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社会化天使众创(异合)联盟旗下创业项目!
  登陆 | 注册
省自治区查找学院

按时间点击量收藏量支持率猜你喜欢

邢台学院大数据

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是当时直隶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1912年民国建立后,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曾用名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等。1984年升格为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一脉单传、在原校址上不断建设延续传承发展而来的高校。

学校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等不同时期,为民族利益和国家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5月,直隶四师党支部委员会成立,是当时冀南地区建立最早的中国共产党支部之一;1931年3月,四师学潮运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推进了高校民主治校进程。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专家学者,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如原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河南省委书记、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张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书记乔晓光以及著名书画家白寿章、著名诗人王亚平、著名史学家胡如雷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的毕业生遍及邢台的各个工作领域,为邢台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师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在邢台教育领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11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莅临学校视察;2002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到校视察,均对学院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近年来,学校按照“资源整合、集中办学、走出债务困境,推动学校实现新时期的新发展”的整体思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邢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全面加强了校园基本建设,校园环境改观,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就。进入“十二五”,学校工作重心逐步由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建设上来,正在加大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激发学校内在的发展动力;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教学的指导方针,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的应用性研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引领作用等等。全院上下正在按照“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

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943.16亩(另有发展预留用地758亩),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万余名。学校图书馆藏书98.4万册,仪器设备总值9385万元,电子图书220余万种。学校现有教职工1243人,教师9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0人,博士、硕士543人。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系部),7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法、管、史、教育、艺术9个学科。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高地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石家庄学院大数据

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

学校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建有13类实验中心(室),其中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文学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8亿元。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电子图书43.2万种,各类中文期刊902种,建有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博硕学位论文库、超星移动图书馆等23个数据库资源。建有两个标准田径场和一个天然草坪足球场,篮排网球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

学校设有15个学院、80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2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化学工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文地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生物制药教育、政治法律教育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拥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制药工程、生物工程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小学教育2个专业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三群一链”的专业格局,构建起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2014年学校成为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会员单位。2015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十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勤奋敬业、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834人。有教授107人、副教授26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1人。近年来,有百余名教师荣获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青年拔尖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校长王俊华教授荣获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学校积极构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立起“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2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北服务外包学院”和“石家庄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相继成立,构建起校、政、企、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在社会各个行业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专接本考试中成绩优异,有近四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很多学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

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近百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搭建了平台。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和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河北省高校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3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70项、市(厅)级项目856项、横向项目123项;发表论文525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56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2篇、中文核心1930篇;出版著作(教材)243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29项。经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河北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学校挂牌成立;建立了河北省高校微生物制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渠道,与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备忘录)30余份,选派学生到韩国、意大利、乌克兰、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进行交流培养;启动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项目,选派教师赴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高校进行培训。

学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秉承了“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在北戴河两度接见我校实习生,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学校连续四届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石家庄市普法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目前,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信阳师范华锐学院大数据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于2003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招生。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市,西邻“江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花木交错,绿围翠绕,景色宜人,被誉为中原“最美校园”; 毗邻信阳师范学院,易于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学府。学院现有校园面积900亩左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兴建了网络中心、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微机教室,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市,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清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毗邻信阳师范学院,可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青年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理想学校。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7.7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24.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722万元,图书馆藏书9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教师51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83人(其中专职教师159人、兼职教师2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3人。学院投巨资兴建了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各类实验室、网络机房、高速宽带局域网、图书馆、体育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及标准化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配套生活设施,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

学院现设有外语系、中文系、社会科学系、经济管理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理工系、艺术系、土木工程系8个系、公共体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2个教研部,开设英语、法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历史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社会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科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物理学、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日语、经济学3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教、史、经、管八大学科门类,生源范围包括河南、天津、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山东、山西、广东、湖南、海南、内蒙古、新疆、福建14省区。现有在校生9000余名。

