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学校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湛江一中培才大数据

2007年7月,经湛江市教育局批准,湛江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以民办公助模式创办“湛江一中培才学校”,迁址至湛江赤坎寸宝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秉承湛江一中“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笃学求尖”的办学理念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280亩,校园人文气息浓厚,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布局合理。有主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国际部楼、人工草塑胶跑道运动场、民乐室、舞蹈室、合唱室、管弦乐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大型图书馆、公共广播系统,每间教室均有完善的多媒体平台等。

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每间宿舍住8—10人,配有独立卫生间,定时输送热水,每栋宿舍安排数名生活老师。学校拥有可同时容纳五千多人就餐的两个全新装修并装有空调的饭堂。同时,校园有完备的电子监控系统,学生凭出入卡及校讯通卡进出校门。学校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及时报道学校新闻,公布学校事务等,还有学生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学生住宿管理、学生课堂考勤管理、课程查询等系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序高效。

“校讯通、校园网、家校双向反馈表”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通道,保持了家校交流渠道通畅。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且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优秀大学毕业生及湛江一中部分骨干教师兼课,中、青年教师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172人,外籍教师9人。

短短几年,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赞誉,办学规模每年上一新台阶,取得跨越性的发展。学校办学初仅23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76人。目前,我校共有1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已达9000多人,教职员工520多人。近七年,我校高考成绩稳步攀升,2016年我校应届班和补习班重点率、本科率均大幅度提升,其中一本上线74人(含传媒生3人),一本达标率达到150%,较2015年上线人数增幅达到150%;二本上线447人(含传媒生48人),二本上线人数较2015年增幅达到108%,增幅在全市各中学名列前茅。中考成绩更是年年刷新,取得跨越性突破,七届毕业生连续七年摘取我市中考总分状元桂冠,谱写了湛江市乃至广东省的中考神话!包揽了全市中考总分前3名,全市前10名我校占7名,八个学科囊括湛江市单科第一,单科满分高达141人次。我校湛江一中上线人数为414人,占湛江一中市区统招生人数的79%!

近年来,培才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均有出色表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856人,全国二等奖1425人,全国三等奖1838人。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探索不懈,沉稳前行,正以稳健的步伐行走在南粤教书育人的前沿战线,正以勤勉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续写往日的荣耀,创造未来的辉煌。

点击量(1151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成都纺专大数据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四川省教育厅,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地处四川省成都市犀浦镇,校园面积616亩,分南、北苑两个校区,北苑校区由原成都市世界乐园改建而成。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优良。学校交通便利,成灌高铁、成都地铁2号线可直达。

学校前身为创立于1939年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具有培养“工程师才能、技工身手”的育人传统。建国后,学校秉承“服务纺织、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敬业奉献、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范、勤、严、爱”的教风,“好学、善问、勤思、笃行”的学风。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科学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85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47名(含美籍华人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137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215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师德标兵2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担任了学校客座教授、科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太赫兹纺织研究中心科学顾问,美国百人会理事、晓龙基金会董事长曾宪章博士担任学校高级顾问,学校还特聘8名教授、26名国内专家为客座教授。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教育部高专英语教学优秀集体三等奖1项,2门教材获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1门教材获四川省精品教材,1门教材获科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21项研究发明获国家专利。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现有纺织工程学院、材料与环保学院、服装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9个学院和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3个教学部。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染化为龙头,以机械、电气、电子信息、建筑为骨干,艺术、经贸、管理和外语并举的专业格局,现已成为一所应用型多科性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服装专业学生曾白子在“益鑫泰杯”第五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何欣在中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中夺取国家级银奖;服装专业学生曹于亚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并当选为团中央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夏永鹏荣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并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暨“2011高教社杯”颁奖仪式;服装专业学生侯越越在“凤凰庄杯”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服装制版与工艺技能大赛上,以总分第一名的佳绩获个人一等奖,获评“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标兵”称号;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夺得唯一高职高专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上,我校学生获工业企业经营技能赛项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上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第二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与个人二等奖2项;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共46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4项。

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自四川省教育厅开展就业工作评估以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2010-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及2011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月收入提升幅度明显;发展空间大(职位晋升比例高、次数多);认可情况好(就业现状满意度高、校友推荐度高)。

学校发挥智力、科研优势,积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不断加深,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学校2012年牵头成立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全国108家企事业单位、相关机构加盟;学校与彭州家纺服装园区、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富顺服装产业园区、广安牛仔产业园区、广东新塘、西樵纺织园区和云南保山市、四川彭州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与国际电梯行业巨头芬兰通力电梯公司联合在校内建成通力电梯西部培训中心和电梯实训基地,与乾弘集团遂宁纺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双元制“就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乾弘班”,与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奥的斯冠名培养班”,与雷迪波尔时尚服饰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服装学院,与广东开平信迪印染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等。学校与政府、行业、园区、企业等合作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人力培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200余个,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无缝衔接。

