作协议。

主办《核技术》《核科学技术(英文版)》《辐射研究和辐射工艺学报》等学术刊物。上海市核学会、中国核学会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分会挂靠本所。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电子工业部十所大数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创建于1955年5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属国家一类科研单位。十所主要从事航空电子、航天电子、通信、侦察对抗、识别、雷达等领域电子系统工程及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各专业领域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

  十所占地面积600余亩,在职职工2600余人。拥有计算机网络、SMT中心、电磁兼容工程与测试中心、国家二级电子计量站、西南电子元器件复验筛选中心及先进的综合环境实验室、微波暗室。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1年、2003年,分别被批准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十所按照“以创新追求卓越,用信息服务国防”的宗旨,一直致力于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7项、一等奖7项,国家质量金奖1项。2004年荣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因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和“歼十飞机”工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为加快产业化、规模化步伐,十所投资成立了以信息产业为主、综合经营为辅的高科技企业——天奥集团公司,拥有水平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和设备先进的生产基地,以信息系统集成、网络工程、海事电子、导航定位、通信系统、特种频率器件、特种电源、数字视听、铷钟、时统设备、VXI模块、综合测试系统为主导产品,在军品及军民两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