学院牢固树立为河南和豫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办学特色突出,逐步建立起了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师范教育专业与应用型专业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路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创业需求和继续深造需求,采取“依据所需、科学分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用以见效”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先后进行了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督导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2009年考研录取率为13.25%、2010年考研录取率为12.12%、2011年考研录取率达到14.11%,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2年毕业生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再创佳绩。其中理工系考研率为35.71%,2009年、2010年、2011年河南省农村教师特岗招聘录取率分别达到16.56%、12%、16.8%;2010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关率高达77.55%;普通话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学院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个班级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班集体;200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大中华教育基金会助学金,河南省优秀困难大学生、模范干部、三好学生;400余人在全国、全省组织的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40余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彰显华锐学子的青春个性,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大学生文艺演出团、大学生世博宣传团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2009年学院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院在不断探索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质”的办学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华锐学院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和谐、高效、优质”、省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教学型独立学院。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江西现代职业学院大数据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下设材料与能源、化工、机械、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商务、旅游经贸、设计、体育、继续教育十个二级分院和一个中专部,有从中专到本科各级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8人,并涌现出了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省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

近年来,学院弘扬“精诚团结、学用结合、善谋实干、知难而进、创新发展”的“现代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干创新,强化内涵,特色发展,学院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学院建有几十个校内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室两百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在省内高校率先建成宿舍空调和空气源热水系统,并建设了覆盖校园各重点部位的“天网”监控系统;建成教学、学工、图书、办公四大信息化平台,校园基本实现“数字化”和“一卡通”。学院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和省级示范专业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建成国家精品(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院毕业生双证书率、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十年来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72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立足建材行业特色,面向先进制造业,与中国建材、中锐华汽、中兴通讯等250余家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五年来,学院为企业、学校、社会开展各类培训5万余人次,完成技能鉴定4万余人次,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国家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

2011年1月,依托省建材集团公司管理的9所学校,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24家企事业单位和2个工业园区,组建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并落实了法人地位。

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举“建材旗”,走“建材路”,进一步突出行业办学特色建设,注重调动政、行、企、民、校多主体协同作用,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办学机制;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创新创业培训以及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能力和素质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平台功能,彰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的五位一体集团化办学特色,争创集团化办学品牌。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山东协和学院大数据

山东协和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山东财政支持的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创建于1993年,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校园占地1480亩。

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等11个二级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18个,普通专科专业41个,形成了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一、地理环境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资源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我国的经济文化大省。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达5.94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省份前三位。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孔孟之邦、礼仪之乡。

济南是山东省会、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工业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4600余年的建城史,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誉,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是象征中华文明起源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济南地处南北东西交通枢纽,登泰山、上京津、游青岛、访孔府,皆可实现1-3小时之内抵达。

省会济南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所在地,蕴含丰厚的办学优质资源。便于学校利用这一优势,获得信息咨询、开拓交流渠道、争取上级支持,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济南拥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知名高校,便于学校利用这一地缘优势,聘请从知名高校退休的专家教授学者来校工作,引进和聘用知名高校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吸收知名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济南是全省新文化传播的首选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广阔平台,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便于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实践育人,使学生在文化环境中受到感染熏陶,提高全面素质。山东协和学院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实现了内涵建设的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清晰,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确立“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的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形成“和合”向上的校园文化。

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高等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以技能型高职教育为辅,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医、管、文、教育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济南,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民办高校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质量为关键,以就业为目的,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投入为支撑,以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完善,教学改革领先,教学质量高,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以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居于全省民办高校领先地位,跨入全国民办高校先进行列,在省内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办学优势与特色:坚持诚信办学,开展社会服务,树立良好社会信誉;坚持开放办学,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质量立校,遵循“两个规律”,取得丰硕教学成果;坚持专家治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构筑“宝塔型”体;坚持人才强校,建设“三支队伍”,凝聚高素质人才;坚持特色兴校,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素质教育,推行“和合”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三、办学条件完善,具备本科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62万余册,有图书资料管理自动化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是“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书馆示范单位”。实验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医护实验实训中心、汽车实验中心、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9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58个实验室。医护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山东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改建提升。