学校建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纺织品生态染整实验室,建有全国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太赫兹纺织研究中心、染整技术研究所、蜀锦蜀绣研究中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发中心、软件测试中心、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所和高新纺织品创新中心等科技和社会服务机构。2014年学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目前,已招收两届共30名老挝留学生在校就读。学校与印度尼西亚Universitas Gadjah Mada 成功实施了学生交换、教师交换、互访项目;与印度一流艺术设计学院AID实现交流互访、师生互换;与美国JUNIATA COLLEGE签订学生交流、教师互换项目协议;与德国F+U 萨克森公益教育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德职教教师培训中心”;与英国ROBERT GORDON UNIVERSITY合作开展针对专科毕业生的专升硕项目。同时,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印尼、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实施教师赴德专业教学法培训、学生赴德学习、学生赴台交流、学生寒暑期赴英游学、学生暑期赴美游学及勤工俭学项目。打通学生赴香港、赴泰国、赴美国专升本的渠道。学校设立出国培训部,常年开展师生跨国交流学习活动。近五年来,已有500余名师生前往国境外学习交流,300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学生来校讲学或访问。

2006年学校党委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学校被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四川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学校获“四川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列为四川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2009年学校作为全省地方高校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第18次党建会,党委书记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2010年学校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遴选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学校被中国青年报社授予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称号。2013年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并被教育部、财政部评定为“优秀”,成为四川省第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沧桑砥砺近八十,科学发展谱华章。目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已基本实现“打造西部特色高专,争创职教一流水平”的发展目标,进入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紧紧围绕党和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我国由纺织服装产业大国向纺织服装产业强国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

点击量(841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哈工大附中大数据

哈工大附中创建于2001年6月,由哈工大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经哈尔滨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
——初中部坐落于南岗区西大直街55号,高中部坐落于南岗区西前卫大街10号,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学校现有5773名学生,118个教学班。
——依托工大。全校师生始终成长在哈工大怀抱,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哈工大的大力支持,师生享受到哈工大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资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哈工大的先进办学理念打造了工附闪亮的品牌。
——理念先进。学校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明德至善”为核心,以“学有优长、多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双育质量、减轻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技能、打造特色教师”为着力点,追求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学生喜欢、教师钟爱、社会满意的知名学校。
——名师引领。现有教职工401人,专任教师36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0名,国家、省市区级优模教师137人。独到的“APA”管理体系形成一支具有“业精、大爱、面向全体”品质,具有“四个特别”精神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已成为哈工大附中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生态德育。建立“生态体验教育”场,不断提升“双育”质量,不断增强特色德育的操作性,将“十九个德目”与“七项”常规德育活动相融合。鲜明的德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了一支“乐学、向上、张扬个性”的优秀学生团队。
——国际教育。国际部至今已积累了八年的国际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培养储备了一支成熟的、富有经验的国际教育师资队伍。东北三省首家由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认证并授牌的教育考试中心(全球授权号CN851)。目前已向国外大学输送300余名学生。
——特色发展。基础教育+特色教育,双轮驱动。实行“一体四部”管理模式,即“基础教学部”与“特长部、国际部、创新部和双语部”四部并行,培养学生学有优长、素质多元、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特长生100%考入重点院校,机器人队伍多次获全国冠军,多人被保送国家重点大学。
——质量领先。初中教学质量全市遥遥领先,中考状元团队、数学满分团队等教育奇迹的创造彰显了初中部办学实力。高中“一体多元”的办学模式成为省民办高中生存发展的成功典范,本科录取率高达90%。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哈工大的领导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优秀生源基地”“黑龙江省一类初中”等90项国家级荣誉,182项省、市、区级荣誉。
——哈工大附中人将牢记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全国知名中学!

点击量(1257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渭南高级中学大数据

渭南高级中学(Weinan senior school)创办于2009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是渭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截止2016年6月,渭南高级中学共拥有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教学班78个,全校师生5000余人。

2009年8月1日 ,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渭南高级中学全面开工。该校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城区市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渭南高级中学位于高新区科技教育产业园区内,北邻乐天大街,南接新区北街,东到广场西路,西靠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渭南新区中心位置,周围有已经建成的高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创业大厦及正在建设中的高新区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等。

据了解,渭南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00亩,计划设置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预计4000名。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办公楼1栋3000平方米、教学楼1栋6300平方米、实验大楼1栋5400平方米、学生公寓2栋13600平方米、生活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另有体育馆一座、游泳池一座、标准体育场一个,附属设施共计14700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上并划拨200亩国有土地作为项目用地;同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为学校在师资管理及运行等方面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渭南高级中学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是渭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学校以省级示范高中为标准起步建设,硬件设施先进,办公条件优越,校园环境幽雅,以创办集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于一体的一流名校为目标,用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环境,培养一流人才。