四、师资力量雄厚,聚集大批教学科研管理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以师资队伍为发展关键、管理队伍为发展基础,走人才强校之路,实施名师化、双师化、硕士化“三化”人才工程。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6.5%;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得者4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5人,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人;有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均是多年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院长盛振文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党委书记王桂云教授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3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女性”。

五、学科设置合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等主体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医学等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扶持建成时间较短、基础较弱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植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争取创建新兴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考核评估制度,适时增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调整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使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和资源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目前,学校拥有18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财政支持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学校护理专业(本科)全国排名第十位,评为五星级、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根据就业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我校专业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2014年就业率达到98.71%,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六、坚持质量立校,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高等专科教育评估,成为山东省第一所通过两部委评估的高职院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4月,顺利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考察,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主持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133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68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荣获中国解剖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先导,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支持下,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从调研结果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构建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先后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136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打造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直通车”。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近两年,涌现省级先进班集体15个,省级优秀学生39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0名,1名学生获得“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七、真诚服务学生,努力培植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并实施具有“协和”特色的“11611”就业工程。

第一个“1”,是以实施“一把手”工程为统领,强化就业组织领导。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主要领导为就业第一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制,实施全程领导监管。

第二个“1”,是以落实就业“一对一”指导为抓手,实现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推行就业导师制,遴选有经验的教职工及校企合作单位相关人员、校外专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担任专兼职就业导师,形成以教职员工为主体、校外人士为补充的就业导师队伍,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有导师提供就业指导帮助。

“6”,就是以推行“六个结合”为载体,打造学生就业广阔平台。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理念,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形成了各项工作立足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就业的“六结合”工作局面。

一是专业建设与就业结合。按照经济社会需求,采取“关停并转”措施,灵活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率。

二是教学改革与就业结合。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健全创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是校企合作与就业结合。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高新技术、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就业与企业的结合。

四是德育教育与就业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注重显性课程教育,认真落实思政课学时,努力增强其实效性。聘请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周总理的秘书纪东将军、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为我校德育导师,参与编撰《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开展优秀中华文化传统进课堂活动。注重搞好隐形教育,把职业素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校园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感恩、奉献、敬业”精神。注重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五是创业教育与就业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探索职业规划明确化,专业教育层次化,创业培养精细化,跟踪服务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合理确定创业方向、创业路径。成立创业学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条件,拓宽创业平台,组织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培训,使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这一做法在2013年山东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上交流,是全省教育系统进行大会交流的3所高校(另两所是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之一,也是唯一一所民办高校。

六是社会服务与就业结合。学校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从2005年起义务培训乡村医生,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开展“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的高校。10年来,累计培训乡村医生26000余人,使参训地区百姓从中受益。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促进了学校与基层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友好交流,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三个“1”,是以构建“一整套”服务体系为平台,提供就业立体化保障。构建由就业困难帮扶机制、就业信息咨询机制、就业人才推荐机制、就业单位审查机制、就业发展跟踪机制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就业指导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工作制度化、就业推荐规范化、就业信息网络化。

第四个“1”,是以提供终身服务为理念,对学生就业负责一辈子。一次就不了业,学校再推荐;二次就不了业,学校继续推荐;三次就不了业,对工科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利用我校是山东省职业技能人才鉴定基地、OSTA考试中心、中国人文医师协会山东省考试站的资源优势,让其免费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再掌握一门从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对临床医学类学生,实行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发展培训等“三位”一体的从业培训,确保能上岗,干得好。每年接受召回培训学生300余人,接受岗位提升培训学生500余人,接受岗位提升培训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同样提供跟踪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质量。

近3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8%以上。到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大医院和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即被这些单位录用。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就拿到月工资1600多元,有的刚参加工作,月工资即达到4600多元。许多学生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八、文化氛围浓厚,造就以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以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的,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建设并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协和校园文化。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育人工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设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启动“学院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在校园布置名人雕像、艺术雕塑、格言警句,搞好道路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设计,培植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搞好校园绿化建设,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荫,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建设了学工在线、灯塔——大学生思政教育网、乡村医生培训网等特色鲜明的主题网站,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安全责任制。学校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建设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精心组织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论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晚会、运动会、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省和全国性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了文学社、艺术团、英语俱乐部、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占8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考核办法》、《学生文明公约》、《礼仪规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九、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全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有铨教授,山东建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崇杰教授,山东政法学院院长、法学专家李玉福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高英茂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济南大学魏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到学校讲学,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开展了包括合作办学、学者互访、合作科研以及资料互换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与教育交流,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局面。