点击量(691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师大附中大数据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海南省直属重点中学,学校现任校长陆荣基是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海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4098.75平米,建筑面积82764.44平米。西校区为初中部,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海南师范大学内,校园布局紧凑精巧,教学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快捷。东校区为高中部,坐落于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大道西侧,西临风光秀丽的南渡江,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71%,布局协调,功能区划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大块。校园建筑大气美观,设计新颖,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以天桥和回廊相连,浑然一体,整个校园绿树与白墙交相辉映,干净整洁。学校现有8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0多人,在职教职工318人,专任教师23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人,研究生学历的1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教学设施先进,高中部综合楼群包括3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实验楼和1栋综合楼,有85间教室,40间办公室,40间实验室、电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按规定配齐了计算机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其它相关教学器材。运动设施充足,拥有标准的8跑道400米田径运动场、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生活设施齐全,有能容纳3000多人住宿的学生公寓,供3000多人就餐的食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条件日臻完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省内外取得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海南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学校”“海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自然保护研究会理事单位”“海南省先进团组织”“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合格学校”“海南省实验教学优秀学校”“海南省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园林式单位”。

点击量(1022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西北师大附中大数据

西北师大附中,源起于1901年创建的北平“五城学堂”,前身为北平师大附中,1937年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已有36年办学历史的北平师大附中被迫随北平师大、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西迁西安、城固等地办学;1943年,附中随西北师院迁至兰州;1988年9月,西北师院改称西北师范大学,附中又随其改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兰州办学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勤、慎、诚、勇”的校风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学校素以启迪有方、英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在西北办学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孙鸿烈, 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轻武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等11名院士,以及北京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吕植和正在美国留学读博的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银奖获得者杨巍等,是新老学生的杰出代表。仅改革开放以来,就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近万名,其中多数到重点大学学习,并有近四千多人次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各种评优活动中获奖。

     新世纪、新阶段,西北师大附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甘肃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以 “鸿宇”理科实验班、“北辰”人文实验班、“昌绪”工程实验班与“国际英才班”等为代表的多元育人模式,特色鲜明,文理相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优秀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于2002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寄宿制管理;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人才,2008年开始开办“国际高中实验班”,旨在为学生提供选择享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广阔平台,经常举办中外中学生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被国家汉办确立为 “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面向世界各国招收中学留学生。

     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会员学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成员校,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托福网络考试考点、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考试中心。

点击量(849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广西大学附中大数据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34年,1972年起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招收适龄儿童入学。1998年原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和原广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并于当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按照国有民办模式运作。2003年学校先后贷款四千多万元在现在的校址兴建了新校区。2009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规范为民办学校。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占地总面积40.26亩(发展规划中的邕武校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1892平方米。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除有自己的运动场外还可以与广西大学共用大学运动场,运动场地面积生均约23 m2,学生学习、活动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现代化的示范性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具有较为广阔的施展天地。“十五”期间,学校响应南宁市人民政府创建“花园式”单位和市教委创建“三园式”学校的号召,制订了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五千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和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布局完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功能区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是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十五”办学的奋斗目标之一。现在,这个奋斗目标已基本实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办公楼、教学楼、运动场、餐厅、学生公寓等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室、演艺排练厅、图书馆和阅览室等设施配备标准,每间教室配有宽带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及空调。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有教师用计算机208台,教师人机比达1︰1,学生用计算机210台,学生人机比为6.67︰1,全部接入宽带网;建有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藏书室、教师、学生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设施;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7万册,生均50册,每年订报刊杂志和教师参考书772多种;学生阅览室配有242个座位,占学生总数的17.3%。此外,学校还可利用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设备、数据库等资源。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生活设施齐全,实行全封闭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进出校门和就餐采用IC卡智能管理系统;学生公寓可以容纳3000人住宿,全部配备独立卫生间、风扇、空调、热水系统;饭堂餐厅可容纳3000余人同时进餐,满足学生的就餐要求;配备卫生保健室2个。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已建成千兆骨干校园网,完成校内办公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无纸化办公平台的建设,建有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以及具有先进的电脑控制的校园广播系统,实现监控、广播、办公、教学、考勤、消费、校园电视台等网络一体化应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新建了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天象馆等设施。
几年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全教会”的精神,逐步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树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当中,有计划地开展现代教育思想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区内外各种关于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学术报告会、研讨班,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区内外先进中学学习、考察和培训,让他们感受现代化教育的气息,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为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适应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务实求真的办学风格,高度重视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努力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目标、办学警言、育人口号和办学策略。办学目标是:教风正,学风浓,秩序好,质量高,校园美;办学警言是:教育质量是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自身发展的硬道理;育人口号是:先成人,后成才;办学策略是:围绕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抓好两个重点(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评价体系),树立三种意识(育人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把握四项策略(求高,求新,求实,求精),追求五个目标(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校园,一流管理,一流质量)。

点击量(634 )

收藏(0 )

推荐(0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