十、恪守诚信办学,赢得广泛社会声誉

学校把诚信办学当作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强校之魂,真诚服务师生、真诚服务社会,坚持诚信招生,不作虚假宣传、不作虚假承诺,保持民办教育的良好声誉。2007年,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唯一代表作“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经验交流。

学校真诚为学生排忧解难。建立健全了“优、贷、奖、助、补”以及社会资助并举的资助体系,设立了“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可以先注册报到,再通过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自由申请。

学校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成为全国首家开展“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的高校,自2005年开始连续10年举办127期,为全省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6000余人。这一惠民善举,得到国家卫生部和山东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学校与齐鲁晚报连续9年联合举办“助考生一‘笔’之力”大型公益活动,为全省高考学子免费提供放心文具320余万套。

学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5A”级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建设先进院校”“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称号。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连续6年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中国10佳职业院校”,被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30佳品牌单位”。被高层科研机构评为全国民办高校2010年度综合实力前10强第4名、专科层次第1名。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国第18、21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介绍,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百强中的前8强;在中国医科类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1名。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广东南国商学院大数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教授担任我校校长。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105国道(广从公路)旁,占地面积60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湖光山色、绿树成荫。学校办学设备设施完善,师资力量优良,教学管理严格,是莘莘学子治学成才修养成人的理想之地。

学校目前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信息科学技术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等10个学院、直属系(部)。共开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投资学、经济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8900余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5.22%。

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强外语”是学校突出的办学特色。学校目前设有10个外语专业,是广东省外语专业最多的独立学院;学校不断促进“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交叉融合,在4个非外语专业中开设双语教学班,在会计学、国际商务、金融学等3个专业开设了“2+2”中外学分互认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贸易、会计等方面商务人才。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法国、荷兰、立陶宛、墨西哥、韩国、日本、埃及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通过出国访学、互派学生、互认学分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在读期间出国学习或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渠道。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坚持“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思想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思想;不仅要重视学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做人”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层次,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所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为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安徽城市管理学院大数据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安徽省直机关业余大学,1988年更名为安徽省直职工大学,2003年转制成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政隶属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业务受安徽省教育厅领导,是安徽省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安徽省直机关业余大学,1988年更名为安徽省直职工大学,2003年转制成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政隶属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业务受安徽省教育厅领导,是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和“技能大赛标杆校”、安徽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双拥合格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350余人,在校学生逾万人。校园总面积563亩,主校区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300号,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4500万元,拥有实验实训室86个、多媒体教室146个、图书馆藏书60万册,建有覆盖整个校园的万兆主干网络,教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另有南校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耕云路158号。

       学院设有轨道交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商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思政教学研究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的教学机构,专业设置紧贴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需求,开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园林技术、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40余个专业,涵盖工、商、医、教等领域。

同时,学院与日本、韩国等多个海外学校、机构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办学开展“2+2”服装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与国际教育研修协会开展商务日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2016年成立继续教育中心,恢复面向社会招生的成人专科教育。

       学院以培养技能型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实践锻炼,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00余个。其中,“派蒙功能性防辐射服研发中心”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17年,学院被评为“国家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学院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有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中共有21个孵化项目涵盖服装设计、电子商务、景观设计、数媒摄影、园林艺术等多个领域。2016年,学院被评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并与微软公司签约合作成立了华东地区首个“微软创新学校”。

       学院遵循“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厚学、笃行、奋进、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城市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打造轨道交通、健康养老和学前教育三个特色专业群,牵头成立了“安徽现代城市职业教育集团”,正向着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阔步迈进,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量( )

收藏( )

推荐( )

发布时间: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 【广告说明广告

    点击查看详情】

优品推荐

达人在线

全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